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当年在中有哪些贡献事迹?

如题所述

1、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

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2、讲授课程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

“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

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

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

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3、抗洪救险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着河北完县神北村。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让他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要求参加了突击队。

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扩展资料:

白求恩除了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之外,白求恩还是一个少见的暴脾气和工作狂。

一种说法是,在延安,有人劝这位远道而来的医学博士留在后方,为领导人当保健医师。而他听到这个建议之后,直接把一把椅子扔出了窑洞。

他见不得有人轻慢与医疗相关的事情。同样是在延安,当看到一个护理员用笤帚蘸着水去给病人清理伤口时,他气得一脚就把护理员踢开。

跟着部队去晋察冀边区,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这个加拿大共产党员并非生来就是个苦行僧。在加拿大和欧洲学医时,他也有过一段颇为放浪形骸、挥霍无度的日子,但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却改变了白求恩看问题的方式:

“富人有富人的肺结核,穷人有穷人的肺结核。富人能康复,穷人就得死。显然经济学与病理学之间有紧密的关联。”

他逐渐成了一个提着箱子出门义诊、在社会上公开为穷人疾呼的医生。这令他收到了“援助西班牙民主委员会”的邀请。他很快带着一支医疗队上战场,协助抵抗独裁者佛朗哥。

从西班牙战场回来,读着报刊上越来越多关于中国抗日的消息,白求恩又做出了前往中国的决定:

“我绝不活在一个烧杀掳掠、贪污索贿而我又无力与之对抗的世界。我绝不消极或疏怠而饶恕贪婪成性的人发动战争的罪行……西班牙和中国属于同一场战争。我要去中国,我觉得那里最需要我:那是我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既然是要找“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那莫过于上战场救治伤员了。

因此,这个牛脾气医生到了中国,阎锡山没留住他,延安也没留住他,还是医疗环境奇差的晋察冀边区最令他感到激动:“我处于战争核心中的核心。此时此刻,我才能真正体验在这场苦战中所散发的莫名的亢奋滋味。”

在工作上,他一如既往地不好相处,要是有人在手术中给他递错了器械,只怕也免不了被踹开的命运。不管怎样,以下事情开不得玩笑:手术器械消毒必须达到标准,摆放必须符合规定、不能擅离职守、不能嫌弃病人的腥臭味;不论环境如何简陋,都坚持最高的医疗技术水准。

除了脾气暴躁、情感丰沛以外,他也是一位天才的医生,在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一边行医,一边从事医疗教育,白手起家地建立起了边区的医疗体系,甚至能劝说当地村民组织出一支志愿献血团。

为了能最有效率地救治伤员,白求恩发明了一种能跟着军队走的“流动医院”,精确控制了所有细节——他与勤务兵带着两匹骡子,骡子身上扛的物资足以提供百余人的医药,还能搭建一个手术室,并且在敌军靠近时,能在10分钟内收拾完毕,准时撤退。

这位工作狂医生常常一天干上18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他在40个小时内做了71台大大小小的手术,还有一回则在69个小时内诊治了115名伤员。

他逐渐成为华北村落里的一个传说,他的名字就是鼓舞战士的口号。

正因此,也有人说,就算没有那次致死的伤口感染,过度的操劳迟早会将他带向死亡的结局。

这样离弃生命的态度,让史学家史景迁感觉,白求恩真正的目的,也许远不止治疗伤病或是走在反法西斯主义的前线:他是在为他们那一代人赎罪,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冲淡这一代人的冷酷、无动于衷和追名逐利。

在自我诊断为败血症之后,白求恩淡定地迎接了自己的死亡。他把手术器材留给中国同事,毛毯留给助手,手套和英国制的皮鞋则送给了聂荣臻……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说,自己对这里的所有人都心怀感激:

“最后这两年,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时光。有时不免感到孤寂,但我从我最敬爱的同志当中得到无比的成就感。”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你所不知道的白求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求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1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而他自己则吃简单的点心。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戴橡皮手套。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随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地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好的啊!”但是却不知,病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他曾经在幽静的丛林中,给三百多学生上大课。他的讲台上放一个扩音机,身后挂着三大幅人体解剖图。他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表。学生的海洋,鸦雀无声,埋头做笔记,静静地听着。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计划”,建立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他说:“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几下子把木板锯断、刨平,做成靠背架,让手术后的伤员靠在上面使呼吸畅通。他一有空闲,就指挥木匠做大腿骨折牵引架、病人木床,铁匠做妥马式夹板和洋铁桶盆,锡匠打探针、镊子、钳子,分配裁缝做床单、褥子、枕头……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大夫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为己任,以此为快乐。在他病重之时,他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信,这是他最后的话。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托拉托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贡献。 也写信给美国共产党白劳德总书记,并寄上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中国大砍刀,报告他我在这边工作的情形。 把我所有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布克负责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片子将要完成。 …… 将我永不变更的友爱送给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 骑马的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员。 贺师长也要给一些纪念品…… 给军区卫生部长两个箱子,尤副部长十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可以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做纪念吧。 …… 给我的勤务员邵一平和炊事员老张每人一床毯子,并送给邵一平一双日本皮鞋……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的铁剂,专为疟疾病患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患者。 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平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比沪港贵两倍。 ……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的快乐,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 ……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 白求恩大夫离开我们已有六十多年了,但是他的遗言仍响在人们的耳边:“不要难过……你们……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他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一代的人向前! 1939年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幸以身殉职,逝世于中国河北唐县黄古口村。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毫不得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鼓舞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走向辉煌。 在白求恩逝世60周年之际,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78岁高龄的张业胜先生讲述了当年白求恩大夫的几个故事 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大夫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说:"现在,我来操作,你们谁第一个献血?" "我来献。"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挽起袖子。 验过血型,白求恩大夫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 消息传开,边区的农会、武委会、妇救会纷纷响应,上千人报名献血,很快组成了一支150人的献血预备队。白求恩高举地称之为"群众血库"。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席卷着河北完县神北村。这里驻扎着军区卫生学校。正在撰写《师野战医院组织与技术》一书的白求恩就住在学校隔壁。 肆虐的洪水冲走了房屋、树木、秩序和庄稼。白求恩心痛极了。他站在河边脱下衣服,想下河捞取水中的农具,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们住说:"我们不让你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说:"我水性好,我要参加你们的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白求恩的侧泳游得很棒,他一边用力推梯子,一边还风趣地讲他在家乡湖中练习游泳的故事。 1939年10月28日,"冬季扫荡"的日寇疯狂抗日根据地。在涞源泉孙家庄,哨兵催促正在做手术的白求恩大夫赶快撤离。白求恩却说:"加快手术速度。"当时躺在手术床上的战士叫朱德士,大腿粉碎性骨折。白求恩为了与敌人抢时间,不慎刺破手指。他将手指伸进消毒液中,浸泡了一下,坚持缝完最后一针才转移。10分钟后,敌人冲进村庄。 白求恩的手指发炎了,炎症一天天加重。11月1日,又抢救一名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吴明。这是外科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炎的手指第二次受到细菌致命的感染。后来,在手指疼痛的折磨中,他又连续做了13台手术,并写下了治疗疟疾病的讲课提纲。 11月7日,白求恩病情迅速恶化,左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领导强迫白求恩向后方医院转移。当到达南太平地时,白求恩听到前沿有枪声,便叫担架停下来,想到阵地看一看伤员。但此时他高烧已达40摄氏度,浑身瘫软。10日到达唐县黄石村,白求恩的病情已十分危险。大家很着急,白求恩却平静地说:"我得了脓败血症,没有办法了……请转告毛主席,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1月12日清晨5点,白求恩大夫与世长辞,灵柩被秘密掩埋在村南青山秀水的狼山沟门。
记得采纳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2
1、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

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2、讲授课程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

“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

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

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

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 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3、抗洪救险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着河北完县神北村。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让他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要求参加了突击队。

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第3个回答  2020-01-12
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正在给一位受伤战士做手术,外面疯狂扫荡的日军眼看就要到了,哨兵催促白求恩赶紧撤离,白求恩却只专心加快了手术速度。手术台上的这位战士名叫朱德士,大腿粉碎性骨折,白求恩无暇顾及即将到来的日军,只想着赶紧把战士的伤情控制住,坚持缝完最后一针才撤离。
第二天白求恩又碰到一个外科烈性传染病病人,名叫吴明,当时吴明奄奄一息,很多医务人员都劝白求恩先回去休息,但是白求恩得知这位战士打死了6名敌人,缴获3架机关枪之后,坚持亲自上手术台。
在处理伤情的时候,白求恩的手套被手术刀划破,由于前一天缝针留下了伤口还没痊愈,白求恩就这么感染了致命的病毒,后来虽然医务人员想尽了各种办法,依旧没能把白求恩给抢回来。
第4个回答  2018-11-03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