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推荐中国古代,近代,当代历史上三位最具抗争精神的女人。最好介绍一下它们的事迹和生平。

如题所述

花木兰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

秋瑾: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翌年,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光绪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

张海迪 :张海迪(zhāng hǎi dí),女,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7743.html?wtp=t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6
秋瑾,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1875年生于福建。从小敬佩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还学会击拳、舞剑、骑马等武艺。1904年她东渡日本,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5年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又重去东京加入了同盟会,1906年初秋瑾回国后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她与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两地同时举事。7 月初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被害。7 月13日秋瑾在绍兴也不幸被捕,被捕后她英勇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凌晨被害于绍兴轩亭口。辛亥革命胜利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英豪,在绍兴城内府山西南坡上建立了"风雨亭"。又在烈士就义的轩亭口,竖起了"秋瑾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2 丈多,四周设栏栅,临街的碑座上镌刻着由蔡元培撰文、于右任手书的"秋先烈纪念碑记",巍巍丰碑,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
秋瑾从一个大家闺秀走上革命的道路,就这一点就值得现代人仰慕的,当一个人过着朝不保夕的贫困日子时就会“穷则思变”,走上革命之路;可当一个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时就会丧失革命的斗志,走向奢靡之途。秋瑾是我们的楷模!
秋瑾
第2个回答  2008-09-10
花木兰
秋瑾
张海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9-10
岳飞(抗金)郑成功(收复台湾)黄继光(舍身炸碉堡)
第4个回答  2008-09-15
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