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不感兴趣,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传统文化是我国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总结和归纳出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现象,所以文化也凝聚了我国几千年的智慧。随着中西方的交流密切,很多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地区于是有人发现年轻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不感兴趣了,但其实我觉得近几年来,青少年有九成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

一、早年日韩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年轻人可以说是受日韩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厚,各种日韩潮流的物品在中国诞生。例如韩剧,韩歌,韩国偶像艺人和韩国的服装等都对我国的青少年日常生活产生变化。比如现代社会很多女性都非常喜欢看韩剧,而正是因为韩剧中所演绎的理想爱情观念,让女性生活在幻想中,甚至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而日本的影视作品至今存在中国男性的电脑里,让男生意志消迷,沉迷于玩乐。

二、民族意识觉醒

在2019年关于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采访中,有差不多九成的青少年是喜欢传统文化的,对民族文化意识正在慢慢觉醒。我们走在大街上也看到很多年轻人穿着汉服,听着戏曲过着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尽管她们的传统文化知识理念不是很丰富,但是她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也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看到了,在被各国文化冲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慢慢的复活。

三、弘扬传统文化

年轻人之所以会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最大的原因就是不了解文化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但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年轻人已经慢慢觉醒文化意识。现在的年轻人用国货,爱国牌,甚至为了爱国抵制外来商品,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断,会更加繁荣的延续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9
1、从表面看,本土文化文艺的宣传产业已退化为兴趣爱好。
京剧、书法之所以没落,它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职业,在古代,很多人学习诗词、书法和京剧,一是因为爱好,二是因为这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很多人都是吃这行饭的。既然要谋生,当然要大力的宣传,因为任何跟吃饭相关的事情,都是人们所重视的。并且古时候的人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所以这些诗词书法和京剧就比较吃香,而反观现代,能够帮助人们谋生的职业和手段。数不胜数。诗词、书法和京剧这些文化更多的只是成为人们的一种爱好,因此从事这行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接触这些东西也越来越少。
加上网络迅速传播,日韩、欧美的动漫、饮食、影视、歌曲、偶像等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充斥在媒体、网络、广播里,从小潜移默化引导年轻人价值观,本土传统文化无法与时俱进与之竞争偶尔冒出一些影视作品,影响力也是零星之火。新一代年轻人自然更多接收主流作品的思想。
2、再进一步看,现在一些人把一些浅显的学问,甚至一些糟粕的东西,都贴上“国学”的标签,变身所谓“精华”。
古代社会所大力崇尚的“二十四孝”,有不少是落后的、愚昧的,甚至是反道义的,诸如“卖身葬父”“尝粪忧心”,以及“卖儿奉母”等,以“盲从”的、牺牲的姿态去迎合所谓的“孝道”,按现代的“孝道”观念去看,这不仅是一种极端的封建压迫,也是赤裸裸的虚伪做作!
我们自古都说,人多力量大,一方面关系产出,关系我们的口粮,一方面关系种族强大与否,关系能否不被灭亡。这就是文化,坚守这种文化的,就能够存活下去,违背这种文化的,是要被淘汰的。
但我们今天已经进入工商业文明,工商业是跨区域的获取资源的商品交换经济,资源已经由原来的土地劳作转化为是否能创造市场需要的商品,也就是工商业社会更多的是需要大脑的创造力,所以今天再强大多子多福,已经是不符合时代趋势了,古代多一个人,仅仅是多一双筷子,今天多一个人,是要多培养一个大脑,而这个大脑要能在未来有创造力,要训练接近20年的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今天多子,如果不培养,未来一起苦。如果都培养,那么对父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所以我们说,人类的一切生存,都叫文化生存。文化能成为文化,在于他在那个时期是有效维护生存的,但世界是变化的,原先的文化有可能就不再维护载体生存的了,有时甚至是起戕害作用的。这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在当下社会,也无法继续让年轻人信服。国内“结婚、生娃、买房”的传统思想,提前终止了年轻人对人生未来可能性的期待,这些刚刚从高考独木桥上走过,懵懵懂懂的年轻人,就被亲戚朋友催婚的精神禁锢、现实社会生存的压力、几代人透支存款买房的绑架,统统一并清算在年轻人身上。
这些,所谓的“传统文化“都不是真正优良传统,而是传统文化的糟粕。
3、顺应世界发展,继承和弘扬真正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四旧,宣扬男女平等,都是为了解放人性,顺应潮流的发展趋势。如今社会已经和世界深深融合,多元化的体系不断冲击着本土青年的价值观和认知,考验着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核。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历史长河中培育和形成了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这些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之魂。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所以,这个题目是不是应该修改为:“哪些优良传统文化值得年轻人继承和学习?”
只有这样思考,虽然世界在变化,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扎根于在心中始终如一。
第2个回答  2020-06-14
年轻人思想越来越开放,崇尚自由。而传统文化对与他们而言,太沉闷了。
第3个回答  2020-06-14
传统文化并没有什么实在性了,年轻人对这些东西的感觉越来越淡漠了。
第4个回答  2020-06-13
主要还是因为有些传统文化没有新意,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又受到了新文化的冲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