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知道多少发多少,总会解决的。哈哈

如题所述

中国四大发明简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 火药
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火药是由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组成,而这些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璠传》。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
2. 造纸术
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纸用树皮及敝布、渔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的,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渔网造纸的。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本搭搏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渔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 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发展经过:殷商时代的书绘雕刻,秦代的雕造,汉代以石刻经,纸张的发明,魏晋南北朝书本雕刻,五代雕刻经传,宋代的雕皮印刷兴盛,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王桢的改良,明代邱报使用活字板,清代铜活字印刷。
4. 指南针
指南针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具叫司南,战国时已被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进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然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沈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缘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沈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指南针在公元11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贡献,是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11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创造。他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技术成果,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早在西汉时,我国劳动人民就已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使纸很快被应用推广。从6世纪开始,造纸术逐渐传往朝鲜、日本,以后又经阿拉伯、埃及、西班牙传到希腊与意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开始造纸,建立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此后,法国(1189)、意大利(1276)、德国(1391)、英国(1494)、荷兰(1586)、美国(1690)都先后建厂造纸。到16世纪,纸张已流行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据说抄一本《圣经》要用300多张羊皮,文化信息的传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围极其狭小,纸的发明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国隋唐时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术。唐代留下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我国的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12世纪左右传到埃及。13世纪左右欧洲的旅行家接触到中国的印刷术,14~15世纪欧洲开始流行印刷术。欧洲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国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1423年印),晚于我国约600年。1450年前后,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制了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比毕升晚了400年。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我国在唐朝时期就已发明了火药,并最早用于军事。10世纪初的唐朝末期,出现了火炮、火箭,宋朝时火器普遍用于战争。蒙古人从与宋、金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从与蒙古人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器。欧洲人大约于13世纪后期,又从阿拉伯人的书籍中获得了火药知识,到14世纪前期,又从战争中学到了制造火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欧洲城市市民反对封建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
早在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就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宋代时,指南针用于航海。阿拉伯人从与中国商船交往中学会了使用指南针来导航,约在12世纪,传播到了欧洲。指南针在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