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酱缸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从字眼上看,酱缸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发酵,不管把什么东西放进去,捂在里面,经过发酵、变质,最后都会变成别一种面目全非、截然相反的东西,我们的小聪明小智慧可以把这种工艺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酱缸文化,概括得何其生动,何其准确,无论多么好的事儿,到我们这里,肯定会变味儿——如果可以这样理解柏杨酱缸文化的内涵的话,那么,作为鲁迅先生《论拿来主义》的补充,我们说,我们的国民实际上不是不懂“拿来”,而且实际上,我们颇有一种世俗的聪明,其实我们很知道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只要对我有利,无论多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我们都可以拿来放进自己的鞋子,而且还没有削足适履的不舒服。对了自己的心思,多么下作的勾当,我们也能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拂了自己的意愿,多么高尚的事情,我们也能铸造出何患无词的冤狱。
三、列宁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我们说,酱缸文化也是可怕的,作为一种亚文化传统,它同样渗透在我们的意识深处,顽强地发挥着作用,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传统文化的经不错,就是让那些歪嘴和尚念坏了,老百姓常说的这句话,在很大意义上是对这种情况的形象概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则是这种聪明这种文化的最经典的集大成变种。因此,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尽快提高国民的素质,是铲除这种文化流毒的根本措施。不打烂这个酱缸,我们就永远只能在酱缸里捂着,沤着。
参考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5%B1%E7%BC%B8%E6%96%87%E5%8C%96/10693454?fr=aladdi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1
中国酱缸文化的含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象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象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酱缸文化”的形成:
几千年来,整个中国文化沉淀了不少东西,善的、恶的都保留下来,当然,有些是应该保留的,但有些是不能保留的,我们也保留了,这是很奇怪的现象,有太多没有经过淘汰,有太多没扬弃掉。这种现象可以从《资治通鉴》看出来,几千年以前政治的斗争,人性的丑陋,和现在没有什么分别。沉淀啊沉淀,久而久之就发臭、腐烂,像泥沼一样,发出一股沼气,把善的也通通腐蚀了,一块鲜肉掉到这个酱缸里,不久就变成一个臭蛆了。当然有好的东西,但是好的非常少,所以才形成今天这种很严重的局面。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有这么深远的文化,却又面对这样严重的文化问题。中国人对自己的国人不善,对外国人倒很亲切。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在自己的小圈圈里面,对人善的不得了,照顾得不得了,我们的人情味就只在这里,超乎这圈圈,谁也不理谁,中国的人情味只发生在自己的圈圈,也就是所谓的友情、亲情。
酱缸文化的影响:
酱缸文化对中国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中国人都酱得一模一样,当然不是每个人面孔都皱纹满面的一样,而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个性,并且还尽量消除个性,假如你要表现自己的个性的话,会感觉不妥,而且一般人也会批评,甚至铲除你这种“独特”的个性。所以你只好跟一般人一样。现在是好多了,像穿衣服,爱怎么穿就怎么穿,表现自己的个性,但这只是外在,内在的思想观念,还不是改变得很小,像“你这样做,别人会怎么说?”“我这样做的话,爸爸妈妈怎么说?”,我们还是不敢在思想、观念、行为上与别人有太大的不同,因为,害怕“他们会怎么说?”美国有个电视剧,一个太太带着孩子,观赏一场赛车,她的丈夫也在那场赛车中,忽然间出了车祸,她先生当场死亡。她哭了,但是她对儿子说:“好,他死得值得,因为他死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上。”真是不得了,要是我们这里,那这位太太准是又哭又骂:“看看吧,叫你不要赛车,你偏要赛车,现在死了吧!”文化背景不同反应也不同,西方的文化是尊重个人的选择喜好,我们却是不尊重个人的嗜好。所以,我们只有亡命之徒,没有冒险家。四十年前,我在救国团做事,有位仲先生要搭帆船到美国去,做一趟冒险的旅行,同事们就在海边开个欢送会,好不热闹,但是他们一回到办公室就骂这位仲先生是个傻瓜,准半路淹死。这种态度,当时我不能接受,我就说:“我们可以不在乎仲先生这种精神,但不要诅咒他。为什么刚刚在台上,你们还夸赞他的冒险精神,现在回到办公室却讲这种话?害羞不害羞?”
第2个回答  2017-07-19
酱缸文化是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提出的,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他的"酱缸",李宗吾的"厚黑",还有鲁迅的"阿Q",几乎全面概括了中国人的德行!
柏杨先生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象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象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酱缸文化。
第3个回答  2012-06-13
酱缸的意思,用柏杨的话来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经历过一个长时期的沉淀后,其中无用,有害的东西沉淀下来,构成属于糟粕的部分。 中国历代政府中多有保守,不思进取者。归根到底是由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我希望楼主能明白这一点。而所谓儒家的保守思想(崇古),也是导致政府固步自封的原因之一。 而从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闭关之门被打破后,西方各种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便汹涌而至,国人的思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而后才会有孙文先生的民国政府,才会有李大钊,鲁迅一批先者,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 这一切,岂非已从令一个角度说明 ——中国已经开始慢慢走出5000年的文化酱缸。 历史中每一次灿烂的时期莫不是文化发展时期,不管是中华大地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唐朝宋朝(宋朝指民间文化)的高度发展,四大发明,或者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无不如此。 漫长的历史会产生酱缸,但酱缸也会有被打破的一天。沉淀在酱缸里的糟粕,或者慢慢被清除,或者被分解。同时,也会有新的糟粕沉淀,这是一个历史过程。鸦片战争到现在也不到200年,而传统文化酱缸的形成则在千年以上(个人认为从宋朝开始大规模形成),并不容易更改。 而现今急速发展的社会,物质方面的极度膨胀,很容易蒙蔽世人的双眼。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劣根性,而经济,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换句话说,就是整个国民素质的拔高),则在控制,制约人们的行为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尽自己过于国家,社会的一份力,我想这正是柏杨写酱缸的理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8-17
柏杨先生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象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象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酱缸文化。
从字眼上看,酱缸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发酵,不管把什么东西放进去,捂在里面,经过发酵、变质,最后都会变成别一种面目全非、截然相反的东西,我们的小聪明小智慧可以把这种工艺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比如学历和职称。本来,职称和学历是一种文化底蕴、业务深度、知识程度的一种衡量标准,在用人时重视学历,在行业中评定职称,本来是为了激发人们研究发明,鼓励人们学习深造的积极性。然而,这么好的事情,到我们这里却变了味儿,职称成了仕途升迁的晋身阶,学历成了达到某种欲望的敲门砖。为了猎取它,国人真是什么办法都能想,什么招数都肯使,以至于学历职称这些本来挺神圣挺干净挺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的东西很快就贬了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