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部有红点后陆续死亡是什么情况?

如题所述

1. 圆环病毒病

  又称皮炎肾病综合征。该病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病猪皮肤出现散在斑点状的丘疹,丘疹开始呈红色,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紫红色的病灶,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病变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并可延伸至下腹部以及前肢,严重的可覆盖全身各处。

  此外,有些猪还会出现发热、喜扎堆、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结膜炎,拉黄色水样粪便、体表淋巴结肿大、呼吸急促、甚至衰竭死亡。症状轻微者可于一周后逐渐康复,症状严重的猪通常在3天内死去,也有一些病猪在出现临床症状后2~3周才死亡。

  防治方法:①疫苗注射,14日龄仔猪, 肌注圆环病毒疫苗1头份。②采用抗菌药物,减少并发感染。如用氟苯尼考(对应产品可选容大氟特强、明发福乐佳等)、磺胺类(对应产品可选明发治菌磺、华扬磺立康等)药物等进行治疗。

  2.急性型猪瘟

  又称“烂肠瘟”。该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刚发病时,常无症状突然死亡1-2头,几天后猪群相继发病,体温升高到40.5~41℃,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可视粘膜和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皮肤有指压不褪色的针尖大密集出血点。病程l~3天,死亡率达90%。用药物治疗无效。

  防治方法: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靠疫苗预防。疫苗注射,母猪应于配种前免疫,仔猪在25日龄首免,60日龄时二免。适时进行抗体检测,凡抗体不合格的猪,需及时补免。

  3.附红细胞体病

  又称“红皮病”。该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许多猪发病初期食欲不振,体温开始上升,40~41.5℃呈稽留热。全身皮肤发红。鼻腔中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结膜潮红,有的猪呼吸加快,每分钟达40~60次。有的有呕吐现象。精神沉郁,前期便秘,大便干燥如算盘珠状,有的带肠粘膜,后期腹泻,排黄色或灰褐色水样稀便。尿色变深,呈黄色。5~6天后有些猪颈部、背部、胸腹下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如绿豆至黄豆大的红点。8~9天后,红点变成紫斑,背上毛孔有铁锈色斑点。有的猪两后肢不能站立。10几天后发病的猪皮肤苍白。

  断奶仔猪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后,病情常较为严重。病猪发烧、扎堆、发抖、步态不稳、不食,拉稀,拉黄色或灰褐色粪便,后期粪便干燥。血液稀薄,凝固性差。个别小猪很快死亡。随着病程发展,病猪皮肤苍白或黄染。可视粘膜发黄或苍白。耐过的仔猪,发育缓慢,往往形成僵猪。有的慢性感染的猪,症状不明显,血液内也很难查到虫体。但因应激或其他病因可转为急性发作,并呈地方性流行。隐性感染普遍存在。

  附红细胞体病猪皮肤上的红色斑点

  防治方法:因本病现无疫苗预防, 现只有用药物防治。①血虫净, 每千克体重7毫克肌注,48小时1次。一般注射2次即可。②盐酸多西环素(对应产品可选挑战力美等),100g拌料200斤,连用3-5天。③强力霉素300克加到1吨饲料中,连喂7天。

  4.猪丹毒

  又称“打火印”病。该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较多见),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自行康复。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但该病刚开始在猪场发生时,往往是急性型的。此型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病猪体温42~43℃、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内死亡。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猪丹毒病猪皮肤上的呈长方形或菱形的红色或紫红色斑块

  该病防治方法:①免疫预防,种公、母猪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育肥猪7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丹毒和猪肺疫二联苗免疫一次即可。②治疗,青霉素每千克体重4-8万单位肌内注射, 1日 2次或氨苄青霉素40千克体重1克静注或肌内注射。

  5.过敏反应

  因夏季天热蚊虫多,有些猪特别是皮肤薄的猪在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一些过敏现象,表现皮肤出现点状红肿,猪表现轻度至中等程度痒感。另外,有一些药物、疫苗过敏也会引起皮肤出现红点。此外,夏季天气热雨水多,饲料极易霉变。霉菌毒素也是一种过敏原,会刺激皮肤发生皮炎。皮炎、湿疹、蚊虫叮咬等是皮肤表层组织的一种炎症反应,多为某种刺激所引起。以发生丘疹为持征,这种炎症侵害到皮肤深层组织,多发生耳根、下腹部、背部、四肢内侧等皮肤处,此时皮肤出现红肿发炎,其后发生米粒至豌豆大的扁平红色丘疹症状,因磨擦等而破溃后结成麸糠样黑色痂皮,使皮肤变粗糙。发生这类皮炎的猪大多体温正常,采食量和饮水无异常。

  

  因蚊虫叮咬等过敏反应猪皮肤上红色点状疹块

  防治方法:驱除蚊蝇(对应产品可选亘农灭蚊灵、战影2号等),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和厩舍地面干燥。不用发霉饲料。如果是药物性过敏,停药后,疹块会慢慢消失。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些维生素C或电解多维,以缓解皮肤的过敏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仔猪腹泻的原因,就你自己还不知道了,难怪仔猪死亡率那么高

很多的养猪人士都知道,仔猪在出生后,断奶后腹泻几率是很高的,会出现拉黄痢、白痢等腹泻症状。仔猪腹泻是多因素的疾病,病情复杂。并且会影响仔猪的生长,还会使仔猪死亡率变高,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僵猪),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来看一下仔猪腹泻都有哪方面因素。

一、病原微生物
1. 细菌性: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猪肠道内的正常寄居菌,随着粪便和尿液排到体外环境中,如果没有注意消毒,在一定的条件下(大肠杆菌含量过高或者仔猪免疫力低)很容易引起胃肠道的感染。

2. 病毒性:轮状病毒、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蓝耳和猪瘟等,现在的气温越来越冷,这种病毒性腹泻会迅速传播各个年龄段的猪。特别是仔猪,在母体中是无菌环境,出生之后由于免疫力低,很快会受到病毒的攻击,小猪就会发病。

3. 寄生虫:猪球虫病多见于仔猪,能引起仔猪严重的消化道疾病。猪球虫的种类很多,但对仔猪致病力最强的是猪等孢球虫。当孢子化卵囊被猪吞入后,子孢子释出进入肠腔,钻肠上皮细胞,在上皮细胞内变成圆形滋养体。滋养体经裂殖生殖发育为裂殖体,当宿主细胞破坏崩解时,裂殖子从成熟的裂殖体释出,进入肠腔引发疾病。

二、非传染性腹泻
1. 仔猪出生后仔猪消化机体发育不全,胃蛋白酶活性低。仔猪在出生前肠道无菌的,在出生后逐步定植了,大肠杆菌、乳酸菌、小梭菌、真杆菌等形成肠道微生态系统。乳酸杆菌是有益菌他可以抑制有害菌的增殖。断奶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因为仔猪胃酸分泌少,哺乳期间胃的酸性环境主要靠母乳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所以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下降,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就会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会逐渐占优势,胃肠道内菌群失衡,导致腹泻的发生。

2. 营养不足,仔猪腹泻与其在胎儿期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妊娠母猪营养不良,尤其在妊娠后期,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不足均可影响胎儿发育,继而引起出生后发育不良和抗病能力下降。

3. 环境因素,仔猪对寒冷适应性很差,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以及保温不当时,可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还有其他与母猪分离,断奶吃饲料,换猪舍,温度湿度都会引起应激性腹泻。
第2个回答  2020-11-17
霉菌毒素中毒
据统计,霉菌毒素有几百多种,而且都会对猪造成伤害,其中在饲料中对猪影响比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赭曲霉毒素、麦角碱毒素。在1960年初期在英国的一家火鸡农场发现了致病因子—黄典毒素,从此以后才重视起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目前无药物可冶,发生中毒症状后,更换饲料,并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和多种维生素;急性中毒可灌服人工盐,使猪尽快排出胃肠道内的毒素,另外再静脉注射10%葡萄糖及维生素C注射液,同时皮下注射适量的20%安纳咖注射液,增强猪的抗病力,促进毒素排出,另外再按照规格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硒和叶酸。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1987年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首次暴发,在1996年我国首次发现该病毒的存在,1月龄的仔猪和妊娠母猪较易感染,病死率高达50-80%。

在发病后5-7天死亡,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仔猪育肥猪出现结膜炎、眼睑水肿、出现泪斑,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初期皮肤发红,耳尖发绀,腹下和四肢等皮肤呈紫红色,出现不能站立,共济失调等神经性症状。

此病目前无特效药,并且重在防疫,对24日龄的商品猪进行蓝耳病灭活苗免疫,种母猪配种前免疫一次,每隔6个月还应免疫一次;对于此病的治疗,根据临床症状来进行治疗,用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复方氨基比林或者强效阿莫西林+双黄连+地塞米松肌肉注射进行治疗。
第3个回答  2020-11-17
你说猪仔儿腹部有红点儿,后期陆续死亡,是不是一种传染的病啊?赶紧找兽医看一下吧,不会是猪瘟吧。
第4个回答  2021-04-15
猪在腹部有红点和黑色死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