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位包法利夫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写给女儿的书评之《包法利夫人》

七弦/文

出版信息

[法]福楼拜      天津人民出版社     译者:周克希

豆瓣评分:8.9

01 

故事原型

1839年,在法国,一位农民的女儿嫁给一位外科医生。由于深受浪漫小说的影响,这个女人整天都把时间花在梳妆打扮和阅读小说上,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她感到无尽的倦怠和空虚,慢慢产生“性妄想”。

后来,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或者是为了追求小说中的爱情,她接连出轨,日日花天酒地,以致负债累累,最终服毒自杀,死时还不到27岁。

她的丈夫也于次年12月自杀,留下女儿孤苦伶仃一人。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在当时的法国引起了巨大轰动。

1849年,这位丈夫所在的医院院长的儿子福楼拜听说了这一事件,以此为原型,创作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包法利夫人》。

事实上,除了这位叫德尔芬妮·德拉马尔女人,研究者发现包法利夫人的原型并不止这一位,甚至还有福楼拜的妹妹卡罗琳。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听过一个故事。

一个朋友去拜访福楼拜,看见他坐在门口痛哭流涕。朋友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包法利夫人死了。朋友弄清了包法利夫人是谁后,笑着说,你可以不让她死啊。福楼拜说,不,她非死不可,她已经无法再活下去了。她不得不死了。说完了,又接着哭去了。

这个故事,总被当做福楼拜对创作的投入来颂扬。

然而,据说包法利夫人的死亡场景,正是福楼拜以卡罗琳去世为蓝本来进行的描述,福楼拜如果真的因为包法利夫人的去世而哭过,这其中一定很大程度上是因妹妹去世的悲痛而流泪。

时代背景

《包法利夫人》发表于1856年,当时正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巴黎是世界金融中心,社会上层的贵族与资产阶级群体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之中,而中产及无产阶级人民却因此在生活与工作中处处受限碰壁,只能在文学与艺术中寻找生活的慰藉。

消极浪漫主义文学也因此在这一类人群中流行起来,以满足他们内心对于上层社会的生活交际方式的憧憬与向往。

包法利夫人作为一名富裕农户出生的小资产阶级夫人,正是这一阶层人物的典型代表。导致她日后悲剧命运的诱因之一,正是她所热衷的浪漫主义小说。

关于福楼拜

福楼拜生于1821年,写作《包法利夫人》时,28岁。

他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他父亲后来成为鲁昂市立医院院长。

身为一名杰出的作家,他本人虽然交友不广,但也经历了法国七月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帝国等社会不停的动荡,他看到了社会繁荣的背后是政治腐败、物欲横流、道德堕落、人与人之间只有尔虞我诈而没有真诚与信任。

毋庸置疑,医院环境也对他影响至深。他父亲和妹妹相继死去,让他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从小耳濡目染的伤病和死亡,使福楼拜对人的命运,充满了无名的悲哀和惆怅,也使他对苦难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有一天早上,一个客人去拜访福楼拜。福楼拜用过早饭就上楼去工作,一直写到中午。吃午饭时,客人问他写了多少,福楼拜说,我写了一个逗号。吃过午饭,福楼拜又埋头工作了一下午。到晚饭时,客人又问下午写了多少,福楼拜说,我把早上那个逗号抹掉了。

关于写作,福楼拜不信任灵感,他深信: 涂改和难产正是天才的标志。 关于修辞,他有过这样一段精准的描述:

 “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所以,这本文学史上的巨著,被当做小说的范本,毕飞宇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最好的小说教材。

福楼拜终生未婚,但情感经历却极为丰富。有人这样评论福楼拜的一生: 放荡的人生与自律的写作。

 

02

让我们进入小说部分。

与前面所说的德尔芬妮·德拉马尔的人生经历一致,艾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天生丽质,聪慧能干。

她十三岁时被送到了巴黎的修道院,在修道院里接触到了浪漫主义小说,于是“她但愿自己能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小城堡里,像那些身穿长腰紧身胸衣的城堡主夫人一样,整天呆在三叶饰的尖顶拱门下面,双肘撑着石栏,手托下巴,眺望远处平野上的以为骑黑马、戴白翎饰的骑士疾驰而来。”

另外,“她的性格,在热情浪漫中讲求一点实际的意味,爱教堂是爱里面的花儿,爱音乐是爱抒情歌曲的词儿,爱文学是爱使人心潮澎湃的激情。”“她寻求的是情感,而不是景物。”

修道院的嬷嬷们起初对她寄予厚望,后来发现她辜负了她们的心意。她像一匹被套了头套的马,“冷不丁的停下脚步,嚼子就从牙齿中间掉了出来。”

她的天性和对于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为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回到了家的艾玛,起初感觉到了生活的新奇,但很快就觉出乡村生活的索然无味。

这时,乡村医生夏尔走进她的生活,她投入自己的所有热情,然而,婚后几天她就发现了真相。

“夏尔的谈话就像人行道那样平板,人云亦云的见解好比过往的行人,连衣服也悉如原样,听的人既不会动情,也不会发笑,更不会浮想联翩。”

她质问自己“天哪,我为什么要结婚啊?”她设想自己如果不是遇到夏尔,一定会遇到一位英俊潇洒,风度迷人的男人,整日生活在热闹欢快之中,而不是如今这般冷冰冰死气沉沉的生活。

她的婚姻在现实面前,出现了幻灭 。

夏尔因为一次意外的行医,救治了一位侯爵,这位侯爵邀请这对年轻的夫妇参加晚宴。

晚宴结束后,包法利夫人感到“舞会音乐犹在耳边回荡,她使劲不让睡意上来,转眼间就要和这奢华的生活告别了,她要尽量让着美妙的幻景在脑海中多停留一会。”,而且,“她向往了解他们的生活,渴望置身其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这次晚宴对于艾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果之前她对于贵族奢华生活的理解仅仅来自于书本,那这一次,她真实的置身于奢华之中,从此以后,她的生活,就将在追求奢华中不断堕落,就像她收起的缎鞋:“一旦擦着华贵而过,便留下了无从拭去的痕迹。”

在这次晚宴中,一位子爵邀请她共舞。子爵英俊潇洒,多金而又浪漫,在她后来的情人们中,这个男人的影子始终若隐若现。

事实上,这一次,她已经在精神上出轨了。

这是燎原的那一点星火,本已感到生活索然无味的包法利夫人,更觉得人生有着难以承受的平淡和无聊。

不满足现实生活的艾玛,很快出现了种种“病症”,深爱他的夏尔判定她需要换一个环境,于是带她搬到了永镇。

以此为起点,她开始了自己的婚外情史。

第一位是律师事务所的书记员,年轻腼腆,他和艾玛一样,深感生活的无聊无趣,艾玛的到来,让他平淡无奇的生活绽放出了不一样的光彩。

于是,两个同样“孤独”的人惺惺相惜,坠入爱河。然而,因为艾玛残存的克制和对于出轨的畏惧,她以宗教为皇子,使得书记员“厌倦了没有结果的爱,再说,日复一日的始终没有变化,你既别想从中得到一点好处,也别指望会有任何盼头,这样的生活开始让他感到不堪重负了”,他离开艾玛,去了巴黎。

艾玛在经历了一次失恋的打击之后,被贵族罗多尔夫注意到了。

这位情场老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她,而艾玛,因为失去了一次“爱情”的机会,便再不愿多失去一次。

两个人开始了一段干柴烈火似的偷情,只是艾玛在感情中的热烈、贪婪很快就让罗多尔夫厌倦了,她却一无所知。

就在她不惜赊账准备自己私奔的种种行装后,在约定私奔的那天,罗多尔夫一封分手信和驾车离去的背影,将她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无情的击碎。

这一次,她差点丢了命。宗教再次挽救了她,“被骄矜弄得疲惫不堪的心灵,终于在基督的谦卑精神中得以安歇。”

然而,躁动不安的灵魂,被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

书记员再次进入艾玛的生活。这一次,书记员已经不是那个生涩的青年,在医生的妻子面前,他从仰视变成了俯视,而已经尝到了情欲甘甜的艾玛,也成了真正的荡妇,因为对无聊丈夫的报复,对平淡生活的回击,对被情夫抛弃的怨念,她变得肆无忌惮。

久别重逢的两人,在情欲和肉欲面前一触即发。

于是在一次次谎言中偷情的艾玛,债台高筑,借钱无门,最终饮毒自尽。

03

记得我第一次读《包法利夫人》的时候,整本书读完就只觉得包法利夫人不可思议的“愚蠢”,我完全无法理解和想象她不计后果的幼稚行为。

然而,这次再读,终于开始明白,不是包法利夫人“愚蠢”,而是我自己的“愚蠢”。

如果仅仅把这本书当成通俗小说,那它不过只是一个女人自作孽不可活的风流史罢了。

有人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甚至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因为,被情欲和虚荣心所吞噬的包法利夫人,代表的也正是被无止境的欲望所绑架的每一个人。

包法利夫人的欲望,起初是得到爱情。

所以,在她遇到夏尔的时候,“她只觉得至今一直像只粉红色翅膀的大鸟,在充满诗意的天空中翱翔的神奇爱情,终于被她攫住了。”然而现实的平静,却让她生出无以名状的烦闷。

她的第二次爱情,是对舞会中子爵的“单恋”,她常把把捡到的子爵的雪茄烟匣拿出来把玩,想象子爵的生活,因此,她从订阅的杂志中,知悉了巴黎的一切。

第三次爱情,“她爱恋着莱昂,她喜欢独自待着,为的是能自在的享受思念的快乐。”然而,“她愈是意识到这份爱情,她就愈往后退,一心别看见她冒头,想让它的来势减弱些。”“她克制住了自己,想必是由于悠忽、畏怯,还有害羞的缘故。”

可当她经历过与罗多尔夫的偷情,重燃与莱昂的旧情之后,她彻底变成了一个放荡不堪的女人,“她不住的对自己许诺,下次幽会一定要爱得死去活来,过后却不得不承认全无新奇之感可言。”

然而,再见面,“她三下两下脱去衣服,松开胸衣细束带,任凭它刺溜一下滑到腰际,犹如一条游动的水蛇。”

她以为在追求爱情,却把自己彻彻底底的变成了荡妇。

她的欲望最初只是一只可把玩的小兽,最终被养成了失控的猛虎,而她则成为猛虎最美味的食物。

她以为爱情能带给她终极的幸福,可最终她发现自己从未幸福过。“为什么她依靠的东西,顷刻间就会化为泡影?”

当她马不停蹄的以为抵达了欲望的巅峰之时,却发现“ 每个微笑都藏着无聊的哈欠,每次欢乐都蕴含着一场悲剧,兴趣盎然背后永远是腻烦嫌恶,最甜蜜的吻留在你嘴唇上,也只是对更酣畅的快感的无聊渴望。 ”

以为是满足的背后,却是人生巨大的虚空。

而当她窥见欲望背后的真相,等待她的是高筑的债台。

无论她的新欢还是旧爱,在现实面前都无力帮她偿还,曾经挽救了她的宗教,早已不知去处。

爱情的幻像破灭,现实的债务巨大如山,除了死,已经无路可走。

如果,我们眼里仅仅看到追求爱情路上欲壑难填的包法利夫人,似乎我们都可以成为那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审判者。

然而,人生路上的欲望,又何止爱情?

财富、名望、权力,哪一桩也不逊于爱情,而当我们一往无前奔着欲望而去的时候,求而不得是痛苦,得而不是却是空虚。

我们的欲望,是不是也在长成猛虎?

蒋勋说,我把《红楼梦》当做佛经来读,因为觉得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

我读《包法利夫人》,最终也读到了福楼拜的慈悲。

包法利夫人在欲望面前的种种挣扎,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困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