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象,如何分类,什么是原型意象?

如题所述

  你的问题涉及到文艺理论,比较复杂,要有点耐心才能看得懂。我翻了我大学时候的教材,查到一些资料,提供给你,或许对你有帮助。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像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样,既没有确定的含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的童庆炳主编的《文艺理论教程》中对意象进行了如下界定:
  意象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主要有四种含义:1、“表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2、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形象或曰“胸中无竹”。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①,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不仅英美目前有这种用法,而且在中国自明清以来,也已演化到与“形象”一词等同的地步。由于它的含义太宽泛,容易引起混淆,所以本书尝试重新启用近十年来被冷落的“文学形象”或“形象”的概念,转而复活“意象”一词的古义,用它专指一种物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这就是:4、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你说的原型意象涉及到这个界定中的第三点泛化意象,原型意象应该是文学作品中出现最早的最原始的一种创作题材或对象,之所以说它是原型主要是因为它是不断演变的,经过不同作家的手,会生成许多以之为基础的意象。比如:捣衣诗的原型意象始于汉代班婕妤的《捣素赋》,她的这篇工于体物言情的小赋,直接开创了捣衣一类题材的创作。在文学的发展流变中,以《捣素赋》为原型意象的捣衣诗也在经历着由艳丽而到迢渐切近现实人生的变化。
  如果你是中学语文老师那么前面的可以不看,中学教材里出现的意象专指诗歌中带有、寄托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也就是情感化的物象。楼上所举的马致远的《秋思》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表面上看这首诗只是景物的堆砌,但实际上它们都共同寄托有作者悲凉的思乡之情,就因此它们成了诗歌中的意象,也成了这首诗流传千古的最有力的支撑。

参考资料:楼主,记得上来选最佳答案啊,别看了就算,这是对我们的不尊重,我们很辛苦给你找资料的,而且还要打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0-25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http://cul.sohu.com/xueshu/others/wenxue/200210/200210280031.htm
第2个回答  2005-10-26
意象简单点说就是含有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