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行知的资料

我要,十万火急!!!!!!!!!!!!!!!!!!!!!!!!!!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个人简介
[编辑本段]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农历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
病逝日期:1946年7月25日
籍贯地: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家人:父,陶位朝;母,曹翠仂;妹,陶文之;妻,汪纯宜,汪病逝后又娶妻吴树琴;长子,陶宏生;次子,陶晓光;三子,陶刚

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原名文硙,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很可惜。

教育思想
[编辑本段]
1. 陶行知与育才学校
●“手脑相长歌”
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
陶行知为什么要写这首歌呢?
旧中国漫长的历史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由此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从教育方面说就要培养手脑并用、手脑双敲的人。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
●育才学校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这是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
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946年对陶行知的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 周恩来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 泰戈尔

学习陶行知
[编辑本段]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陶行知是坚强的民主战士
抗日战争结束后,广大人民都要求和平,反对内战,陶行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他为争取民主和平,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著名民主人士、学者李公朴(育才学校副校长)和诗人闻一多被蒋介石枪杀。有消息说陶行知已被列入暗杀名单,陶说:“我等着第三枪”,结果因疲劳忧愤而死。(在这之前的1936~1938年陶行知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之托,周游26个国家,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宣传各种抗日主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陶行知是诗人
陶行知创作的诗歌的特点是大众化。他的诗是为广大群众而写,他说要老妈(没有文化的老人)听得懂才能称及格。他的诗有许多都谱成歌曲,如锄头舞歌、镰刀舞歌、手脑相长歌。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
1、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
3、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4、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
5、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首先应理解:“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
●理解
人接受教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书本知识(间接的,包括听讲),一种是直接的,即从实践获得的。生活教育包括这两部分,并没有把读书排斥在生活之外。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关于“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因此他不止一次的做了解释。
“生活教育”这一概念是陶先生的老师杜威提出来的,但意思完全不同。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反对教育即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
“生活即教育”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这是陶先生杰出的创造。
“教学做合一”的确立
1、陶行知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中国教育有改革之必要,当时就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2、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上辩论两小时未能通过。
3、“五四运动”爆发,陶先生发表《教学合一》一文,南京高校受此影响一律改为教学法。
4、两年后,教学做的理论成立,最终确定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
●比较“教授法”和“教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过去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和将来的教育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 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陶行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5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个人简介
[编辑本段]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农历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
病逝日期:1946年7月25日
籍贯地: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家人:父,陶位朝;母,曹翠仂;妹,陶文之;妻,汪纯宜,汪病逝后又娶妻吴树琴;长子,陶宏生;次子,陶晓光;三子,陶刚

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原名文硙,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很可惜。

教育思想
[编辑本段]
1. 陶行知与育才学校
●“手脑相长歌”
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
陶行知为什么要写这首歌呢?
旧中国漫长的历史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由此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从教育方面说就要培养手脑并用、手脑双敲的人。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
●育才学校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这是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
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946年对陶行知的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 周恩来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 泰戈尔

学习陶行知
[编辑本段]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陶行知是坚强的民主战士
抗日战争结束后,广大人民都要求和平,反对内战,陶行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他为争取民主和平,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著名民主人士、学者李公朴(育才学校副校长)和诗人闻一多被蒋介石枪杀。有消息说陶行知已被列入暗杀名单,陶说:“我等着第三枪”,结果因疲劳忧愤而死。(在这之前的1936~1938年陶行知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之托,周游26个国家,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宣传各种抗日主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陶行知是诗人
陶行知创作的诗歌的特点是大众化。他的诗是为广大群众而写,他说要老妈(没有文化的老人)听得懂才能称及格。他的诗有许多都谱成歌曲,如锄头舞歌、镰刀舞歌、手脑相长歌。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
1、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
3、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4、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
5、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首先应理解:“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
●理解
人接受教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书本知识(间接的,包括听讲),一种是直接的,即从实践获得的。生活教育包括这两部分,并没有把读书排斥在生活之外。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关于“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因此他不止一次的做了解释。
“生活教育”这一概念是陶先生的老师杜威提出来的,但意思完全不同。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反对教育即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
“生活即教育”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这是陶先生杰出的创造。
“教学做合一”的确立
1、陶行知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中国教育有改革之必要,当时就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2、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上辩论两小时未能通过。
3、“五四运动”爆发,陶先生发表《教学合一》一文,南京高校受此影响一律改为教学法。
4、两年后,教学做的理论成立,最终确定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
●比较“教授法”和“教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过去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和将来的教育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 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
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陶行知
回答者: 最是无情帝王辛 - 总监 八级 9-10 21:17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祖籍绍兴会稽,生于安徽歙县。家贫,幼入私塾,15岁入歙县崇一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杭州教会办广济医学堂。当得悉要入教会之学生方可去医院免费实习时,愤而退学。宣统二年(1910),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民国三年(1914)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先后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和文学硕士学位,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之学生。六年回国,任南京高师(后改东南大学)教授、教务长兼教育专修科主任。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于八年7月提出教育要“自新、常新、全新”和“自主、自立、自动”之主张,并参加《新教育》杂志编辑工作,后任该杂志主编。十二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本》,推广平民教育。十五年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倡导乡村教育运动。次年3月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提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等理论;10月在萧山湘湖创办“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二十年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从事科学普及工作。次年组织生活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倡导“教学做合一”教育活动。“一二·九”运动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在重庆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三十四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办《民主》周刊。三十五年7月病逝于上海。毛泽东同志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古庙敲钟录》等。现已出版《陶行知教育文选》、《陶行知全集》等。《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等有录。(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供稿)
回答者: 法师的长袍 - 试用期 一级 9-11 21:08
陶行知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_^
生平事迹太多了。。。。我想一楼的朋友已经够全了说的,相信你可以从中挑选的吧
回答者: yingjun_sammi - 助理 二级 9-11 22:14
1891年生,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
回答者: 695462383 - 试用期 一级 9-12 11:22
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逝世后,全国开展了广泛的悼念活动。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目前,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他的著作也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已大量涌现。事实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陶行知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

参考资料:老师教的

第2个回答  2008-09-15
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晓庄师范诞生于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炮火声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由于生活教育理论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可以作为借鉴。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到来。这时候,陶行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出国前夕途经香港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宣言震动国内外,对全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1939年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逝世后,全国开展了广泛的悼念活动。今天人们仍在研究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德。目前,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他的著作也被辑为《陶行知全集》出版,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专著和论文已大量涌现。事实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陶行知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是极好的参考
第3个回答  2008-09-11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祖籍绍兴会稽,生于安徽歙县。家贫,幼入私塾,15岁入歙县崇一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杭州教会办广济医学堂。当得悉要入教会之学生方可去医院免费实习时,愤而退学。宣统二年(1910),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民国三年(1914)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先后获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和文学硕士学位,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之学生。六年回国,任南京高师(后改东南大学)教授、教务长兼教育专修科主任。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于八年7月提出教育要“自新、常新、全新”和“自主、自立、自动”之主张,并参加《新教育》杂志编辑工作,后任该杂志主编。十二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本》,推广平民教育。十五年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倡导乡村教育运动。次年3月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提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等理论;10月在萧山湘湖创办“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二十年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从事科学普及工作。次年组织生活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倡导“教学做合一”教育活动。“一二·九”运动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在重庆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三十四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办《民主》周刊。三十五年7月病逝于上海。毛泽东同志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古庙敲钟录》等。现已出版《陶行知教育文选》、《陶行知全集》等。《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等有录。(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供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9-17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