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如题所述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是: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白话文意思是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五律诗,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诗以对偶句发端,“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后写“行舟”,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后写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船轻疾。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7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是: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白话文意思是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五律诗,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诗以对偶句发端,“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后写“行舟”,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后写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船轻疾。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4
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 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描摹长江下游潮平江阔,风浪潜踪,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追问

50字左右

追答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显得更宽阔无边,江面似乎与岸齐,平顺着风向沿着水流,一叶行船高高挂着船帆(诗人站在船头,风吹起了衣角,水击打在船舷上,激起层层雾浪,溅在衣襟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