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做好一堂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6-08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战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尤为突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想就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性质与目标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一个过程”,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二、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
1、在引课的问题情境设计上,要渗透创新性。“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达到创新。例如:我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如:问题: 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
(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等。
(2)引申: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马上得出结论。
(3) 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3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宁静的夜晚”“鱼儿你慢些游”“争分夺秒”等。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应当包括“问题情境——提出数学;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建立模型——感知数学;数学理论——建构数学;解释、应用与拓展——运用数学;总结反思——理解数学”。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练习、典型例题、能力训练题、实践题等。 例如:在“圆的内接四边形”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我作了如下的过程设计。导入: 在 ⊙O 上 , 任取三个点 A 、 B 、 C, 然后顺次连接 ,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 这个图形与 ⊙O 有什么关系 ? 探究: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 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 类比 )? 猜想:(1)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 ( 教师适当指导 ) (2)量出可以求出的所有值 ( 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 , 内角 , 对角线 , 周长 , 面积 ),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3)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 ?(4)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移动三个顶点呢 ?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 (5)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 ?( 让学生回答 )。
这种探索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其后的例题讲解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 , 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 —— 认识 —— 再实践 —— 再认识的辩证观点。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而且比过去的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
3、在课堂小结的设计上,应注重实效性。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上,要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收获,不要流于形式。包括过程反思、方法反思、经验反思、错误反思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通过大量的实践,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模式行之有效。(1)写数学日记法:日期、天气、学习课题、知识归纳与整理、我的收获与困惑、自我评价、老师我想对你说。(2)我思考、我快乐法:本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我的表现是什么?我的困惑是什么?友情提醒……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受益非浅。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如何搞好新课程教学,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教师要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