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校结合实际研讨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如题所述

各学校结合实际研讨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如下:

1、指导思想: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2、总体设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全校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首先要深刻认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开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遵循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原则,必须坚持务实、开放、创新的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面向当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任何时候,都不能排斥外来文化,更不能排斥当代文化。

相反,它必须吸收当代优秀的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含义;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工作考核范围内,同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编写、审查和指导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19

各学校结合实际研讨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如下:

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善于团结与协作,精神困顿,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

三、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