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哀景写乐情的古诗

如题所述

以哀景写乐情的古诗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黄州。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苏轼/黄州。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黄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苏轼/惠州。

“野径行行遇小童,黎音笑语说坡翁。”——《访黎子云》苏轼/儋州。

再比如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归隐时很多反衬自己豁达的妙句。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0
1. 柳永的《雨霖铃》的结尾“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说是“虚设”,但终是美景,但诗人心中却蕴涵着难以排解的愁苦。

2.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聚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这就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

3.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来自于网络
第2个回答  2021-02-10
以哀景写乐情 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秋词二首》[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归嵩山作》[唐] 王维: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