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完全康复的希望有多大呢?

如题所述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主要是以白天出现不可抗拒的短暂性睡眠发作,猝倒发作,睡眠瘫痪,以及睡眠幻觉,四大主征为主要特点。患者没有经过非快速眼动睡眠过程,快速眼动睡眠直接插入导致的睡眠发作。临床上,进行脑电图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客观指标,一般是不能自愈。主要是对症治疗,大部分是任何治疗方法都难以完全的控制症状。

发作性睡病,一般不能自愈,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呈慢性病程,主要的表现是白天反复发作睡眠,这种睡眠无法遏制,常有猝倒发作和夜间的睡眠障碍,确诊这种疾病的患者要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平时注意控制体重,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白天可以规律的安排午休,能够帮助减轻症状。患者要避免有危险的体育活动,比如游泳、登山,操作高危器械,以及驾车等,有些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可以逐渐减轻,但如果是成年患者发病,一般都持续终身。

发作性睡病为中枢性嗜睡症,可分为猝倒性发作、非猝倒性发作,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1、嗜睡:患者临床表现为日间突发性困倦思睡;

2、猝倒:患者情绪剧烈波动时可导致;

3、睡眠瘫痪:患者于睡眠至清醒转换期间表现出暂时性的活动受限;

4、睡眠幻觉:患者于清醒至睡眠转换期间可出现非常生动的梦幻般的感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3
西药治疗
(一)过度嗜睡的治疗
1、中枢兴奋剂:对网状激活系统产生激活作用,发挥很强的兴奋效果.是治疗睡眠发作的有效药物。兴奋剂有6 -12 个月的耐受期,因此,在治疗过程由需要周期性的停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此类药物能促进突触前单胺类神经递质(NE、5 -HT、DA)的释放,抑制其再摄取,增强食欲素对脑干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兴奋作用.可提高觉醒度。
(1)苯丙胺:常用剂量为每日20mg ,口服。初始剂量5mg ,每日2 次,能有效减轻日间睡眠。本药不良反应较多,出现头痛、兴奋、焦虑、静坐不能、夜间睡眠障碍、心动过速、高血压、恶心与呕吐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癫痫、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2)哌甲酯:半衰期短,常用剂量为每日口服10-30mg ,分2-3 次服用。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胃部不适、多汗和排尿困难。高血压、癫痫者慎用。
(3)马吲哚:疗效弱于苯丙胺,可减少日间睡眠发作。口服剂量为1 次0.5mg ,每日1 次,饭前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 。该药成瘾性较小,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拟交感神经症状。
(4)匹莫林:结构与哌甲酯相似,半衰期较长(12-17 小时),起效慢,耐受性好,药效弱于盐酸哌甲酯。剂量为每日60-200mg ,对多数患者有中度的觉醒作用。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头痛、口干和胃部不适,少数病例出现严重的肝脏损害,应慎用。
2 .新型中枢兴奋剂--莫达非尼:莫达非尼是一种新型催醒药物,美国FDA 批准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本药不直接促进NE 或DA 等的释放,可能通过激活下丘脑觉醒中枢、兴奋下丘脑食欲素能神经元,达到催醒作用。每日有效剂量为200 -400mg ,口服2 -3 小时达峰值浓度,半衰期约10-12 小时。长期使用仍能保持疗效。莫达非尼能对抗睡眠剥夺所致的精神运动障碍,改善认知功能,对夜间睡眠的开始、维持、觉醒及睡眠构成等均无影响,也不影响凌晨的行为和白天的小憩,是目前首选药物之一。
3 .其他药物:因发作性睡病与DA 的代谢有关,可通过提高突触前的DA 水平来治疗发作性睡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