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歌属于古体诗是?a登鹳雀楼b登幽州台歌c静夜思d春望

快点,有赏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注释: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

  王之涣 (698-742),字季凌,唐代诗人。盛唐时期有一批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称为“边塞诗派”,王之涣是其中的一位。

  ①鹳雀楼――旧址原山西省永济县西黄河中一座土山上,楼有三层,唐代为游览胜地,宋朝以后随土山被河水冲没。

  ②依山——缓缓向山贴近。

  ③欲穷——想要用尽,含有假设的意思。

  ④千里目——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视力。

  ⑤更——再,继续。

  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眺望远远近近的山川景色。

  扶栏西望。一轮白日正巾近山梁,徐徐下落,下落,终于隐身到西山背后去了;脚底下的黄河流水,波涛滚滚,哆嗦远去,远去,为投入大海的怀抱而奔腾不息。多么雄浑的景象,多么壮阔的大自然!

  但是诗人知道,大自然实在太大,自己的眼界还很狭小,要想进一步地开阔视野,眺望那更远更壮观的世界,还需要登上更高的地点。而自己,就连这共有三层的鹳雀也还没登上最高层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登楼过程中的具体感受,但它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深刻得多。站得愈高,看得愈远,人生也是这样。只有不断攀登,不断进取,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思想上达到愈来愈高的境界,在事业上取得愈来愈高的成就。人生就像登楼,这不是很有教益的生活哲理吗?

  这是一首五绝(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景,景中含情;后两句抒情,情中见理。短短二十个字,有景,有情,有理,结合得又是这样自然、完美,在艺术上真可说是“炉火纯青”了。

  登幽州台歌1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这首诗是在作《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后,"乃泫然流涕而歌此诗"。幽州台即蓟丘,战国时代为燕国旧都(今北京大兴县内)。《蓟》诗序云:"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览燕之旧都,其城池霸业,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言志,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七诗题为:《轩辕台》、《燕昭王》、《乐生》、《燕太子》、《田光先生》、《邹衍》、《郭隗》。七诗成而意未尽,因又泫然而作《登幽州台歌》。
  2.唐孟棨《本事诗·嘲戏》载:"宋武帝尝吟谢庆《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楚辞·远游》:"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导读〕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这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感占据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灵,他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明暗贤愚,都是匆匆过客。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利用,知音难遇,怀才不遇。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柳亭诗话》云:"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假令陈阮邂逅路岐,不知是哭是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思乡名诗。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静夜思
  :

  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
  :

  怀疑,以为。

  举
  :

  抬、仰。

  《春望》
  【参考译文1】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参考译文2】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15
选B。请看下面的分析:

a登鹳雀楼:五言绝句
b登幽州台歌:古体诗
c静夜思:五言绝句
d春望:五言绝句

a、c、d分别是五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而《登幽州台歌》是古体诗。
因为古体诗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的一种诗体。而近体诗则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第2个回答  2008-01-15
a王之涣
力挺,有赏,帮忙,也没用
因为会被抄袭。。。。
也不用紧。。。。。。。
有时还要被匿名无耻之徒抄袭。。。。
也不用紧。。。。。。。
有时还要被匿名无耻之徒抄袭,过后却采用匿名者答案
也不用紧。。。。。。。
有时还要被匿名无耻之徒抄袭,过后却采用匿名者答案,却还说匿名抄袭者动作快。。。。
也不用紧。。。。。。。
有时还要被匿名无耻之徒抄袭,过后却采用匿名者答案,却还说匿名抄袭者动作快,过后还反过来说前答者属抄袭。。。。。。
牛B
第3个回答  2008-01-15
b登幽州台歌

其他的是属于绝句,绝句和律诗都属于近体诗!!!!!!
第4个回答  2008-01-18
选B。
a登鹳雀楼:五言绝句
b登幽州台歌:古体诗
c静夜思:五言绝句
d春望: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