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皇太极的真正死因

如题所述

皇太极据记载应该是猝死的。皇太极的死因可以根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是因劳累过度而猝死的,及史书记载的无疾而终来判断的。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崇德元年,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崇德八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扩展资料:

皇太极在五十岁时,因他心爱的宸妃之死,身体立刻变得虚弱了。皇太极一生娶了十五位妻子,而他最喜欢的是天聪八年娶的博尔济吉特氏,崇德元年封她为关雎宫宸妃。这位妻子贤淑文静,皇太极和她颇恩爱,婚后曾生一子,皇太极高兴至极,为此发布了大清第一道大赦令。这个儿子二岁而殇。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忽听宸妃病危,急忙赶回盛京,到时宸妃已死。皇太极悲不自胜。

从此这位身体一直健壮的皇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当年十月初二日,他对诸王及他们的妻子儿女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 这流露出皇太极已为他年老体衰而不安了。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太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2

  猝死的。因为史书上记载的是突然死亡,所以属于猝死,但是经过学者们研究,还是因为有病,导致的猝死。

    皇太极的死因,史料中均无记载。如“《清太宗实录》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条”中记载:“是夜,上无疾,端坐而崩。”并未记载皇太极死亡原因。据此,不少史学界人士都说皇太极“无疾而终”。然而,如果将诸多史料的零星记载连缀起来分析,不难看出皇太极绝非“无疾而终”,而是“病入膏肓而终”。

    《清太宗专帝实录》卷五十二记载,皇太极在鞍山温泉疗养了一个多月后,至崇德五年九月初二,皇太极觉得身体稍见好转,决定返回盛京(沈阳)。同年农历十月初,皇太极认为已经祛除了风邪,身体强健胜过从前。然而,《沈阳状启》庚辰年记载,崇德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皇太极呼吸不平稳,不能长时间坐着,更不能参加宴会。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皇太极的诞辰日,过生日都未能设宴,足见皇太极的病情何等严重。《沈阳状启》庚长年记载,崇德五年十二月初六日,朝鲜世子大君凤林回国,只有范文程款待、送行。范文程解释说:凡是为贵宾送行时,皇太极都要接见、设宴款待。不巧的是,皇太极偶感风寒,未能接见、宴请凤林大君,绝对不是有意怠慢。史料记载,此后的崇德六年(1641年)上半年,皇太极一直处在药疗之中,所以他是有病的,也是因为有病,长期积攒下来猝死的。

第2个回答  2016-12-27
  关于皇太极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但根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是因劳累过度而猝死的,及史书记载的“无疾而终”。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史称清太宗。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忽听爱妃(宸妃)病危,急忙赶回盛京,到时宸妃已死,皇太极悲不自胜。从此这位身体一直健壮的皇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从此以后,皇太极因身体不好。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在清宁宫南炕突然死亡,年52岁。
  但据史料记载,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圣躬违和”,崇德五年(1640年)农历七月到鞍山温泉疗养。崇德六年(1641年)松山大战前夕,前线告急,皇太极原定于崇德六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亲征,却因鼻衄推迟三天。崇德七年(1642年),因“圣躬违和”,在大清门外大赦人犯;崇德八年(1643年)又“圣躬违和”,不但正月初一免了庆贺礼,而且再次大赦,并向各寺庙祷告,施白金。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加之宸妃之死,悲痛不已,使潜伏的重病一朝突发,瞬间猝死,遂引起诸多猜疑。
第3个回答  2016-12-03
  皇太极的死因至今是个谜。
  关于皇太极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关清代官书上记载“无疾而终”: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已勤于政务一天的皇太极晚上亥时(21点至23点),在清宁宫南炕突然死亡。但据史料记载,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圣躬违和”,崇德五年(1640年)农历七月到鞍山温泉疗养。崇德六年(1641年)松山大战前夕,前线告急,皇太极原定于崇德六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亲征,却因鼻衄推迟三天。崇德七年(1642年),因“圣躬违和”,在大清门外大赦人犯;崇德八年(1643年)又“圣躬违和”,不但正月初一免了庆贺礼,而且再次大赦,并向各寺庙祷告,施白金。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加之宸妃之死,悲痛不已,使潜伏的重病一朝突发,瞬间猝死,遂引起诸多猜疑。
第4个回答  2016-11-21
关于皇太极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关清代官书上记载“无疾而终”: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已勤于政务一天的皇太极晚上亥时(21点至23点),在清宁宫南炕突然死亡。但据史料记载,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圣躬违和”,崇德五年(1640年)农历七月到鞍山温泉疗养。崇德六年(1641年)松山大战前夕,前线告急,皇太极原定于崇德六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亲征,却因鼻衄推迟三天。崇德七年(1642年),因“圣躬违和”,在大清门外大赦人犯;崇德八年(1643年)又“圣躬违和”,不但正月初一免了庆贺礼,而且再次大赦,并向各寺庙祷告,施白金。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加之宸妃之死,悲痛不已,使潜伏的重病一朝突发,瞬间猝死,遂引起诸多猜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