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病逝后,朱元璋为何不考虑把皇位传给朱棣呢?“爱屋及乌”?

如题所述

朱元璋杀戮功臣,本质就是朱标意外早死,原本为他准备的班底只能全部废弃,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前,朱元璋并没有大规模诛杀功臣,所以说是朱标一人身死,导致功臣名将全部陪葬。

皇帝太小了,容易被儒家那套忽悠。我敢说齐、黄这两个真的削藩成功,下一步就是裁撤锦衣卫,最终皇权被官绅彻底瓜分,接下来就是上演明版的“三家分晋”或“田氏代齐”,煤山自缢,痛哭“百官皆可杀”的戏码会提前上演两百年。朱棣的靖难并非空洞的口号,某种意义上是救了朱家王朝的。

太子的后宫,正妃和侧妃,都是有一定门第的官家女,可以入皇家玉碟。朱允汶的生母吕氏先为侧妃,之后能被扶正为太子妃,说明其出身尚可服众,具备母仪天下的基本资格,朱允汶不应被过份挑剔生母出身。同时吕氏被扶正后,允汶也成为了被朱标太子认可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第一,小妾能不能扶正没有标准,你如果非说有,你最好拿个标准出来,所以我只说一般情况下不符合礼法,但并非没有可能,特殊情况一直是存在的,望你仔细理解汉字的意思。

第二,皇室一直就是一帮最不遵守法律和礼法的人,例外较多,但并不代表这成了普遍情况,皇后即是正妻,妃嫔就是妾室,古往今来那么多帝王,你最好拿出证据来证明废皇后已经成了成百上千的帝王们的常规操作。

第三,我说的很清楚,即使认可吕氏扶正后“妻子”的身份地位,但其地位仍应排在原配之后,最起码朱元璋和朱标都没废了、休了常氏的原配正妻之位,无论如何,朱允熥的身份地位都在朱允炆之前。

第四,以上三条皆不考虑,并认可吕氏扶正后的正妻之位,但关键是朱允炆出生时,其生母吕氏尚未被扶正啊,是正经八百的妾室,那么朱允炆就是庶子,你是怎么得出这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的?麻烦你仔细想想,纵使认可吕氏的正妻身份,朱允炆仍旧是庶子,我举了纣王、微子启之旧事,麻烦你对着常、吕、朱允炆、朱允熥的生卒年表认真想想,如果只考虑礼法,只考虑朱标子嗣,要排一个继承排位资格,应该是: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火熙>朱允炆,只有朱允炆是板上钉钉的庶子,而他三个弟弟都是嫡子,朱允熥是原配嫡子,那两个同母弟是“继室”嫡子,朱允炆就是大明朝的微子启,不得立。

第五,我说的很清楚,这是礼法的事吗?这是宗法制的事吗?根本不是,立储君只是朱元璋对于是否有利于朱家江山万年永固的个人考量。

还有一条叫“父死子继”,嫡长孙和嫡次子谁该继承皇位,谁能板上钉钉地下结论?这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一个模棱两可的东西,你是怎么得出确定的结论的?如果朱元璋在朝堂上提出以宗法制确定皇位资格,礼部朝官们能为这事把紫禁城吵翻了你信不信?况且朱元璋立储君这事是宗法制的事吗?1.朱标太子生前实际已认可允炆世子身份,不然可以不扶正吕氏另立新太子妃或者同时以某种形式确立允熥世子身份。2.允熥母亲常妃因生此子难产而亡,允熥身附克母之嫌为不详之子,且常妃所出嫡长子早夭也为不详之兆。

常妃为常遇春之女,蓝玉亲戚,允熥母族正是朱大大大力打击的功勋集团,若立此子难免日后反攻倒算。3.允炆母吕妃已正位太子妃,日后必然坐阵中宫太后,允炆同母胞弟有二,日后正好辅佐新君。允炆若登位,亲母为太后,二胞弟为辅政亲王,一派朱家江山永固气象。对比允熥父母兄皆亡,无至亲扶持。若立允熥,日后难免因太后偏私亲子而酿祸。太后皇帝不为亲母子,以老朱完美主义重度强迫症患者的个性,简直不能忍。

朱标死得早是一大原因,老朱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发生时候已经老了,思维也没有年轻时候好了。老朱一生打拼做了多少坏事,大儿子学儒礼贤下士一直在做好事。老朱希望坏事我老头子全做完给儿子来做好事修身养息,而朱棣和老朱一样。所以还是选了孙子来做好事而且孙子即位也合理。老朱最后也挺惨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死。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的,虽然后来继位后一直反复宣称自己是嫡子,又改《太祖实录》又建报恩寺的,但根据明朝人的笔记和现今的考证,朱棣应该是妃子所生。作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有着顽固的封建大家长式的思想,且与马皇后患难夫妻,感情深厚,所以根本就没考虑让朱棣上的心思。而且若以战功论,封在九边的藩王个个都有两把刷子,宁王也不比燕王差。所以在朱元璋的设想中边塞藩王应该是保卫中央的好帮手,是用来作臣子而不是作太子用的。

给藩王以实权,拱卫皇权是朱元璋的制度设计,这个制度里,藩王有实权不假,但是不具备挑战皇帝的实力。直属藩王的总兵力加一块不过20来万,而朝廷总兵力超过200万,兵力对比悬殊。塞王手下兵将长期作战,实力没的说,但是仍然不如直属皇帝的卫所精兵,而且皇帝有权更换藩王兵将。算纸面实力,藩王没有造反的资本。不立朱棣为君,也有多方面的考量。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对、朱家天下传承的稳定性都是朱元璋必须要考虑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兄终弟及的前提条件是兄无子。朱元璋只能在朱标一脉子孙里选继承人。选朱棣,老朱死后必内战,选朱标一脉,老朱死后只要后继之君不胡搞,朱棣也反不起来,也用不着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一、朱棣的位分不够高,现在史学家有几种观点,其中就有朱棣并不是马皇后所生,只是朱元璋一个普通妃子所生,甚至传言这位妃子是蒙古人或者说他是元顺帝的妃子,反正不管怎么说,就是说他不是马皇后的嫡子,但是小枫觉得他应该是朱元璋的儿子,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容忍他存在世上了。但是他生母的身份,决定他位分不高,朱元璋自然不会考虑朱棣。
二、平衡内部。太子朱标在的时候,他的兄弟们没有一个人敢觊觎皇位,但是朱标死后,就开始对太子之位争夺了,秦王晋王燕王等都会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这几个儿子都是手握重兵之人,无论选择谁以后都是个麻烦。不是他不想立儿子而是不能,这一点在他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也想更换就可以看出来。
三、爱屋及乌。朱元璋十分喜欢皇太子朱标,顺带着也喜欢朱标的儿子,并且朱允炆允炆因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称赞他“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所以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了。
第2个回答  2020-10-30
不是爱屋及乌,因为明朝时有分封藩王,朱元璋要维护和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从而减少皇室纷争。
第3个回答  2020-10-29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长期驻北京任燕王,没有继承资格,而朱标是嫡长子,朱标虽死了,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即老朱的宝贝皇孙儿,这是爱屋及乌的表现。
第4个回答  2020-10-29
因为,朱元璋与他的皇后感情很好,心理偏爱朱标这一系。而且,朱允炆当时已经长成,他的能力也足以担当皇太孙这一位置。所以,就没有传位给朱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