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后半叶西方经济理论的重大变化和成因

如题所述

发展主线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一阶段是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大概在14,15世纪萌芽,兴盛于16、17世纪,衰落与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学家围绕货币财富这一核心,针对进出口贸易、外汇管制以及产业政策等进行宏观分析。主要观点:金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干预、民族主义特征下的殖民倾向、廉价劳动力与生产的重要性第二阶段自由放任:18世纪,产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亚当斯密《国富论》问世,自由放任理论盛行起来。从个人理性、市场自动调节的角度出发,强调市场作用和反政府干预。主张:个人理性与经济人假设,市场机制下社会经济的自动调节与均衡,生产合理性与分配公平性的论证,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第三阶段凯恩斯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纪经济大危机下发展起来的。主要观点:突破传统就业均衡理论,承认资本主义的不完美性。否认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第四阶段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滞涨”问题的出现给新自由主义的复兴一次绝佳机会。主要观点:个人主义价值导向,较为强调个人权利。特别推崇市场机制,强烈反对政府干预,极力主张私有制,明确反对公有制。第五阶段新凯恩斯主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非市场出清,理性预期,不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为其基本理论假设,提出理论观点。主要观点:价格黏性理论,劳动市场理论,资本供给限额理论,以粗调为特点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注:参考资料:《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王宏新主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