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来了,6月底到高峰,新冠流感化了吗?

如题所述

新冠流感不像流感的流感化。

自从奥密克戎出现后,新冠什么时候流感化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话题。一个有趣的个人观察是中国第一波疫情暴发前,不少人看到新加坡等地新冠病死率低于流感,都说新冠已经流感化。

可如今听说在第一波疫情过去不到半年,第二波疫情出现,很多人又说那么快又有疫情,新冠太特别了,不再觉得是流感。这前后的感知差异恰恰反映了“新冠流感化”背后的复杂性。

第一,是疾病的健康威胁“流感化”,成为社会要长期面对,也是长期可承受的健康负担。2010-2015年,中国每年流感死亡据研究估计大概是8.8万人,美国2010-2020年间每年流感死亡人数在1.2-5.4万之间。

第二,流感化也暗指疾病的暴发变得有季节性规律。我们说的流感化都是以季节性流感为参照,每年秋冬季,随着人们在室内聚集的情况增加,季节性流感病毒会获得更适宜传播的机会,形成疫情。

扩展资料:

可以说新冠的传播规律就是没有流感的季节性,很可能也是新冠与流感病毒的客观差异导致的。由于存在无症状传播与较短的潜伏期,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远比流感强,让冬季室内聚集更多这些因素对它的传播影响有限。

突变株驱动疫情出现其实和大流行流感有相似性。大流行流感是由于流感病毒经重组后出现人群免疫基础近于零的新病毒株。由于免疫基础的缺失,大流行流感出现时,全球几乎都是易感人群,不再受季节限制,也会造成更大的疾病负担。

可新冠如今与大流行流感的相似性仅限于没有季节性。虽然也是新变异株的出现驱动疫情,但不同于流感病毒通过重组能让人群免疫基础归零,新冠变异株带来的免疫逃逸是不完全的,类似于“微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