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历史人物郑长有人有他的相关资料么??

福州话念起来叫 单栋。 好像是老一辈小时候经常听到的故事人物。是个行侠仗义的人。

  郑长,正确的应该是叫郑唐或者郑堂,你都是听老一辈讲的哈,所以这个“堂”字在福州话里也是念“栋”哈

  福州民间故事以四大故事为主,首先是作为福州人都听说过的“贻顺哥烛蒂”、“郑唐系列”,还有“捡茶记”和“红裙记”。

  “郑唐系列”较有影响的有《郑堂烧火炮》。传说福州人放鞭炮的来历颇有渊源。明朝时,居住在福州朱紫坊的诗人郑唐,由于他总是打抱不平,得罪了恶人,除夕这天,仇家找他晦气,就送给他一副棺材,郑唐不以为意,反而把棺材劈成小块烧火,再往上撒些盐巴,噼噼啪啪的非常热闹,他旷达地说“郑唐烧火炮,除死无大灾”,福州后人以此作为除夕夜放烟花、礼炮的由来。

  ===========先介绍郑唐其人。==========

  郑唐,明朝 福州人氏。民间故事这么记载他:“郑唐县试中了秀才后,乡试就没了名,原因是他考试时很快把考卷写完,然后在卷末写诗画图,主考官看了十分生气,郑唐也不买账,从此他无意功名。

  才智过人且狡诈无赖。对贪官污吏、为富不仁者及悍妇、地痞疾恶如仇,对邻居、乡里刻薄。常施计榨取贪官们的钱财,屡屡得手。却没人奈何得了他。”

  ==========再给你个闽剧《郑堂传》的链接=======
  在56网。
  http://www.56.com/w77/play_album-aid-3237085_vid-MjQ2NTc4MzE.html
  http://www.56.com/w77/play_album-aid-3237085_vid-MjQ2MzU4Mjk.html

  ===========最后给你看几个郑唐的精彩故事========

  一、开门大吉,关门大吉

  年边了,郑堂看家家户户都买了很多红桔,他只去街上拣到一粒顶大的红桔买下。正月初一早,各家各户都要放火炮开门。郑堂拿着这一粒大桔,边开家门边把大桔抛出门外,大喊:“开门大吉①罗!”众人见了,都觉得这样讨吉利,好尽!也都跟着拣一粒大桔,大喊:“开门大吉罗!”随手把桔抛出门外。讨吉利的好事,传得真快,一街一路的前门、后门,到处有人喊“开门大吉罗!”还有楼上喊“开窗大吉罗!”把一街一巷路上丢的尽是大红桔。郑堂看差不多了,就带老嬷仔一起挑了篮担上街巷,一路上把桔拾进篮里,挑回家时,又大喊:“关门大吉罗!”这下看到的人,也跟着去拾桔回家,也学着大喊:“关门大吉罗!

  二、燃放火炮,收下红包

  有一年年到了,郑堂家没钱做年,就将身上仅有的几文钱买一粒米升大的火炮芯,又买几张大红纸,把草垫卷起来,外面用红纸糊住,装上火炮芯,做成一个大大的假火炮。大年初一,郑堂将这大鞭炮,扛拿到大街有钱人家店门口去贺年,对老板说:“恭喜发财,祝你生意兴隆,我给你放喜炮啦!”讲着就要点火。店老板,见如此大的火炮,若被点响,人被炸死,店也会被炸飞一半。忙上前又作揖、又道谢:“不用啦,你来了就算为我贺年。”只得拿出一个红包塞给郑堂,叫他快走。郑堂得了红包,又扛着大火炮到另外有钱人家门口,店家也都只好塞个红包给郑堂。一间店一间店贺年,郑堂赚了不少红包,过了一个丰足快活的年。

  三、鸡笼做灯 府台赏钱

  那时,福州每年元宵节都有闹花灯。官府为了表示爱民的样子,与民同乐,府台都要亲自到街上观赏花灯,规定若有好灯被选中的,便给赏钱。于是各家各户都争做好灯,一则显示手艺精巧;二则或许会讨得赏钱。郑堂就用鸡笼做了个灯,在外面写上“郑堂好灯”四个字,元宵夜也拿到街上去赛灯了。这灯上街,众人看了都觉得奇怪。见那郑堂大摇大摆甚是滑稽,又觉得好笑。凡是经过的地方,看的人无不读着灯上的字“郑堂好灯”。府台大人见了,觉得好笑也随口读着“郑堂好灯”。郑堂即向府台讨要赏钱。府台说:“你这象什么灯,也要赏钱?”郑堂说:“你刚才正是讲‘郑堂好灯’,怎么不给赏钱?”府台哑口无言,只好令衙役收下郑堂的灯,发给了郑堂赏钱。 ①大吉:“吉”与“桔”谐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0
福建南安人,为明郑屯弁。永历三十五年(1681)郑经薨,清人欲图淡北,郑克塽命左武卫将军何佑、智武镇李茂戍淡水。郑长由鹿仔港泛海,随军俱北,自八里坌(今八里)登岸,溯溪而上,招佃辟田,开唭里岸荒埔。淡北开辟,相传始于郑长。 (按:学者尹章义反对此说,见其《台湾开发史研究》),其子郑宁远后移居芝兰堡后山陂,即今松山玉成一带。 (郭启传)

大哥,你要找的什么人啊,找遍了就找到这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