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官路坎坷,李白、杜甫、高适都有什么样的经历?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古代读书人多以走仕途这条路,入朝为官是他们最终的目的。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均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官路走的各有各的坎坷。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郁郁不得志的李白

李白素有“诗仙”的雅号,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才学颇高,却始终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郁郁不得志,借酒消愁。他在当时借着酒劲写了很多抨击权贵的诗句,你发现自己对于唐朝朝廷内小人当道的讽刺。李白看似潇洒,实则内心对于仕途还是有所渴望的。由于他出身于富商家庭,在当时重农抑商的政策决定了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不得不走别的路来进入官场。后来他娶了宰相孙女为妻,寄希望于宰相世家能够为他谋得一官半职,但最后并没有成功。当他进入长安,尽管唐玄宗欣赏他的才华,但是也只给他安排了一些外事,并不能够参与国政。郁郁不得志下李白,最终还是未能达成心之所愿。

二、格格不入的杜甫

杜甫的家世在这三个人当中是最好的,他的爷爷曾经做过国子监主簿,父亲杜闲也曾经出任过允州司马一职。出生于典型的官宦世家的杜甫在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的前途是十分自信的,他并未像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去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游荡江湖,广交好友。直到35岁后才准备到京城求取功名。而彼时的科举制已经不再是唐朝唯一的进入官场渠道,举孝廉制度在文人中变得流行起来。杜甫忙着给各个“考官”寄着自己的自荐信,最后终于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获得了第一份工作——河西尉。然而没过多久,他就遇到了安史之乱。经历过安史之乱后,杜甫的被任命为左拾遗。然后这个时候。宰相府中的琴师受贿,杜甫为宰相说好话被皇帝一怒之下贬迁至关中地区出任华州司功。但是这份工作也没做到三个月,关中地区爆发了百年难见的旱灾。朝廷税收无法上交,杜甫只能辞官走人。回顾杜甫的官场生涯,可以说他是典型的“格格不入”型人才,最后在官场中沦为小人物,一辈子不得志。

三、厚积薄发的高适

高适在40多岁的时候才进入官场,大条却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从地方的官吏做到了朝廷的大员,位高至右相。都是在少年时年幼丧父,虽有志,但生活困窘。他早期都在宋城蛰伏,以待时期。

中年时期,前去进京参加科考,无奈学识尚浅落榜。在她46岁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后来在博乐的推荐下参加了道科考试,并一举中第。至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开挂人生。高适虽然比前面两位试图的开启时间都要晚,但是由于他的内心我平和的,所以后来只用了多段十年时间就走向了仕途巅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5
李白,杜甫和高适都是空有一身才华和热血,他们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却不被重用,不被欣赏,晚年还被贬,才华无处施展,所以都郁郁而终。
第2个回答  2020-09-25
李白的才学很高,却始终得不到重用。杜甫在官场上什么都有尝试,但什么都没长久,最后沦为小人物,一辈子不得志。高适到了中晚年才遇到自己的伯乐,才有了自己的仕途,可以说是幸运的。
第3个回答  2020-09-23
郁郁不得志的李白,当他进入长安,尽管唐玄宗欣赏他的才华,但是也只给他安排了一些外事,并不能够参与国政。郁郁不得志下李白,最终还是未能达成心之所愿。回顾杜甫的官场生涯,可以说他是典型的“格格不入”型人才,最后在官场中沦为小人物,一辈子不得志。厚积薄发的高适,高适在40多岁的时候才进入官场,大条却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从地方的官吏做到了朝廷的大员,位高至右相。
第4个回答  2020-09-22
李白,杜甫,高适都仕途为官,但是官路是不好走的,他们都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人生不得志,壮志难酬,最终郁郁寡欢,然后去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