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在四川一小县花光了钱,六下江南都没花这么多?

乾隆为什么在四川一小县花光了钱?

这个小县城就是在当年饱受战乱的金川县城,乾隆在此花费了很多钱并不是因为铺张浪费,这些钱大多都用在了平定金川县城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9

这个小县叫金川县,这个小县先后发生过两起大规模的武装反叛。自从乾隆十二年开始,大金川跟小金川先后杀害众多清朝朝廷官员,还有守卫将领。乾隆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大发雷霆,派兵前往金川县,平定叛乱。但是最后平定这两场叛乱,总共花了乾隆八千万两银子。一下子就成了无底洞。

金川县的地理位置十分的复杂,清军无法快速攻下来。金川县位置险峻并且十分复杂,地形山河谷地纵横交错,这对于金川叛军来说,本土打仗成了他们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是对于清军而言,不仅骑兵、重火器都没了优势,而且后勤工作、军粮运作都有很大的困难,因此这场平定金川的战争打了快三十年,可想而知,这场战争成了清朝的金钱负担。

但是乾隆六下江南,并没有怎么花国库的钱。其实乾隆在位时,国库一直都是充裕的,甚至乾隆晚年的时候,国库还有6000到7000万两白银。清朝的财政彻底崩溃是在太平天国的之后。而乾隆六下江南,一般认为他总花费在2000万两白银以上,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乾隆南巡的钱财基本上不怎么从国库中抽取。

乾隆花的钱,是直接向民间和商人摊牌的。比如说摊派费用,乾隆无偿征用民船,或是少给点工资给纤夫,然后商人大出血捐资,并且到了一个地方都会有准备给他们入住的房子。

第2个回答  2019-10-21
乾隆在四川一个小县花光了钱,六下江南都没有花这么多。因为这个县一直都没有归顺,在清朝建国之后一直处于独立状态,不肯降于清朝政府。乾隆为了让这个县归顺,所以才花光了所有的钱。
第3个回答  2019-10-19
从乾隆十二年开始,一直到乾隆四十年为止,这里先后发生了两场大规模武装叛乱。当地众多土司中,以大金川部落和小金川部落最为强盛。从乾隆十二年开始,大金川和小金川公然起兵造反,击杀清朝官吏守将。乾隆帝震怒,平定大小金川之战由此爆发。

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弹丸之地的金川平叛战争,却拖拖拉拉打了将近三十年,才勉强搞定。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金川地区地形险峻复杂,山河谷地纵横交错,金川叛军人地两熟,如鱼得水,而清军的骑兵优势、重火器优势都难以施展,后勤粮秣供应也面临巨大困难,故此一直进展甚慢。
二是因为金川土司兵向来以骁勇剽悍闻名,他们以弓箭火枪为武器,依托金川险要地形修建千百座“战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让清军吃尽苦头,清朝名将张广泗、岳钟琪、傅恒都一筹莫展。故此金川之战旷日持久,一直打了几十年。
乾隆钻起了牛角尖,不惜血本要把金川打下来。结果平定金川之战成了大清朝填不满的无底洞。《清高宗实录》记载,户部尚书舒赫德向乾隆奏报第一次金川之战的开支,仅仅军饷、制作武器盔甲器械、筹集粮草就用银963万多两,大军的装备粮草水陆转运费用110万两,第一次平定金川耗银已经突破一千万两。

第二次平定金川之战后,乾隆在《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之碑》中写道,“金川小寇,地不逾五百里,人不满三万众,而费帑银至七千万”。两项合计,乾隆在这个山区小县一共花了八千万两银子。
银子虽然没少花,但话又说回来,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花再多的银子也不为过,至少总比六下江南要更有意义。
第4个回答  2019-10-20
隋朝,设金川县。
唐朝,置羁縻金川州。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土归流,设屯治理。
1936年,置靖化县,取“安靖归化”之意,蕴含着对这一地区和平安定的希望。
1953年,隶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州,更名为大金县。
1959年6月,将大金川与绰斯甲县的观音桥、周山两区合并并更名为金川县。
金川县处于大渡河上游,扼守四川到西藏的交通要道,当时是重要的战略重地,拿下他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西藏的大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