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走进心灵》作文怎么写啊!

《让阳光走进心灵》作文怎么写啊!有例文更好

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心灵
美国教育家托马斯.阿姆司特朗写过一本〈〈in there own way〉〉,这本书翻译过来的书名叫〈〈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窗外阳光正灿烂,我忽然想到了这句话——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心灵,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一种价值观,一种境界。“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心灵”——我想这可能也就是我们今日正努力在倡导和实践的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一种美好境界吧。
关于什么是素质教育,在我看来,“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不过反映了中国教育追求现代发展的努力,反映了中国教育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的艰难转换过程,至于叫素质教育,还是叫创新教育、主体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似乎都无大碍。素质教育想要营造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氛围: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让教育最终能成为一种关怀,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享受,和一种信仰。
一、教育应该是一种关怀
据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周末84.1%的学生在家做“家庭作业”,其中城市学生平均做作业时间为107.12分钟,农村学生为72.26分钟,这是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很多的因素促使原本应该是在花季,快乐地享受生命的孩子成了社会各阶层中最辛苦的一族。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和听到这样的事例,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掉所有的教科书,甚至想杀掉老师……这些“恶毒”的话从充满稚气的学生口中说出,是多么不和谐,多么令人震惊!
教育应是一种关怀,一种爱——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个性张扬、终生发展的关注。我们关怀的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该是他们心灵的成长。素质教育提倡的“以人为本”就是引导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潜能优势,并通过教育使之转变为现实力量。
如何关怀?首先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师之根本。它至少应包含正义感和同情心,一种“永远不在强大面前恭顺,不在弱小面前张狂”的可贵人格,教师只有民主、平等、科学地对待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才能自由地和谐地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有可能。教师只有把无私的爱公正地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才让学生在真诚、平等、友爱的教育氛围中健康地成长。其次,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内涵,对当今国内外教育的最新动态,对21世纪人才质量的要求及培养的策略,对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发展,对现代教育教学观点、理论应该了解和研究,并指导渗透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树立“行行出状元,生生能成才”、“终生学习”的人才观。另外,就是讲究教育方法方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把“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心、尊重、激励上,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 育应成为一种享受
当学习逐渐成为终身学习,当教育开始追求可持续发展,我想教育应该成为生命中的一种享受。
首先,教育是教育者的一种享受。教育是教师的主动性行为,其主动性表现为教师的劳动和奉献的自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因为渗透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才蕴藏了无穷的乐趣,使教育者本人从中享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劳动性质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供选择,需要的是教师本人忘我的奉献--崇高的思想、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这种奉献本身又是一种获取,所以教育是在享受中获取,在获取中享受。
其次,教育是学习者的一种享受。就学习者而言,他们相对于教师有一种受动性,这种受动性并不是对外力无奈的忍受,相反是学习者对教育的积极享受。一方面,作为学习个性,天然具有一种趋美冲动,即对美的样式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学习对象提供了学习者自我发现、自我欣赏的最好媒体。这些对象--人类总体劳动创造出的美的结晶,最能激起人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从而给学习者带来审美愉悦和享受。所以,学习是在生产中享受 ,在享受中生产,生产出个性主体以圆满实现教育的目的,享受自我发现、欣赏及生命得以生长的欢欣。
再者,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自然人、感性人变成社会人、理性人,是为了提升人性,使之尽快走向崇高和完美。而这,绝不能通过强制、灌输来实现。精神的高扬、心灵的净化、灵魂 的塑造需要陶冶。而陶冶,不经审美的享受阶段就不能成功。因为"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 安,不能得其所不乐。"只有教育到了使学生感到"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时,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师生双方才能共同进入享受阶段。
这种享受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随处可见:当学生突然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从而羞愧满面,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的时候;当老师提出了学生急于想了解的问题,解析了学生急于想知道的秘密,使处于愤悱状态的学生茅塞顿开,眼里闪烁快乐光芒的时候,那种属于精神上的享受便出现了。
三、教育要成为一种信仰
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灵魂的感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与信仰有着内在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因为,真正的教育不仅有着现实的关怀,还会有着终极的关怀,而终极只能用信仰来承载。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作为精神存在的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于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领悟。而领悟来源于启示,来源于仰望。
让教育成为一种信仰,落实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我想也就是要树立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材的理念,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建基于信仰的教育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召唤,这种召唤到给人们的是一种温柔的冲撞;它使得内在于教育情境的每一个人都会无比真诚地谛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悸动和低语,教育过程真正成为一个没有耳提面命的疲惫、温暖而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在日渐清晰的人生目的探寻中,心灵变得纯净、充实、澄明和温润。

尼采说过:懂得为何而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活着。我想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教师,只有懂得为何而教,才能成为好老师。21 世纪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特长明显的有用之才。愿这种和谐的、充满智慧的教育之光有如阳光般洒进每个人的心田,愿教育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3
如果说我写的话,我就会写一些日常小事,例如是跟同学吵架了。吵架以后心情自然不佳,接着尝试去理解,去宽容她,最后我发现原来宽容也是一种美,有友谊的阳光走进心中真好。
下面是我之前写的作文,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上。真心可以帮到你。如果满意我的答案的话,望采纳~

让阳光走进心灵
天渐渐地黑了,大地的一切顿时变得朦胧起来。我一个人无力地走在街上,树上的叶子像失控的蝴蝶在空中打旋着。起风了,风拂过我的脸庞,更吹乱了我凌乱的思绪。
“这本书不是我拿的。”她的话语总是不自觉地在我耳边响起。“明明就是你拿的,要不然它怎么会出现在你的桌面上,你给我解释啊!”我气得火冒三丈,把所有不好的话全发泄在她的身上。她一时语塞,只是抽噎着。“你这个小偷,我恨死你了。”语毕,我的心里仿佛有几千斤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带着满心的愁绪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学校,只留下她呆呆地在原地。
我继续走在街上徘徊着。风,依旧吹着,把周围的植物吹得沙沙作响,是不是它们想暗示我什么?夜,黑得更加透彻了,黑的只看见天上闪烁的星星。以前我们总是一起放学,一起坐在草地上数星星的。那时候,我们经常争辩北斗星的形状,她说像勺子,我说像拐杖,我们谁也不让着谁,说得不亦乐乎。她还指着天上的两颗靠在一起的星星,说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可是今天,我究竟怎么了。我竟然因为一本书,一本微不足道的课外书就说她是小偷,我是不是太冲动了。如果事情真像她说的那样,我岂不是白白丢失了一个好朋友?为什么我不能原谅她呢?一本书怎够一个友人弥足珍贵?想着想着,我的心境豁然开朗。
“明天我就找她道歉去。”我惭愧地说。
是啊!每个人都会犯错,为什么不给别人一个机会呢?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此时,风停了,我发现原来月也是那么美的,那么的安谧,天上的星星也更亮了。你看!它们不是都在微笑地对我眨眼么?
我大踏步地向家里走去。
原来,失意时留一点宽容给自己,平凡的生活同样可以充满阳光……

你在那些景物描写那儿稍作修改就好了,改成白天的,这作文就合你的要求了。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3
这是做好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
第3个回答  2012-06-03
1、感想
2、例子
3、总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