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一个词牌名,如何来写词,要注意那几点

假如给一个天净沙或沁园春的词牌名

学习填词,首先要准备工具书:

1、词谱。

词学界用的最多的有三种:《白香词谱》、《钦定词谱》和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选用一种即可。这几个词谱存在一些差别,需要有所了解。

2、韵书。

填词使用的韵书主要是《词林正韵》。如用新韵,可使用《中华新韵》,但新韵没有入声,而有些词牌惯用入声韵。凡是用新韵的作品,需要注明是新韵(做诗也一样),以防误解。

那么,给出一个词牌名,如何来写词呢?以《沁园春》为例,分步介绍如下。

第一步查词谱。

以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为例,词谱如下: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此格共一百十四字,分上下片,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其中,“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标有“韵”的是韵脚字,必须按韵书的韵部选字(包括通押的韵部);下片第二字“增韵”是暗韵,可押可不押。“『』”里的句子要对仗。谱子中的加粗斜体字是“领格字”,上下片各两处,每片第一个领四句,第二个领两句,领格字用去声。

补充解释“领格字”。按现代汉语语法,领格字相当于一个谓语中心词,同时支配它所领属的词句,相关词句是它的宾语。例如“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其中“看”是领格字,而“惊弦雁避,骇浪船回”是“看”的宾语。

第二步立意构思。

得到题并弄清词谱后,需要立意和构思。词和诗一样,用来“言志”,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要表达什么就是立意。“意”是通过言辞、意象等手段表达的,该怎样来写,写些什么?这就是构思。

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诗人的立意在于“当今时代英雄辈出”。如何表达?作者以“雪”为意象,上片极尽铺排,将祖国大地渲染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瑰丽江山。下片笔锋一转,历数这片土地上古往今来的英雄,并检讨他们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偏颇。最后突然语气一顿:“俱往矣(都成了过往人物了)”!至此,如百川归海,自然引出作者的“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阕词作是否成功,立意与构思极为重要。刚学填词时,没必要过高追求,做点“小品”更好,关键在于使用的手法要让作品可读,甚而引发读者共鸣。

第三步填词。

之所以叫“填词”,就是指词谱不可违拗,不能“离谱”。那么,平仄、句子字数、句式、对仗那么严格,怎样才能写出通畅的内容呢?先不忙着写,找些前人的作品来玩味。读着读着,很容易联发词情,冒出自己想要的句子。这些想象中的句子很可能不合谱,没关系,作为“建筑材料”记下来再说。材料丰富了,就可以按事先设计建主体,让自己的“作品”初具规模。

第四步对谱。

有了草稿,只是万里征程的开始,要让它“合谱”更不容易。这里将问题中“要注意哪几点”一并解说。

1、平仄要按照韵书逐字对照,除了标为“中”的以外,不得有不对的情况。假如词中某个字确实无法替代,需要在“序”或“跋”中交待。

2、凡对仗的句子,需要把握的原则是:句子结构和组词方式要相同,词或词组的性质要相同。例如:“围腰带剩,点鬓霜新”围腰带剩:围腰的带子长出来了,主谓结构;其中,“围腰带”是定中词组,作“剩”的主语,“剩”是形容词性谓语。点鬓霜新:点染鬓发的霜是新添的,主谓结构;其中,“点鬓霜”是定中词组,作“新”的主语,“新”是形容词性谓语。对比它们的特点,就会发现其共同性。

3、句子的节奏虽然一般没有要求,也应参照典范来处理。

4、合谱的常见方法。要做到合谱,需要修改词句,行话说“调”(调整的意思)。调的方法大致有:

a.用近义词替代。某个字的平仄不对,又不能完全改掉,可用平仄相反的近义词替代。

b.改变语序。某个词组或短语的平仄反了,有时可以改变语序。例如“瑟瑟秋风”,读音仄仄平平,可以反过来为“秋风瑟瑟”,读音平平仄仄。

c.用借代词代替。

古人认为,诗是改出来的。词也是一样。除了一些大文豪能出口成章,多数的诗词作者都需要反复磨练。这个“磨练”就是不断地修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4
下面就我所知道及理解关于如何填词方面的知识,简要介绍给尚不太通晓这方面知识的朋友们。希望共勉。 一:词的慨念及起源 词是形成于唐而盛于宋的一种新型格律诗。早先的词大都合乐歌唱,所以唐五代多称为“曲,杂曲,曲子词”等,自宋以后称词也叫“乐章,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由于单纯一个“词”字可能指歌词中的词,也可能是指诗词中的词,由于诗词中的词大部分是律化了的长短句,因此我们把诗词中的词也叫“律词”。律词可以说是格律诗体对长短句的延伸,从而也丰富了格律诗的体裁。 二: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慨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定段,定句,定言; 定段是指每首词由一段,两段或三段等构成的。 定句是指每首词是由几句组成的。 定言是指每句由几言或几个字组成。 2;平仄,在整首词中,每个字的平仄都有具体规定且落到每字。 3;对仗,绝大部分词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可对可不对,但少量的词一些地方是要求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对仗。如《踏莎行》《鹊桥仙》每阙的首二句《满江红》中间的七言句《沁园春》中间的四言句等是要求对仗的。 4;押韵,词的韵比诗韵要宽。诗韵中《佩文韵府》中共106部,其中平韵,上平,下平各15部,计三十部。而词韵中《词林正韵》共十九部。诗韵只可押平韵。词韵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也可换韵。 5;章法,以句号为单位,句号内承接,句号间递转。一个句号相广当于格律诗一联。 6;叠字,叠句,叠韵,有一部分词要求在一定位置有叠字,叠韵,叠句的要求。如《如梦令》等。 7;词句要合平仄,词的字数基本上用的是律句。除了五字句,七字句外,三字,四字,六字也多为律句。关于这点,王力先生有过精当分析;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认为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如《生查子》完全由五言律句构成,与格律诗所不同的是押仄韵。再如《浣溪沙》,则完全由七言律句构成的,而且也押平韵。所不同的是只比律诗少两句。再有些词是由五言律句与七言律句合成的,如《卜算子》上下阙各三句五言句,一句七言句。 三:词的体式与调式 1;体式 按照词的字数多少从体式上可分为三类,依词的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但也有人提出此分法不甚科学,如词中称“令”者不一定都是58字以内,如《百字令》是一百字。再如《临江仙》《七娘子》二词既有58字体也有60字体的,这就很难以将其划入小令中或是中调中的。 2;调式 词调是指词的腔调,中国古乐中共有84宫调,而唐宋词所用只有28个宫调。唐宋时,词与曲结合。以节奏的缓急区分乐曲。节奏舒而缓者称为慢调,简称“慢”。慢曲与急曲比,声调长了。因此慢词的字数,句数就随之增加了。如字数最少的《卜算子慢》也有89个字。而《卜算子》仅44个字。慢调与前面提到的长调共同处是字数较多,区别长调是依词的长短而分,而慢调是依曲的急缓而别的。“慢,令,引,近”是词的四种调式。“慢”既慢曲,每片8拍。令为令曲,小令每片4拍。“引”和“近”每片6拍。 词的调式变化还可体现在“转调”上,方式有“偷声”“减字”“摊破”等。 转调以后的词在字数,句法,用韵等均有变化。如《踏莎行》本为58字,《转调踏莎行》则变成65字了。《转调满庭芳》由押平韵部分转押仄韵。《减字木兰花》在上下片第一,三句中各减三字,且平仄互换,每片两平韵两仄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