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清末民初的方言词典记录了百年前上海粤语的“活化石”

如题所述

“刀,一刀ih破陶;袖珍——洋刀杨头;纸——切纸刀;a大——,关刀关头,大刀头;劈砍,薄刀卜头”这些词条揭示了上海话自一百多年前以来的传承与变迁。例如,今天的上海话和普通话中,“裁纸刀”依旧称为“裁答局纸刀”。现代上海话中,“袖珍刀”不再称为“洋刀”,而是称为“折刀、小刀”。从“刀”这个词条的读音可以看出,直到20世纪初,上海话还存在两个入声,如“易道”中的“ih”和“拨道”中的“拨”。
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这是在《英汉上海方言词典》基础上重新整理、重印的。同时出版的还有《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这两本书都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上海和广东话是百年前的“活化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许多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翻译出版了大量的汉语方言圣经及其通俗教义,编纂了众多的方言和方言学著作。遗憾的是,这些由西方传教士撰写的中国方言学著作散见于国内外的市级、高校图书馆或馆藏中,长期被忽视。
《英汉上海方言词典》和《法粤字典》原本是清末出版的,几乎失传。唯一的善本,长期藏在天津马场路原工商学院教堂钟楼的阁楼胶合板里。钟楼建于民国初年,后置于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上世纪80年代,学校在清理教堂钟楼做其他用途时,偶然发现了这两本字典。其中《法粤字典》更是不全。这两部词典的价值在当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担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后,修刚教授非常重视两本词典的发现,并将其搬到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成为镇馆之宝。201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朱差举团亚军在《汉日大词典》项目上认识了修刚。他听说这两部辞书的发现后,认为其文化价值和学术史料价值不可低估,当即表示要收集、整理、出版。
在抄了两本词典后,朱亚军请教了中国著名的对话学家钱乃荣教授。钱乃荣认为,这是中国唯一记录百年前上海、广东面貌的活化石。为此,上海译文出版社词典编纂组主持专家组历时三年,收集了1901年的《英汉上海方言词典》和1909年的《法粤字典》两部孤本,存放在天津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以及散落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香港大学、乔治敦大学、国会图书馆、耶鲁大学、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其余1909年版《法粤字典》本善本,参考民国初年再版的通俗读物,分别在《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和《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进行了重新整理和重印。
两部词典的第二版《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收录了约15000个词条,涵盖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文化、科技、生产活动等方面的词汇。当时,又采用了罗马字母虚橘来制定上海拼音方案。收录了丰富的粤方言口语词汇和常用表达,而《粤平》则是用与法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母组成,真实地记录了粤方言的单词,pronunc。
钱乃荣教授长期致力于吴语和方言保护的研究,开发了“上海话输入法”。在两本书的序言中,他写道:“两部词典作为活化石,见证了近代中国上海、广东一带方言在西方语境影响下的变迁。透过语言这一重要的文化载体,我们可以一窥上海和广东的政治历史,以及伟哥鸡年特别狂欢的社会文化变迁。它们为沪语和粤语方言的历史研究、历时和共时特征的综合研究,乃至清末民初中国整个社会生态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见证上海话变化最快的时期。《法粤字典》还在1926年第六版的《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中增加了许多有完整注音的实用短句,从中可以看出20世纪初市场买卖、交通运输、生活的基本特征,以及语言结构的一些新老变化。钱乃荣在序言中,引用了上海话的是非问题。上海话从松江方言继承下来的常见语法形式是“Vva”,然后受苏州话和保山话自带的“AV”形式影响,在1916年版中增加的乘坐火车、电车时的新句子“夜班车上有被困车吗?这样的说法也产生了“AVva”这种两者叠加的新的混合用法,比如:“拉火车有吃的吗?」
钱乃荣在接受该报采访时指出,上海话至少有700年的历史,上海话是黄浦江两岸松江话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府城松江话一直是上海人眼中的权威方言。开埠前,上海话和松江话很像,可以统称为松江方言区。开埠后,随着上海的城市化,市区的上海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10年代开始,上海成为全国的金融、经济、文化中心,上海话也成为江南乃至全国语言发展的领头羊。层出不穷的新词通过上海话被引入到普通话的洪流中,如roads、cars、course等。
钱乃荣,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一百多年来,传教士在上海出版了50多部上海话作品。利用这些著作中记录的资料,可以梳理出变化最快时期上海话语音、词汇、语法的真实发展史。这些资料证明,上海市区话虽然在语音语调上明显不同于被称为“本地话”的郊区话,但上海话仍然是以松江话为基础的,而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由“宁波话、苏州话和其他本地话混合”而成的新语言。
钱乃荣说,世界各地的移民对上海话的贡献就是炒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词汇,因为很多新事物在当时都是首创。《上海方言常用习惯用语》据悉,上海译文出版社计划于近期启动“英、法、日上海方言录集”项目,未来将继续与天津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收集、整理、出版中国语言文化和方言文化的国宝,以呈现和普及更多的珍本善本,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加入到挖掘和保存民族语言文化瑰宝、培育世界语言文化共同体的队伍中来。“英法日三语上海话记录集”项目将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书单如下:《英汉上海方言词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