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后起义过几次?

如题所述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前,从1895年10月到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进行了十次武装起义,可以算是屡战屡败。由于革命党人军事指挥经验不足;在敌强我弱的革命初期,也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总是失败。而屡败屡战,更说明孙中山有一种不肯认输的“愈挫愈奋”的精神。

这十次武装起义是:

1.广州起义:

1895年1月下旬,孙中山从檀香山赶赴香港,2月21日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了“兴中会总机关”。将兴中会章程进行了修改,并筹划组织以帮会义士、江湖好汉为主体的武装起义。经过一番准备,决定起义的总指挥部设在香港,联络广东各地会党,于当年重阳节举行起义,占领广州,然后北伐,推翻清朝统治。

杨衢云坐镇香港任总指挥。从香港前往参加起义的义士及武器在农历九月初八日晚间离港,预计次日运抵,与藏在广州城内、城郊及水上的同志会合,向府衙门发起进攻。孙中山潜伏广州,指挥起义。然而,广州清廷政府早就收到密报,两广总督谭钟麟出动几千兵力在广州实行全城戒严,起义终告失败。

清廷一边严刑拷打被捕的兴中会成员,一边大肆搜捕在逃革命党人。孙中山迅速遣散部下,分头隐藏。陆皓东本来已经离开,忽然想起会党名册没有带走,于是潜回总部将名册烧毁,不幸被叛徒带领清兵捕获。

面对威逼利诱,陆皓东始终不为所动。谭钟麟恼羞成怒,下令将陆皓东、朱贵全、邱四等人,以“天地会余孽”的罪名处死。孙中山等人也因此流亡国外。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辗转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联络海外华人“反清”。他在颠沛流离中将自己的政治口号浓缩成“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2.惠州起义:

1900年北方发生义和团运动。孙中山看到清政府统治力量削弱,认为:“时机已至,祸福之间不容发,万无可犹豫”,他决定加紧在广东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  

7月17日,孙中山带着海外兴汉会全部骨干前往香港,遭到港英当局拒绝入境。7月20日孙中山离开香港赴日本。在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后,决定命令郑士良寻找机发动起义。

郑士良,广东惠州人,因武功高强被推为“三合会”首领,是孙中山的同学兼好友。10月6日,郑士良在惠阳县三洲田集结了会党600余人,猛袭新安沙湾,消灭和俘虏敌人70余人,缴获枪支40余支,清军四处溃逃。

起义军犹如下山的猛虎,初战告捷,士气高涨,按照原计划乘胜向深圳方向推进。进军途中,踊跃加入的群众甚多。起义军又在永湖镇附近打了一次大胜仗。队伍一度发展到三万余人。

正当革命军向前挺进时,日本内阁换人,不许台湾运来的军火上岸,导致革命军后方补给出现问题。郑士良按照孙中山的命令:“政情忽变,外援难期;即至厦门,亦无所为。军中之事,请司令自决行止。”遂放弃攻打宝安县城的计划,转向东北,准备打到厦门去迎接孙中山及在日本订购的一批军火。

起义军虽然英勇,但是最后弹尽粮绝,又遭到清兵的围攻。起义军只能自行解散,郑士良躲避到了香港,不久又到海外流亡。惠州起义半途而废。

惠州起义是孙中山在兴中会期间组织策划的一次重要的武装起义,也是他发动的历次起义中规模较大的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影响很大,促成了人民群众觉醒和民主革命浪潮的日益高涨。孙中山的革命逐渐被人民接受,不再称他为“逆贼”。

3.黄冈起义:

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提议下,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联合而成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并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主义作为纲领。从此,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将武装反清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1907年,日本政府应清政府要求,驱逐孙中山出境。孙中山经新加坡到达越南,建立同盟会越南分会,在旅越华侨中募集起义经费,并在河内设立粤、桂、滇三省武装起义的总机关。孙中山分别派许雪秋、邓子瑜到广东潮州和惠州组织起义。

许雪秋(1875—1912年)潮州府潮安县人,早年居新加坡,是个华侨富商。1906年认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孙中山委派他做“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回家乡筹划起义。1907年初,许雪秋赴南洋筹款后,在家乡召开会议,

决定1907年2月19日在黄冈举行起义,目标是占领潮州府城。许雪秋组织数百人,购置火药千余斤和一批枪械,制成一面“大元帅孙”的大红门旗,以及青天白日旗、书写“驱逐满虏”的旗帜十几面。他对起义的主攻及各方策应作了具体部署。

由于骤降大雨,起义成为泡影。已经集合在浮山埠的部分兄弟散伙了;预定在黄冈集合的兄弟无法按时到达。许雪秋见此情形,悄然取消起义,把善后的工作交给别人,自己去香港,托人把经过报给孙中山。不过风声还是泄漏了,薛金福、张顺、黄志等人在3月下旬被清吏捕杀,白白地牺牲了。

4月11日,满清当局又逮捕了邱保、张善两人,关在黄冈。许雪秋等人主张营救。6月21日,在黄冈北面三里处秘密聚集了700余人,举行了誓师大会之后,兵分四路进攻驻守黄冈镇的清兵。

起义军英勇无比,迅速攻克了敌人的各个据点,占领全镇。随后成立了军政府,推举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张跃为副司令,并决定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的名义发布檄文,宣布“各行店,照常交易,免除一切苛捐杂税”。

6月24日起义军乘胜攻取潮州、汕头。清政府潮州总兵黄金福闻讯,率兵数百名从潮州出发,阻击起义军。但起义军反而将清兵重重包围。这时潮阳清军游击营在营长赵月修带领下,从汕头海路驰援而至。起义军坚持了五天,伤亡惨重,被迫撤退。黄金福率领清军复占黄冈镇,起义失败。

许雪秋向孙中山报告失败的原因:“土炮不敌洋炮,为黄冈一役失败的主因。倘能从国外购运新式军械,即可在海丰、陆丰沿岸召集党人大举发难。”孙中山同意,并派人购买武器,要求许雪秋继续策划起义。

4.七女湖起义:

1907年5月底,孙中山派邓子瑜等人带领会党武装人员于6月7日赴惠州归善(今惠阳)县七女湖策应黄冈起义。

邓子瑜,惠阳人,在新加坡经营旅馆。为人尚侠好义,是惠阳、博罗县“三点会”的首领,做过郑士良的左右手。他坐镇香港,派遣陈纯、林旺、孙稳等回家乡分三路发动起义,结果只有一路响应。6月2日,起义军占领了归善北边的一个叫“七女湖”的大镇,夺得该镇巡防营的武器。5日又攻克了泰尾、杨村、三达等地。

革命军只有二百多人,而清兵调来四个营,双方激战十几天,革命军寡不敌众,6月2日陈纯、林旺、孙稳率部埋藏枪械后,下令解散,三人潜回香港后去了新加坡。邓子瑜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也去了新加坡。

5.钦、廉、防城起义:

广东的钦州和廉州(今都划为广西)的老百姓以种蔗制糖为生,清政府一再加征糖捐。1907年春天,三那墟组织了“万人会”,并派出代表到官府衙门请愿。知州把代表扣留,数百民众冲进衙门,解救了被扣代表。清政府随即派兵镇压。

正在越南的孙中山闻讯后,派邝敬川同“万人会”联系,号召抗捐与应该同革命党起义相结合。

孙中山派又黄兴和王和顺前往钦州。黄兴找到清军巡防营统领郭人漳,他是黄兴的老乡和朋友,曾一道在上海被清廷当局关押过。郭人漳答应将来只要有“堂堂正正的革命军起,必反戈相应。”

钦州和廉州在起义前夕,钦州有乡团六七千人,革命军两千人,再加上准备反正的新军六千多人就能组织一支大军。革命军认为:等到武器一来,就能先占领防城。但是,在日本的党员内部发生矛盾,购买武器的计划无法实现。

行伍出身的壮族人王和顺,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1907年9月1日,王和顺率革命军绕过钦州,向防城县城进攻。城内的清军衡字营左哨哨长刘永德首先响应义军,清军衡字营右哨哨弁李之焜也率众附和。于是,9月5日王和顺兵不血刃,取得了防城县城。这是民国史上革命军第一次占领了整个县城。

当时起义军并没有与当地抗捐的农民武装结合起来,而是孤军作战。加上清朝新军统领郭人漳一面说“赞成革命”一面又袭击革命军,使革命军腹背受敌,革命军坚持到9月中旬,但还是因为武器弹药和军需补给断绝,最后败退到了粤、桂两省交界的大山深处。

6.镇南关起义:

防城港起义又是一次失败。但是,孙中山没有退缩,他与黄兴又策划从越南袭击要塞镇南关(今友谊关)。

1907年9月,同盟会总结“防城起义”失败的原因,认为主要是人员繁杂、枪械落后和策反不力。于是,孙中山委任钦州“三合会”的首领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

黄明堂(1870-1938年),壮族,钦州人,自从受孙中山的命令后,率广西游勇80多人,并联络清军内应,攻打镇南关,很快占领了右辅山的镇南、镇中、镇北三个炮台。1907年12月,孙中山率领黄兴、胡汉民从越南河内赶到镇南关亲自督战。孙中山还上阵地为伤员包扎伤口,亲手发炮轰击敌人。

孙中山由于被清政府追杀,一直过着隐蔽的生活。今天亲自上阵,十分感慨,他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并到炮台附近壮族村民访问,他对当地的农民说:“炮台现在是我们的了,大家可以上去玩玩。我们不久一定能够推翻满清,那时大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压迫欺负了。”

此役,起义军占领了镇南关,缴获大小炮14门,步枪400多支。

革命党人虽然迅速占领了镇南关,却无法扩大胜利的成果,并最终流于失败,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经费的不足。其次,军械奇缺与补给不上也是导致镇南关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三,在清政府的压力下,法国越南当局改变了原来纵容革命者的态度,转而镇压革命,导致镇南关起义失利。

7.钦廉上思起义:

镇南关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离开越南。1908年,黄兴遵照孙中山之命,召集旅越华侨同盟会员和王和顺的旧部,共200多人,宣布成立中华国民军南路军,黄兴任总司令。

黄兴(1874——1916年),湖南长沙人,华兴会的创始人,组成同盟会后,其领袖地位仅次于孙中山。

1908年3月27日,黄兴率中华国民军南路军200多人开进钦州。他们挎着数百支驳壳枪,军装齐整,吹着号角,高擎青天白日旗,由越南进入国境。他们四处张贴“中华民国军南路军”总司令黄兴的告示,民众燃放爆竹,扶老携幼在路旁欢迎。

3月29日,清军600多人来钦州“进剿”,黄兴兵分三路迎击,敌军大败,被俘50余人。4月2日,革命军在马笃山伏击清军。清兵再败,两个哨官被俘,30多名士兵反正。革命军的兵力,从200人扩充到600人以上。由于郭人漳误以为受到了革命军的袭击,反目为敌,率领3000名清兵包围了革命军。

敌我力量悬殊,加上弹药用尽,黄兴只好解散革命军队伍,他自己返回越南河内。

8.河口起义:

河口也是中越边界,是军事要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孙中山任命黄明堂主持军事,由黄明堂、王和顺和关仁甫协助。孙中山策划准备在这里发动武装起义,与镇南关起义是同时进行的。

1908年4月29日,在黄兴率领起义军转战钦州、廉州、上思时,黄明堂等人奉孙中山之命,率领从镇南关撤出的旧部100多人在深夜从越南老街进入云南河口。清军消防队员杀了管带,400人首先反正,与革命军汇合。500多人向城里发动进攻。

清军南防副督办王镇邦坚守河口,义军急攻不果。这时管带黄元贞偷偷把部队分批带出城投向革命军。战至次日下午,王镇邦表示愿降。革命军派黄华廷带一名卫兵上山谈判,王镇邦把他们两人杀了。革命军再度猛攻,打死了山上清军的一个管带;王镇邦也被一个守备用手枪打死;守城的管带岑德贵被俘。

剩下的清军全体反正,河口入于革命军之手。缴获十响毛瑟枪1000多支,子弹20万发。革命军的人数,增加到1000多人。

之后,黄明堂率领革命军中路主力向北推进,先后占领南溪、新街等地。然而粮食接济不上,钱也用尽。留在河内作后勤供应的胡汉民束手无策,便写信向孙中山告急,孙中山委任黄兴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命他赶到河口督师。5月7日,黄兴赶到老街,计划进攻昆明,黄明堂等人不服黄兴的指挥,黄兴只得于11日回到河内。

由于清政府调大兵镇压,革命军于前后夹攻之中,苦战了一个多月,终于不支。最后,黄明堂带领着600多名革命军退往越南太原府境内。法国命令革命军缴械,双方冲突数月,后由侨领梁正礼出面调停,革命军于缴械后,法国当局遣送他们去新加坡。

9.广州新军起义:

此前六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孙中山总结经验,认为军事斗争不能仅靠会党,还应该策反清军,尤应在新军中进行工作。1909年10月,在香港成立以胡汉民为首的同盟会南方支部,负责策划广州清廷新军起义。

1908年同盟会就在广州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赵声被迫离开军队后,在香港主持同盟会南方支部的军事工作。广州新军一共有三个标,合成一个协,约6000人。新军兵士多来自革命党人赵声当过统领的巡防营,接受过革命思想的灌输。

在新军炮兵营任排长的倪映典也是同盟会会员,他来往于广州、香港之间,宣传革命,先后介绍了1000多人加入同盟会。同年10月他成为运动新军总主任。同盟会南方支部报请孙中山同意后,正式任命倪映典为革命军司令,决定广州新军在1910年2月24日(正月十五)起义。

不料发生了意外。1910年2月9日,新军第二标士兵吴英元等因为取刻的名章,与城隍庙绣文斋书店的老板吵架闹事,被巡警逮捕。新军第二标的标统派人到巡警局,要求释放被捕兵士,遭拒绝。第一标的士兵闻讯,整队而出,在城门外喧哗。

由于担心消息走漏,倪映典决定提前于正月初六起义。初三上午,倪映典进入第一标的炮营,原想劝同志再等三天。不料炮营管带齐汝汉召集全营官兵训话,叫他们不要上革命党的当。倪映典沉不住气,拔出手枪将齐汝汉打死,队官宋殿魁不服,也被当场打死。倪映典宣布即时起义,并被推举为总司令。他遂带领着全标官兵1000余人,经沙河进攻东门。广州新军起义爆发。

倪映典身穿蓝色长袍一手高擎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大旗,一手舞动军刀,指挥新军第一标与清军作战。两军枪炮互射,倪映典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新军第一标顿时群龙无首,阵亡了100多人,由于每人只有7粒子弹,迅速打光,起义军只得退回燕塘。起义还是因敌强我弱而失败。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被杀的杀,捕的捕,逃的逃,只有100余人回到香港。

10.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4月27日),所以历史上也称“三二九之役”。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以后,孙中山看到中国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觉得革命的时机日渐成熟。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来到了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他约黄兴、赵声、胡汉民等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在广州再次组织更大规模的,仍以广州新军为骨干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发动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筹款购械、组织联络都有专人负责。按照分工,孙中山到美洲向华侨募款,黄兴则回香港主持军事。1911年1月底在香港跑马地建立统一的指挥部,由赵声、黄兴分任正、副总指挥。

另设统筹部,由黄兴、赵声分任正、副部长,下设出纳、秘书、储备、调度、交通、编制、调查、总务八课,各司其职。

又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三十八处,他们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力,由南洋华侨革命青年和国内闽、苏、皖、川、桂、粤各省抽调革命党人组成500人(后增至800人)的“先锋”(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部入湖南,赵声率领一部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4月8日,统筹部召集会议,决定13日起义,分兵十路攻城。起义前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作为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不料,开会当天发生同盟会员温生才枪杀广州将军孚琦事件,省城戒严,起义被迫改期。

4月23日黄兴由香港到广州主持一切,因走漏风声,清两广总督张鸣岐严加戒备,黄兴又被迫推迟起义日期,赵声率300余人离省赴港暂避,以保存实力。黄兴看到情况较复杂,发电报给统筹部说“省城疫发,儿女勿回家”。意思为省城的情势不利于我,起义的事作罢,留在香港的若干人不可以北来。

黄兴突又得知清军三营从顺德调来广州,营中的十个哨长有八个是革命党人,可伺机拉出队伍起义。黄兴立即打电报给统筹部说“母病稍痊,须购通草来”。意为局面好转,你们通通都来。这样一折腾,走的走散了,来的来不了。黄兴很失望,感到起义功败垂成,非一死不足以报同志,于是决心独自去刺杀清军水师提督李准。

指挥部报告说,还有很多人来不及离开广州,而巡警在大搜捕。与其一人单独行动,不如大家一起干。这时,因日本、安南方面的枪械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5月3日(四月初五)即将退伍的消息,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若再推迟起义时间,则更为被动。

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将原定十路进攻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巡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先锋”120余人,臂缠白布,脚穿黑色胶鞋,手执枪械炸弹,用海螺吹响进军号,直扑两广总督衙门。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金振邦,冲入督署。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岐,便放火焚烧督署、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刘元栋、林尹发等5人也相继中弹。

黄兴被打断右手两节手指,便以断指继续射击。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巡防营。 但是当时香港指挥部接到电报晚了,起义军来不及在起义前赶到;姚雨平领不到枪械无法发动,再加上陈炯明和胡毅生三路都没有动静。

只剩黄兴率部孤军奋战,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他们为了入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温的兵士群龙无首,散皆逃。

起义军终因孤军作战,伤亡甚重,坚持一昼夜而失败。黄兴的10个护卫死了3个,其余被冲散,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黄兴避入一家小洋货店化妆改扮,一个伙计送到他五仙门,雇了一条小艇渡过珠江,上岸找到一个地下联络点。

次日早上,赵声从香港来到广州。二人相见,抱头大哭。晚上,赵声搭夜船返回香港,黄兴在4月30日回到香港。

这次起义,牺牲的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革命党人潘达微冒险出头奔走,通过善堂出面,收殓烈士遗骸72具,葬于红花岗,改名黄花岗。故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但是,无论如何,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孙中山在美国芝加哥得悉起义失败,认为此役义军的“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曾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称这次起义虽然失败,“然其影响世界各国实非常之大,而我海内外之同胞,无不以此而大生奋感”。

1912年5月15日,孙中山发表《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说“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1914年又说“第一次革命,虽由武昌起义,而实广东三月廿九之役为之先”。

孙中山领导的这十次武装起义,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然而,直接参加起义尤其是“黄花岗起义”的牺牲者,都是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他们崇高的献身精神鼓舞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身于革命,促使腐朽落后的满清王朝终于在“武昌起义”的枪声中覆灭。

扩展资料:

十次武装起义失败的原因在于:

第一、孙中山领导的起义脱离人民群众,他不知道群众的重要作用。孙中山搞武装起义第一要钱,所以他不断地在国外募捐,千方百计筹款。

辛亥革命前十几年,孙中山在海外的主要工作,除了宣传华侨外,就是筹款。他没有想到过武器是可以从敌人手里夺取的。在他看来,只要有了钱就能买枪炮,才能打仗,没有钱是万万不能起义的。

第二、孙中山领导革命,依靠的是少数会党和华侨学生,所以他领导的武装起义,总是先购买武器,再召募一批华侨义士,往往不过百十来人。

凭这百十来人与满清的军队相抗衡,怎能不败?如他领导的黄花岗起义,靠的是从海外召来的华侨,从香港偷偷进入广州城,起义时广州人民完全处于观望的状态,孙中山不懂得发动民众的重要作用,没有民众的参加,只靠少数“勇士”来革命,革命怎能成功。

第三、孙中山不仅不发动民众,甚至不懂得利用清政府新军,后来的武昌起义恰恰就是新军发动的,武昌起义没有要孙中山一分钱,完全是从清政府的军械库里夺取武器,用敌人的武器打敌人,这是孙中山没有想到的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中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3
十二次
第一次广州起义 1895年 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人,准备袭取广州。
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搜捕,陆皓东被捕牺牲。
惠州起义 1900年 10月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
(今深圳市盐田区三洲田村一带)发动起义。
潮州黄冈起义 1907年 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
安庆起义 1907年 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后失败殉难。
七女湖起义 1907年 9月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今惠州市汝湖镇),
十余日后起义失败。
镇南关起义 1907年 12月黄明堂受命在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指挥。
防城起义 1907年 9月王和顺受命在钦州王光山起义。
钦州、廉州起义 1908年 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
河口起义 1908年 4月黄明堂在云南河口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 1910年 2月倪映典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武昌起义 1911年 推翻满清政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04
十二次 广州起义 惠州起义 潮州黄冈起义 安庆起义 七女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防城起义 钦州、廉州起义 河口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第3个回答  2023-05-14
孙中山历史上起义过多次,最著名的三次起义分别是:1. 1895年香港一万人革命团起义。这是孙中山组织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意图推翻清朝政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2. 1900年广州起义。这次起义是北洋政府和康有为领导的“同和会”共同领导的。孙中山受到邀请,成为起义的总指挥。然而起义规模不大,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3. 1911年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中华民国开国之战,孙中山成为辛亥革命的总领袖。他领导的武装起义,打破了清朝政权的统治,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