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可以和初中生结婚吗

如题所述

在校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这个争执许久的问题,近日终于尘埃落定。在校大学生“婚禁”将于今年九月全面解除。目前多数高校表示,届时学校将根据规定执行但不作鼓励,因为大学生结婚所引起的婚假、产假以及同房等问题都未找到明确的答案。你对解除“婚禁”有何看法?政策放开后,在校期间的你会考虑结婚吗?
结婚是件让人期待的好事。万先生,23岁,法律系学生,认为学校对结婚不再说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毕竟大学生都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可以承担自己行为的法律责任为自己负责了,当然也理应享受到自己做抉择的权利。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男性年满22周岁,女性年满20周岁即达到婚龄,到达这个年龄的大学生基本上已经大学三、四年级了,相对而言他们的很多想法已经比较成熟。法律既然给出了这个年龄,就是认为大多数人到了这个年龄都有承受婚姻责任的能力。而且他认为结婚这种行为也有助于大学生早些建立更深层次的责任意识。他认为去掉这个规定的最大意义在于,把不合理的地方给去掉了。因为这个就是公民的权利,和你是不是大学生没有关系。
法律划定这个年龄,也是考虑到婚后二到三年也就到了人类最佳的生育年龄(25岁左右)。相信经过这两三年的磨合,他们都更懂得家庭的意义,又能在最佳的年龄段,拥有最优质的“结晶”,这都是一些让人期待的好事!可惜他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恐怕赶不上这趟班车了。
大学结婚并不让人羡慕。Eve,24岁,公司职员,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结婚本来就是禁不了的事情,解禁不过是对于学校而言的事情。结婚毕竟是个人的事情,该结的总归会结。最主要的还是当事双方考虑妥当自己适不适合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
肯定学生权利是进步。高明宇,25岁,研究生,认为在校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是权利问题,结不结婚是意愿问题。他所认识的同学对于在校大学生“婚禁”的放开都表示赞成,倒不是说之前大伙儿都盼着想着结婚,而是大家为自身结婚权利得到肯定而感到欣慰。原本大家对在校大学生能够结婚这个问题如此关注,关键就在于这是一个小法冲突大法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就可以结婚,为什么满足此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却不能呢。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感到胸闷。现在“婚禁”的解除,从法律上来讲是一个进步。
目前各方对在校大学生“婚禁”放开的最大顾虑就是,此举是否会引发大学生的结婚潮。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大家对结婚这种事情自会理性考虑。他周围的本科生学弟学妹们,没听说有谁知道“婚禁”解除就急着要去结婚的。相反,因为就业和经济压力,大部分人不是为了实习奔走,就是为了赚钱打零工。结婚的事情,以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考虑。
此刻,他只是为他拥有结婚的权利而欢呼,不过他的理智告诉他,他会暂时保拿团留使用这个权利。
没有经济基础,不结婚。陈雷,25岁,销售,他的女朋友尚在大学里读书,现在大三,她说还想再多玩几年,言下之意她现在不想考虑结婚。而他则主要考虑到她马上就要毕业了,他自己也刚刚经历了这段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变动,现在小姑娘心思比较活络,而且就业形势年年在变,她找工作是要留在上海,还是会去外地,很多答案都是一个未知纯敏敏数。
我一直觉得,结婚的前提就是,至少你经济能够独立,否则怎么谈得上照顾另一方。最现实的就是婚房问题,然而以我一个人的经济实力,要扛下一套房子,还没这个实力。我还算有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面对大学生女友想结婚尚且望而却步,更别提那些双双都还在读书的学生恋人。所以虽然规定上同意结婚了,但是我们依然不会选择赶在她读书这段时间结婚。
配套措施要跟上。真真,28岁,平面设计,研究生,认为在校本科生的“婚禁”放开,是好事。不过,真正要在本科期间结婚生子,觉得学校的相关配套措施还要跟上。研究生是修学分制的,时间很自由。对于本科生而言,虽然也实行学分制,但四年的课程相对固定,没那么自由。如果他们可以提前把四年的学分修掉,剩下来的时间自主安排,这样想去实习也好,想结婚生子也好,都可以。只有类似的配套措施跟上了,这个“婚禁”开得才有意义。
担心孩子偷偷结婚。郭玉柔,48岁,职员,婚禁一解,她就担心。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恋爱结婚不是不务正业嘛。她儿子进大学第一天,她就跟他交待过,大学期间不许谈恋爱。不过,现在三年过去了,她耳朵里渐渐听到了一些风声,好像儿子偷偷交了个女朋友已一年多了。据说,那个女孩子在学校里很风光,前任男友一箩筐,这样的女孩子有什么好。前些时候,为这事她试探过儿子,开始他死活不承认,后来她说谁谁谁看到他们手拉手逛街,他就没话说了。对于我的质问,儿子回道:这感情来了,挡也挡不住啊!她说你谈恋爱也可以,可也要找个爸妈看得顺眼的,儿子却说:我不管,我就是认定她了。撂下这句话,小家伙从此就住到学校,双休日也不回家了。
婚禁的口子一放开,不是给这些莽莽撞撞的孩子头脑发昏的机会嘛。真担心儿子一赌气偷偷在学校把婚给结了。她和他就成了最后知道的人,岂不滑稽。
理智与情感。据调查,这则在校园外被炒得热气腾腾的消息,在校园内似乎并未激起千层波万层浪。这两天,学生恋人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结不结婚”? 其实每年到达适婚年龄的少男少女很多,而他们当中能有机会迈入大学校园的只是极少数。结婚,对于那些较早进入“社会大学”的少男少女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偏偏有人担心大学生们承受不起婚姻责任之重,把这些极少数排除在大多数同龄人之外,显然没有道理。
我们应相信大学生有能力辨别理智与情感问题,恋爱是种情感,但结婚需要理智。我们多年的教育,不就是要教会学生理性辨别对错吗?我们能相信他们会用双手创造祖国的美好未来,为何不相信他们能对自己的婚姻、人生负责?虽然解禁规定已昭然,但校方马上贴出“同意但不鼓励”的补充告示,显然校方依然徘徊在理智与情感的岔口,出于理智的同意与出于情感的不能接受。
“你实践了你的承诺,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中女主角对男主角所说的一句肺腑之言。我想说:家长们、老师们,不管你们如何徘徊在理智与情感的边缘,只希望你们能够实践你们的诺言,尊重大学生们自由恋爱自由结合的权利。而大学生们,也请你们不要忘记对自己的父母、老师、爱人曾经许下的诺言,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实践彼此的承诺,这比什么都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