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赤伶中的裴晏之有历史原型吗?

如题所述

据说裴晏之就是其本名,但是其人不载于正史,民间也没有记录,只有这首歌书写了这么个人。所以是否确有其人,我觉得可能是杜撰的。毕竟如果真有其事,当年抗战时期,肯定会大书特书,作为激发民众斗志的典型。可是建国这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事迹,唯独这首歌说了这么个故事,很难让人信服。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也不是裴晏之说的,是陆游的诗《病起怀书》里的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历史上有气节的文人不少,名伶也有。如梅兰芳

此外,歌曲中的事迹,我也觉得不靠谱。疑点有

    火烧戏楼,不是一个人的事,整个剧团都会殉难,即使当时没死,侥幸活下来的,事后也会被杀。能保证一个戏楼上到老板,下到所有杂役都有这样的气节?就算领头的几个人决定起事,瞒着下面的人。可是各种布置,不是领头的几个人就能搞定的,需要大量人手。而且所有布置,要想全瞒下来,也不靠谱。

    舞台起火,观众可不是挨着舞台坐的,而是和舞台有比较远的距离。如果说是在楼下放火,当时那么多兵,竟然完全都没发现?

    古代木质建筑,听起来极易起火,实际上没那么容易。大火灾需要几个条件,第一深夜,大多数人睡了,导致火没有在一开始就被控制。第二需要大风,虽然起火后会自然形成大风,但是在起火之初没有大风,也很难形成规模。第三,要在人多的地方纵火,需要大量易燃物,要么是油脂,要么是大量干草。油脂有特殊气味,这个行伍里的人不可能不警觉。而干草需要大量空间堆放,他们看戏之前,难道就没任何人在乎这房子周围堆放的东西?

    说是以全县百姓威胁,要其唱戏。这么多生命,用来威胁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至少是全县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个人。他必须具备引领全县民心的能量。不然,用全县百姓来要挟,没意义。用他一个村的百姓要挟都足够了。而有这么大名气的人,正史野史都没有任何记录,这不合理。

    歌中的“李香君”,历史上李香君有两个,一个是明朝名妓,从歌词内容可以排除这个人。另一个则是50年代的电影明星,这个李香君1935年出生,十三四岁成名,成名时二战已经结束。日本投降时,她才10岁,显然也不是她。同样,制导了这么大的一个事件,国共的历史资料上竟然也完全没有任何记载,也是不合常理的事情。

宣传爱国是好的,英雄事迹也的确值得宣传赞颂。但是最好是用真人真事来宣传,如果是虚假的,最终反而起负面作用。

所以,歌如果好听,听听就罢了,别当真。一个县啊,不可能没有人记得这两位大英雄吧?他们的事迹,竟然只言片语都找不到。搜一下裴晏之这三个字,最早的记录都是2018年11月的。可信度太低了

——————————

补充回复一下:

    有人说这是宣传爱国情操,不应该质疑。这个别转移话题了,我这质疑的是这个事情这个人物,并不是质疑爱国情操。这是两码事。杠精最喜欢的抬杠的事情之一,就是转移议题,希望回复里自己对比一下。

    有人说这是戏子,所以很可能没记载。这点,旧社会或者说古代,戏子地位是低。但是地位低不等于没名气。这也是两码事,名气和地位不是对等的,古代有几个朝代商人的地位非常低,可是出名的商人,在当地县志上都是有记录的。而且到清代,戏子已经不算是地位特别低的那类人了,去了解下四大徽班进京,去了解下天桥卖艺。他们地位的确低,可是名气却不小。天桥卖艺的,很多人都知道吧?如果裴的声望足以影响一县,那么这个县的县志里不可能没他的记录。而且他主导了这么大的一个事情,民间不可能没有他的传说。尤其是抗战时期,这可是最激励人心的事迹,不可能不加以宣讲。

    有人说这是战时,没人关注。呵呵,战时宣传去了解下。没事都能造一些故事出来,何况这么一件大事?

    有人说被鬼子封锁消息了。抱歉,你去看一下当时的情况,鬼子不可能有很多人的,实际上大多数还是我国老百姓。这么一件大事,你觉得是现在的网络,说封就封,说删帖就删帖了?口口相传,文字记载。这么有风骨的一件事,文人也不可能都不发声,不在纸上留下点什么。

追问

非常感谢!

不过李香君是桃花扇的女主角,以那个名妓为原型的,歌曲里裴晏之只是在演这一出戏,不是说李香君就是裴晏之的原型

追答

哦,那就是我对那个故事里的“李香君”理解错了,这个歌曲我没听过,故事也没看到完整版的。片段里提到“李香君,动手”还是“李香君,放火”,我以为是人名是李香君,原来是演出的那个角色叫李香君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5
不一定有,反正《赤伶》中的故事不是真的,文案是清彦。就算有,《赤伶》歌词也不全是裴晏之说的话。这个可能只是作词的人想借此来歌颂爱国英雄的精神
第2个回答  2020-06-07
应该是有故事原型的,可能是这一类人,也可能是某一个人,我们无法得知,只因他们是世人口中的“戏子”,这也是为何《赤伶》这样一首歌的原因,向我们所不知情的爱国之人致敬,因为他们也是有心、有国家的
第3个回答  2020-08-14
对于这首歌我想说,这首歌背后的历史故事是否是虚构的,没有人能证实,但歌曲中所谓的“昆腔、昆白”确实不是真正的昆曲中所用到的。这首歌确实有炒作的嫌疑,但尽管如此,它也确确实实做到了宣传爱国精神和我国戏曲,相信不少人也是因为这首歌去了解了昆曲,b站昆曲《桃花扇》完整版,有不少评论和弹幕“说从《赤伶》过来的”,而网络上宣传这首歌通常的主题也都是宣传当时抗日精神和爱国精神。杠这歌背景故事虚实的听众想必也是抱着实事求是不夸大宣传的态度,一口咬定这就是历史故事的人也必定是被这首歌打动了,事实就是没人能证明。我本人也很喜欢这首歌,所以希望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首歌,好好欣赏作品。
第4个回答  2020-04-29
下面内容纯属个人认为:或许裴宴之没有被记人史册就是因为人们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戏子(当然,我不认为他只是个戏子)人们觉得就是一个戏子没必要记入史册,或许就是因为他的身份,人们渐渐忘了他。
但我认为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爱国,只要曾经为祖国做过奉献,就都是英雄,都值得我们学习,都是我们的榜样。虽然这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还不知道,但这到底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请不要随意去评价这个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