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联系全文内容,说一说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

如题所述

一、《醉翁亭记》作者的“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山水之乐。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2、宴酣之乐。“山肴野蔌”,“非丝非竹”,众宾欢,太守醉。
文章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3、乐人之乐。故作文以记。三乐归一,与民团乐。
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这样,太守之乐就在众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颠,显示出主观感受和体验的高人一筹。

二、《醉翁亭记》简介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3

《醉翁亭记》作者的“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山水之乐。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2、宴酣之乐。

文章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3、乐人之乐。

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这样,太守之乐就在众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颠,显示出主观感受和体验的高人一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6-30

    山水之乐(山水相映,朝暮变化,四季交替)

    宴酣之乐(百姓和乐,滁地富足,宾客尽兴,宾主同乐)

    乐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乐)

        最后三乐归一,是与民同乐。

【是我们重庆中考古文十选一醉翁亭记标准答案,好饿请采纳,祝楼主学习进步!】

第3个回答  2012-06-10
太守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山水之乐 、 宴酣之乐 , 以及 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乐观豁达的情怀。
第4个回答  2012-06-12
两种乐:娱情山水的“山水之乐”和太守宴上“与民同乐”。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心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