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
2、亚粘土,塑性指数为10~17;
3、轻亚粘土(亦称亚砂土),塑性指数为3~10。
土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的分界含水量。1911年由瑞典农学家阿太堡(Atterberg)首先提出,故又称阿太堡界限。在土建工程领域,主要指液限、塑限和缩限。液限是塑性状态的上限,塑限是塑性状态的下限;
含水量低于缩限,水分蒸发时土体积不再缩小。它与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强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中国及其他国家对粘性土按塑性指数分类及对细粒土按塑性图分类都是借助于液限、塑限两个指标。
扩展资料
工程上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粘土。
土质学术语。具有粒间连结的细粒土。颗粒细,孔隙小而多,透水性弱,具膨胀、收缩特性,力学性质随含水量大小而变化。一般按粘粒(粒径小于0.005毫米)含量多少分为三类:
1、粘土,粘粒含量大于30%;
2、亚粘土(亦称“粉质粘土”),粘粒含量在10%~30%之间;
3、亚砂土,粘粒含量3%~1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粘性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界限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