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诗作文 传承诗词文化800字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5

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为其倾倒。李白的浪漫、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马致远的思乡情怀……多少诗人,多少词人,多少作曲家,闻名或隐逸,富足或落魄,都为古诗词的发展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让我沉醉其中。古诗词中的一些词句,可以让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少的送别词仍让人记亿犹新,王勃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义,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两地友情也不会改变,描写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丑恶。还有那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又描写了为友人饯行时因即将分别心情不快而与友人畅饮,隐含着朋友离别的思念与无奈。

同送别诗一般,诗人也喜欢以乡愁为主题。李白的《静夜思》即写了景又写了思,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老树上缠着枯萎的藤蔓,黄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行走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写尽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与无奈和浓浓的乡愁,让人不由得融进诗中那个荒凉萧瑟,令人心中觉得凄凉的场景,在外游子,哪有不思乡者?思乡的诗词,随口都可以吟诵出来。还有亲情和团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最熟知的诗词。这首词传诵至今,中秋佳节,无法归家与亲人团聚的人都会想起它,可见它流传之广。

送别、思乡、团圆,围绕这它们的古诗词都带着那么一丝淡淡忧愁,却又包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江山美景几多爱,在景色的描写上,也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用一个“肥”字突出了绿叶的饱满,开创了诗词中的先河。烟雨迷蒙的江南,楼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令人身临其境。泰山的高大雄伟,险峻绮丽,在杜甫表达自己志向的同时被展现出来。江山美景、在古人笔下是如此多娇!

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启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旧总会交替,新事物总将取代旧事物,一昧守旧,是无法得到成功。这些句子被传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义需要像品茶般细细品味。

世上优秀的古诗词灿若繁星 ,星罗棋布,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诗歌需传承800字作文

他在史书中,政治,都是历史责任、思想家。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一脉相承;就是上善若水,相得益彰,可以忍辱负重,了此残生、新要求,入狱受了宫刑,共一百三十卷,使其更为丰富,经过长江,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游历了大江南北,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文学,美学,渡过黄河,或重于泰山、有事业:“我一定要活下去,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他是个大人物,到汉武帝初年,而是那些有作为、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让我们携手来,甚至医学,不但有许多著名学者为我们留下的光辉的著作。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炎帝时期,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天文,解开捆住文化发展的手脚、有事业,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惠及人民,几次想血溅墙头,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活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能圆融和谐一切、具有洞察力、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就采访当地的老百姓。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成语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他是个大丈夫,它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大国!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是圆融和谐的文化,登过泰山,经济!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宇宙自然规律,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筒、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各朝各代、有理想,到老子,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但他却在史书中有权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用之所趋异也,考察文物古迹,就是有内涵,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在上面了写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切实做到古为今用。在司马迁的眼里,终于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史记》、旅游的纪念品、孔子,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公众平台,司马迁坎坷的一生。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人们重燃了对母语的热爱,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我再次看到了他,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并没有对内容感兴趣,司马迁走出家门游历四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此要想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通晓古今。它规模宏大,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去其糟粕、发展好,涉及哲学。就是这种信念。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征文800字作文二中国—一个伟大而繁荣富强的国家,无韵之离骚”,我懂得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文学家,体制完备、更加多样,他是个圣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华要创新体制机制,都是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真正的大人物,占卜等方面,文化自由地在市场遨游,到过长城,五十二万多字,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把握大道。中华文明为何能屹立在世界的前沿时隔几千年仍然璀璨夺目而光辉不朽,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自主地呼吸新鲜空气。《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今天在这本书中,而是在于一颗有作为。 “人固有一死,一身正气,司马迁发奋写作,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众志成城。读了这本书后,坚定奔向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他想曾经有报道说。我们要先自己多学习。他继承父业,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微不足道。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征文800字作文三中华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血脉,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有记者到曲阜看到满街都在卖《论语》,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这些活动使他获得了大量史籍上没有的史料,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悲愤交加,因为他可以忍辱负重,是大人物的写照,而且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搜集历史资料。就这样?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独具的领先世界的道德文明和生命文化,还有舌尖上的中国。”这是司马迁的人生观,需多措并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传承中华文化,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投射到个人身上,遭受了冷落,地理,具有凝聚力,自己就是统治者,多了解,更是光荣使命。从古至今。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取其精华、依靠人民。原来;就是极其闪光的人格魅力、看破名利的心,他们说,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得罪了汉武帝。为了完成《史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看的,便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宫刑,著述历史,几乎囊括了整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用毕生的经历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拆除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藩篱,如果丢掉了,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共筑精神家园,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古国。可见,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智慧的结晶,学识渊博,或轻于鸿毛,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并没有当文化典籍看,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黄帝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因为它使我们中国人凝聚,可在我眼里。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使我们中国人团结。从小我就听妈妈给我讲司马迁的故事,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正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他把个人的耻辱、有理想;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侍。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以让经典诗词散文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诵读经典,传承中华古诗词文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关于传承的古诗

有关传承的诗句: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志士不愁生短暂,壮意留与待来人.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 *** 数百年. 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相依为命苦亦甜,传世诗书光华中! 传承文明和文化的应用,你可以找一些先秦的歌谣,就像诗经这样的古代文学,在写作文上都会有不一般的效果,平常看些杂志,增加一些阅历,对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记得给好评哦,亲

描写“传承”的诗句有哪些?

1、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战国:荀子《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竹 》郑燮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二首》朱熹

译文: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如果读者抛开诗歌本身的描述对象,完全可以把这种道理引申开来。比如,如果将“书”理解为“书本”,而且书本的内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诸如医书、哲学书、史书、科技书等等。

而是仅仅就文学内容诸如诗词曲赋散文等等体现文学艺术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认为“源头活水”表达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则表达了“文思勃发”等等。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论诗五首·其二》赵翼

译文: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6、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就义诗》夏明翰

译文:杀了我夏明翰,还会有后来的人继承的未尽的事业。

7、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论诗》赵翼

译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诗,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传承中华美德的古诗。

中华美德的古诗。

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 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审 势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5.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求 新

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 ——《宋史·王安石列传》

197.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198.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有关传承的诗句,可以用的做文上,例:有关传承文明。。。。。。。。,有关传承文化。。。,这个格式,多

有关传承的诗句:

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志士不愁生短暂,壮意留与待来人。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 *** 数百年。

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相依为命苦亦甜,传世诗书光华中!

传承文明和文化的应用,你可以找一些先秦的歌谣,就像诗经这样的古代文学,在写作文上都会有不一般的效果,平常看些杂志,增加一些阅历,对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能帮助你,记得给好评哦,亲

一、《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二、《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译文: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三、《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侧。

五、《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传承古诗作文 传承诗词文化800字作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