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宋覆亡时,赴死者如此之多?

如题所述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朝代的更替时,都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尤其是平民百姓。但是像南宋覆亡时,慷慨殉国者如此之多,实属罕见。令人为之震撼。

南宋:

两宋三百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是,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等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

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国库岁收依然充裕。

崖山海战,是空前惨烈的一场战役,为了不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然后,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官员、士兵、妇女、百姓,纷纷蹈海自尽。

元朝所编的《宋史》客观的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指二月七日即海战一天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在国家命运的转折关头,从皇帝到大臣、士兵甚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为表态。

宋朝高福利“收买”了人民对国家的发自内心的忠诚:在生育方面: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五月,宋朝政府在全国范围推行《胎养助产令》,令曰:“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给钱养之。”

对怀上婴儿的妇女和腹中婴儿享受国家法律保护,对贫民家的婴儿,宋朝政府专门照顾。杀婴被宋朝人认为是天理不容的大罪,弃婴则全部被国家收养。

马可·波罗的记载:“其国(南宋)诸州弃婴,国王尽收养之。记录各儿出生时之十二生肖以及日曜,旋在数处命人乳哺之……诸儿长大成人,国王为之婚配……

在教育方面:宋朝各地官办学校不收学费,有的县象征性地征一二钱,交不起的学生政府也免了。政府还要补助学生钱,如太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读书不交钱,每月每个学子还能领到一千文钱。

“孤寒士子”在校外没有房住的,政府提供免费住宿和吃饭。南宋人民受教育程度之高,全国的文盲非常之少。《舆地纪胜》记录农村“家乐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诵暮弦,洋洋盈耳。”

对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宋朝除没儿女的老人,孤儿予以养济外,残疾者、穷人,政府都出钱扶助:“鳏寡孤独无依靠者,残废疾病难以为生者,依临安例,官司养济。”

宋朝街上很少乞丐,因为乞丐都被政府收养了,吃、住、看病、到死,国家都承担了它对公民的责任。《宋史》记载:“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遂以为常”。所谓“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是职能不同的社会福利机构。

对于天灾、战争造成饥荒时,宋朝政府各州各县都置有“义仓”、“广惠仓”等非常完善的应急设施。宋朝涌现了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最多的忠臣。

文弱的宋人在面对蒙古人入侵时,表现得异常顽强。蒙古大军征服亚欧各国时间非常之短,而灭南宋却用了整整半个世纪。当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都拿起武器战斗,直至全部壮烈战死。甚至在南宋亡后,许多城上依然飘扬着大宋的国旗。南宋亡了近十年,蒙古军队才攻破飘扬着南宋国旗的不屈之城——四川凌霄城。南宋殉国民众之多,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在全国,无数的人得到“国家”正式亡国的消息,悲痛绝望中举家自杀殉国,有多少人自杀?无法具体统计,“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缆林木者,累累相比。”。

《宋季忠义录》校订凡例所述,南宋末年抗元死节的知名英雄就有五百多人,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不计其数,像四川凌霄城的守将,史料都没查到具体名字。

结语:

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正是真正体现了宋朝军民的气节、忠贞的爱国情怀。当今社会也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因为他们不想当亡国奴,他们知道亡国奴的下场和地位有多么的惨,那样还不如去死。
第2个回答  2020-10-26
因为南宋的福利政策特别好,南宋的人民从出生到去世国家一直都提供补贴或者是免除一定的税负,此外,南宋没有抑制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很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较高。
第3个回答  2020-10-26
腐败的统治和爱国并不冲突,没有哪个国家要灭亡了,爱国者不想全力以赴去挽救的。赴死者都是想要挽救即将灭亡的国家,战争激起爱国思想。
第4个回答  2020-10-26
因为南宋整个朝代的文学氛围浓郁,民族情感充沛,所以南宋覆灭时许多爱国人士都接受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