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挣的从春江花月夜看意境之美

孙少挣的从春江花月夜看意境之美

诗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是很无情的,乾隆皇帝诗作达数万首,可是没有一首是富有真正的艺术生命能够活在后代人的记忆中的。张若虚只留下两首诗,这一首却成为了千古杰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
982年版,第21页)。但是,这个经典和其它的许多经典不大相同,那就是从题目到立意,都不能说是原创的,而是在古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古题作诗,在唐代是普遍的作法,是一种方便,也是一个难度。方便在,有现成的意象群落和立意可以依傍,但是,对创新来说,现成的话语却变成了难以突破的障碍。满足于师承,必然受其境界的局限,充其量只是模仿的鹰品。这首诗之所以成为杰作,就是因为既师承古意,又把宫体趣味和华丽的片断变成了平民趣味的整体性,“意境”美就是整体之美。《春江花月夜》属于宫体诗。一般说,这种诗风由帝王倡导,以宫廷为中心流传,故而被...胭诊.....口日平远“不动”的“暮江”和明月互动,获得了“能淞随波千万里”的宏大景观。这就不仅仅是江海相连的平衡的静态,而且隐含着微微的动态。这既是客观可视的景象,又是主观可感的心态,二者的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