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如题所述

极简主义,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极简主义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整体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传统
传统艺术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风格,几至回归自然,出现最多的词汇是自然规律和永恒,最诱人的问题是对风格的研究;现代艺术追求一个自在的样式,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形式,直到几何图案,出现最多的词汇是自我意识和创新,最诱人的问题是对形式的讨论;后现代艺术追求一个实际的信条,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出现最多的词汇是生存现实和效果,最诱人的问题是对影响的争论。

传统艺术可以阐释,但要符合一个道德的约束,风格即全部,永恒可以超越人的时代;现代艺术反对阐释,创作本身呈现和谐的秩序,形式即根本,创新可以评价人的价值;后现代艺术难以阐释,并不对应一个必然的联系,影响即一切,影响可以改变人的情趣。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乔托被视为西方绘画传统艺术的奠基人。随后,透视、解剖、材料……的掌握,使如实地再现幻觉真实的世界受到了鼓舞;人文思想、宗教改革、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的手法认识人类世界的理想有了信念。这是注重"主观世界"的阶段,然而,这主义,那主义,当绘画的"现实主义"出现之后,尖锐的现实矛盾挑战即成的道德,继而人们发现,认识主观世界普遍规律的理想抱负受到了挫折。人们开始怀念自然。印象派把画布搬到了室外,把握客观世界的和谐样式。在这主观认识的历程之中,艺术学科造就了许多大师,达芬奇的成就促成艺术超出工匠艺人的划限,上升到精神的维度。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塞尚被视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随后,传统艺术的透视规则受到了质疑,原本一样高的物体,在传统艺术的画面上则被表现为近大远小,于是开始了塞尚"客观的观察世界"的真诚决心(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传统艺术的色彩明暗技术不令人满足,单纯并置的色彩区域,在传统艺术的画面上往往被处理为混色塑造,于是开始了修拉"合乎逻辑的、科学的和绘画的体系"的试验(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这是注重"客观世界"的阶段,然而,这流派,那流派,当绘画"极少派"出现之后,繁杂的生存现实冲撞达成的和谐,继而人们发现,把握客观世界净化秩序的样式试验结果难以兑现。试验走到了极限。后现代艺术家识别了物质属性的艺术作品的限制,在凹凸不平的自然空间和前后遮掩的社会内部一展身手,影响生活习俗。在这客观把握的历程之中,艺术领域培养了许多大师,杜桑的成就促成艺术领域的突破,再扩展到人类社会的维度。

事实包容事物的方方面面,分析和归纳只能是剖析因子结成一些因素以求看到事实,但是事实密不可分。我们所说的风格、形式、影响,任何时期的艺术都包括这些因素,所说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生存现实,这些因素在任何时期都是一回事情,所说的对真实的认识、把握、利用,艺术家都是以不可缺少这些因素以求获得人们的承认。进入后现代社会,人们更清楚原因和结果之间并不一定是对等的联系,某一时期,某一主张,某一论断也是在指出一些强化的因子起着作用。古希腊哲人巴门尼德认为一切是一,并且是静止的;赫拉克里特认为一切在变,人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天是一个和谐的数目。事实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况且,他们所说的,人们的理解也不一样。存在的整体,运动的精神,和谐的状态,局部的放大在于有所识别,即会是生成的因子。几百年之后,《圣经》说出了一个消息。

后现代
后现代艺术基于人类主、客观努力之后呈现的社会现状,与人类文化的整体进程共步齐趋。作为现代艺术抽象艺术的一支,极简主义艺术纯净形式平衡内在秩序仍然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不算是信念的向往也算是对混乱的逃避;作为现代艺术构成主义的一脉,极简主义艺术明确工艺构成吻合组织生产的逻辑意图仍然是一种主观的认识,不算是人文主义也算是人文科学。拥有沃霍尔的大众心态,博依斯的公众意识,后现代艺术开始了注重生存现实的阶段。人们在审视自身的同时也审视艺术,艺术真是一直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崇高,还是人们误会了生活的期望值;或许就像艺术误会了生活一样,生活真是一直像人们所暗示的那样平常?生活不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缺少艺术的难度,没有艺术的深度,已经不能"安心"了;艺术也不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能告诉你什么,已经不再"有用"了。视觉艺术已经不充当物质性的载体透露、传递人类世界的信息,本身已经作为一个信息。艺术只是对生存状态的考虑,世界只是一个消息。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对生存状态的考虑是人类的艺术。

对真实的认识、把握和利用通过艺术来展开人类的困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生活的现象并不一定互相排斥,不是说看到的现象存在,不看到的现象不存在,不是说出现了一种现象,就取消了另一种现象,寻找特点也是一种现象,别无作为。人们在传统艺术中已经看到了许多现代艺术的现象,有潜在的社会和科学的因素,有外在的个人和认识的原因,卡拉瓦乔、安格尔、戈雅、马奈……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到现代艺术的痕迹,但是不把他们作为现代艺术介绍。现代艺术中仍有传统艺术的成份,有潜在的历史和文化的基因,有外在的个人和掌握的情况,卢梭、弗拉芒克、郁特利罗、达利……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到传统艺术的手法,但是人们不把他们作为传统艺术来分析。后现代艺术亦是如此,认知的,试验的……样样不少,主观认识、客观把握……面面俱全,虽然后现代艺术把这些归于"物质性"加以反对,但是这些现象统统归于展现人类生存状态的后现代艺术景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2
极简主义”(Minimalism)一词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取自当时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Minimal Art”,最初起于对当时抽象表现主义的抵制、旨在消除作品对观者的压迫力,追求形式上的简单极致、思想上的优雅。极简主义也被称为“极少主义”或“ABC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重要艺术流派,后延伸到整个西方国家,是西方重要的现代艺术流派之一。它首先在绘画与雕塑领域中发展起来,后期逐渐融入设计行业。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更是将极简主义运用得淋漓尽致。极简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简洁,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有着返璞归真的特质。
第2个回答  2020-11-22
极简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极简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极简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设计师们也在极力地还原着一款手袋的极简主义设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弧度。

极简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总会被归为精英人群或者艺术生活的范畴。然而,随着物质种类的琳琅满目和网络资源的信息冗余,极简生活渐渐走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极简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在各种打折促销下,忍不住囤积大量的衣物,事后却后悔万分,恨不得剁手的时候,就该开始极简主义生活了。

极简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当舍不得买正品,屯了大量的山寨,但却觉得食之无味,依旧无法释怀对正品的渴望的时候,就该开始极简主义生活了。

极简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当每日流连于网络信息之间,却觉得自己浪费生命毫无长进,发现自己好久没真正学习读书的时候,就该开始极简主义生活了。当家里堆满了各种旧物,无论怎么收拾整理都显得乱糟糟的,看着各种心烦的时候,就该开始极简主义生活了。
第3个回答  2020-11-22
极简主义在本质上具有本质。它试图从最小的可能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正如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范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所说,“更少就是更多”是极简设计和建筑的教条。

“简单是最终的成就。在演奏了大量音符和更多音符之后,简单性便成为艺术的最高奖励。” –弗雷德里克·肖邦(FrédéricChopin)

在简约设计中,元素努力传达简约的信息。基本的几何形式,没有装饰的元素,很少的材料以及秩序感和基本品质。

当前,极简主义已在所有类型的媒体中找到了一种方法。从视觉艺术到音乐和文学。尽管如此,我相信在所有分支机构中,没有找到比视觉传达和设计更好的媒介。虽然极简主义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在设计上却掀起了一场革命。
第4个回答  2020-11-22
个人认为马自达的魂动设计也可以说是“极简主义”的工业设计,参见马自达首席设计师前田育男的说法是:“自古以来,日本的匠人工艺就因形态的简洁而备受赞誉。但是,这不意味着简化一切。纯洁之美是核心,但这并不是教条地执行极简主义。在减少不必要元素的同时,要让美、力与律动最大化,以三者的结合实现我们的优雅。”尤其设计的Mazda VISION COUPE、Mazda RX-VISION两款概念车便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