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四个阶段。

如题所述

1.20世纪30年代以前:从产生到初步中国化。20世纪初,中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这时候幼儿教育就是照搬国外的模式,课程完全模仿国外。从1903年到1918年,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模仿日本。1904年1月13日,我国第一部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和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对蒙养院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其主要内容均参照日本1899年颁布的《幼儿园保育设备规程》。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习苏联,在探索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借鉴老解放区幼儿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幼儿教育。受政治因素影响,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全面学习苏联的模式。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教育部于1952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则》和《幼儿园暂行教育纲要》,规定了学前教育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绘画手工、音乐、计算六个科目,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具体科目和各科目的教育纲要。

3.六七十年代:遭遇严重挫折。从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教育事业,教育发展基本停滞不前,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学前课程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原有的课程体系也受到严重破坏,这是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空白期。

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1976年以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经过10年的动荡,从1976年开始,6年开始全面恢复。1976年至1990年间,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实现了从苏式模式向初步改革阶段的转变,特别是1981年颁布的《学前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促进了学前教育课程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国外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逐渐引入中国,尤其是蒙台梭利、杜威、布鲁纳、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