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除了收复台湾还有什么丰功伟绩

如题所述

1、开发宝岛

郑成功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  。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

2、东南抗清

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

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

扩展资料:

少年郑成功:

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安海成功小学校址。

1638年(崇祯十一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1641年(崇祯十四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被送往金陵求学。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郑芝龙为儿子聘请教师教他读书。师从江浙名儒钱谦益。郑成功儿时名福松,教师即给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

同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明朝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五月十五日,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攻占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遭到杀害,弘光政权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3
郑成功先废除了荷兰人统治时设立的官署,清查田籍,建立州、县,推行大陆行政管治制度。在台湾最先建立了一府两县设的“一府二港三艋舺”(一府指台南府城、二港为鹿港、三港为艋舺。州、县政府官员负责当地的行政管理、经济开发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台湾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其次,郑成功为了加快台湾荒地的开垦,推行军屯制,组织数万官兵开垦了30多个农垦区。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他特意从大陆移民的主要来源地闽粤地区招募了数万乡亲入台开垦荒地。后来这些农垦区大多都发展成台湾早期城市的雏形,对如今台湾行政区的划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台湾的新营、柳营、下营、左镇等乡镇,就是当年屯垦军营的名字。同时,明郑政权还在各州县开设府学、县学等,推行儒家教育,吸引大陆著名学者来台湾任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郑成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举措,极大地维护了台湾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到清朝政府统一台湾时,原来只有数万人的台湾“荒岛”,已经发展成农田面积2万多甲(1甲约合14亩)、人口多达20余万较为富足的宝岛。如果说那时台湾还是一块玉,郑成功就是琢玉之人。后人因此将郑成功尊称为“开台圣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3
建立天地会的反清复明组织!洪门抗清、影响至清朝灭亡仍有。南明国姓爷真伟大
第3个回答  2012-06-03
好像没有了吧
第4个回答  2012-06-03
抗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