李白一生追求实现政治理想,为何当年又要离开长安?

如题所述

公元742年,那年,李白42岁。对政治充满了渴望的他,终于在这一年迎来了他一生中颇为重要的一次机遇。他接到来自于唐玄宗的诏书。于是,李白来到了令他朝思暮想的长安城,李白以为这次他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可是奇怪的是,满怀抱负的李白在进了长安城后,一共只呆了“号称三年”,实则只有一年有余。在这一年里,李白并没有做出什么足以令后世铭记的事情来。李白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是什么令他就这样轻言放弃了呢?

一、唐玄宗礼遇

李白在初到长安时,受到了唐玄宗的礼迎。相传,在李白刚入宫时,唐玄宗本来是坐在轿子里的,看到李白后,他就从轿子上走了下来,亲自走到李白面前去迎接他,随后还特地为李白设欢迎宴。可以说,这在当时,是最高的礼遇了。

二、任职就位

李白被任命为翰林待诏,一条前途光明的康庄大道似乎就在李白面前了。李白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唐玄宗在私底下起草一些他需要的文书,然后就是陪我们的君王玩,当然,这里的玩和我们现在的玩的意义还是不同的,主要就是陪读类的。这样的工作,与李白希望的可以施展政治理想的舞台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他渴望的是一个有拥有政治内涵与意义的舞台,可现在他似乎只是唐玄宗的一支笔,用来润色江山的,甚至可以说就是用来陪君王玩耍的,与政坛毫无关联。

三、无奈离开

李白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翰林学士这样的政治类官员,可惜始终没能如愿。所以,他虽然是在长安呆了一年多,却从未真正靠近过自己的政治理想,更没能发挥出他治国理天下的才能。事实上,在此期间,李白根本就不在这个位置上,又怎么能发挥这个作用呢?可是话又要说回来了,以他和唐玄宗的关系以及两人接触的密切度来说,如果他真得足够执着的话,多少都应该是可以发挥一点点作用的,可事实就是一点都没有。在李白后来的记载中有,李白把自己比喻成了一个女子,虽然颇得君王的赏识,无奈总是被人嫉妒、排挤,所以,最终他呆不下了,无奈只得离开。

我们说到李白的才能,总是赞不绝口。对他没能发挥他的政治才能的原因,也都归咎于其他他不能控的原因。事实上,李白在到了长安后,单就从体制上来说,翰林待诏的职位和权限,便已经决定了李白的命运走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6
八品待诏,唐玄宗下轿相迎?
第2个回答  2020-06-15
因为李白在当官的时候遭到其他的打击,而且觉得自己的实力被埋没,并没有得到重视
第3个回答  2020-06-15
因为李白在长安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并没有受到朝廷的器重,在长安郁郁不得志,不得不离开长安。
第4个回答  2020-06-15
因为李白在长安呆了一年,但是依然没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还经常受到其他人的嫉妒与排挤,于是他最终不抱任何希望的离开了长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