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

我想知道这种葡萄酒的 知识,那个年份的什么就最好,各种酒水,年份,明晨等等

可以去 Vinehoo葡萄酒百科看下。

http://www.vinehoo.com/baike/article.aspx

整理了300多篇文章。从葡萄酒基础入门,葡萄品种,产区分级,葡萄酒品鉴,葡萄酒器具到葡萄酒周边都有提到。

年份好坏问题比较复杂,主要根据产地不同。普通300以下的酒不要太关注年份。

给你看偏文章。

葡萄酒的N个误区

把葡萄酒简称红酒?认为“酒是老的香”?十分推崇葡萄酒的橡木味?以下N个误区,其中任何一条都会使你在宴会上闹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把葡萄酒简称为红酒

把葡萄酒简称红酒,以至出现“霞多丽红酒”的谬误。即使是天才般的酿酒师,也不可能用霞多丽白葡萄酿造出红酒来。

实际上,红酒只是葡萄酒的一种,葡萄酒还包括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香槟、起泡葡萄酒、甜白葡萄酒(贵腐酒)、冰酒、雪利酒、波特酒、马德拉酒以及各种加香葡萄酒(味美思等)。

葡萄酒加雪碧

《夜宴》上映后,冯小刚导演说:“我想拍这么一个电影,现在中国有钱人迅速分化成两派,一边是海归派,一边是本土派。海归派喜欢去户外运动、上健身房;本土派喜欢去夜总会、蒸桑拿。本土派喝红酒加雪碧,这海归派说,欧洲人研究了几百年,最难的事就是从红酒里把这糖份给提出去,结果咱们中国同胞都给兑回来了。”

如果你觉得不够甜,干脆换一瓶甜白葡萄酒;如果你觉得过浓烈,可以换一瓶酒精含量低一些的——其实红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已经很低了,通常只有12%-14%。

连上6瓶不变样

一顿饭,连续上6瓶一样的葡萄酒,而不懂得是应该上6瓶种类不同的葡萄酒。

根据西餐宴会体系,餐前要喝开胃酒,比如香槟、起泡葡萄酒、干雪利、味美思;正式进餐当然要佐餐酒,基本原则是:白肉(海鲜)配白葡萄酒、红肉配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可在二者之间回旋;上甜品时配甜酒,比如贵腐酒、冰酒;餐后还该来一杯消化酒,比如波特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

当然,“白肉配白葡萄酒、红肉配红葡萄酒”是建立在西餐基础上的,而中餐与西餐的烹调理念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我们也不一定固守这个原则。搭配葡萄酒,除了要看红肉还是白肉,还要看烹饪方法和调味原料。我们要配合的不是食物的颜色,而是食物的味道。比如西湖醋鱼,就不一定非要选择白葡萄酒了,不妨尝试用一款黑比诺红葡萄酒,也许别有洞天。

相信“酒是老的香”

CCTV《每周质量报告》曾经报道,北京某葡萄酒公司2001年才投产,但酒标上的年份却有“1992”的。更荒唐的是,“1992”卖198元、“1998”卖42元、“1999”卖23元,他们为年份与价格建立了成正比的数学关系:年份越老,价格越高。

国产葡萄酒的“早产现象”,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惯性思维-“酒是老的香”。实际上,葡萄酒的品质和价格,是随不同的年份呈曲线波动的,而不是随酒龄呈直线上升形态。因为葡萄酒的品质不是取决于酒龄,而是取决于葡萄园的土质和葡萄生长采收那一年的日照、降雨量及气温的适时与适量(酒标上年份不是灌装日期,而是葡萄生长采收的年份)。同一块土地,由于每年的气候不同,葡萄酒的品质也就存在相应的差异。所以,同样是一箱(12瓶)拉图红酒,1981 年的现在卖1000多英镑,1982年的却要9400多英镑。

认为葡萄酒越放越好

同样是受“酒是老的香”的影响,认为葡萄酒越放越好。

理论上,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装瓶后仍然会继续成熟和变化。在良好的储藏条件下,葡萄酒会在岁月的历练中使得单宁酸逐渐柔顺圆润,酒香更加富有深度,口感也更为均衡协调。顶级酒庄的黄金年份出品可能要放到十几年以后才渐入佳境;甚至在半个世纪以后,仍然会大放异彩。不过,美国葡萄酒教育家、原纽约世贸中心顶楼世界之窗餐厅总侍酒师凯文·兹拉利在《葡萄酒入门》指出:“并非所有葡萄酒愈陈年愈好。事实上,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在一年以内喝掉最好。”

一瓶葡萄酒的生命周期,就像一个女孩的成长一样,童年有天真烂漫的可爱,豆蔻年华有楚楚动人的娇媚,花样年华有婀娜多姿的万种风情,徐娘半老有风韵犹存的雍容。葡萄酒带给我们的享受,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如果我们教条地期待陈年,整天惦记着什么时候才会达到高峰,那将会失去多少品尝的体验和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瓶葡萄酒在任何时刻打开都是合适的时宜。

握住高脚杯的杯壁

现在许多房地产广告流行以葡萄酒来表现“欧陆风情”,甚至直接以葡萄酒产区的名字来为楼盘命名,比如深圳有“香槟广场”、广州有“波尔多花园”、天津有“玛歌庄园”、北京有“纳帕溪谷别墅”。但是,那位高贵的形象代言人却用拿啤酒杯的姿势,端着一杯红葡萄酒!

我们喝惯了啤酒,一不留神就会用拿啤酒杯的方式,握住高脚杯的杯壁。就像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喜欢把手按在主持人的话筒上一样,已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陋习。

正确的持杯姿势应该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高脚杯杯柱。首先,夹住杯柱便于透过杯壁欣赏酒的色泽,便于摇晃酒杯去释放酒香。如果握住杯壁,就用手指挡住了视线,也无法摇晃酒杯;其次,饮用葡萄酒讲究一定适饮温度,如果用手指握住杯壁,手温将会把酒温热,影响葡萄酒的正常水平。

当然,如果仔细考究持杯姿势,根据不同的鉴赏时段,还可分出另外两种姿势:

在观察酒色、欣赏酒香阶段,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杯柱底端——拇指竖起垂直倚在杯柱上,食指弯曲卡在杯座上面,其余手指以握拳形式垫在杯座底下起固定作用。这样,无论是向外倾斜45度去观察酒色,还是向内倾斜45度来探询酒香,都能控制自如,特别有力度,感觉很带劲儿。

在宴会上,如果需要走动,需要拿着酒杯与别人交谈时,请把所有手指撤离杯柱,直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杯座——拇指压在上面,食指垫在下面,其余手指以握拳形式支撑在食指下面。这样拿酒杯,有暂停、期待和聆听的意思,而且看上去也比较酷。

喜欢满上

苏东坡在《行香子》写道:“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但若是葡萄酒,只须满三分,好给葡萄酒的芳香留下回旋、对流和集中的空间。

另外,如果倒得太满,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即使用容量较小的215毫升ISO标准品酒杯,也不够三五知己酒过三巡。

挂杯=好酒

“挂杯”现象只表明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比较高,并非好酒的绝对标准。

比如那年的气候比较炎热,导致葡萄的糖分过高、葡萄酒的酒精含量过高,自然也会出现密集的“酒腿”。而与此同时,炎热的气候往往也会导致葡萄的酸度不足,这样的葡萄酒就会缺乏坚实的结构。

崇拜橡木味

在品酒会上,有人发表评论:“果香浓郁,口感圆润,有香醇的橡木味”

橡木味来源于葡萄酒的橡木桶陈化过程。在长达12个月、18个月或24个月不等的陈化岁月里,橡木含有的呈香物质会舒缓地融入酒液,使葡萄酒衍生出一定的焙烤类香气,比如杉木、雪松、雪茄盒、巧克力、咖啡、焦糖、烤面包、熏培根等香气。

由于美国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位居《醒酒器》杂志2007年度“全球葡萄酒界影响力排行榜”第一名)喜欢给色泽深沉、果香浓郁、橡木味厚重的葡萄酒较高的分数,加上在全球100多家酒庄担任顾问的“飞行酿酒师”米歇尔·罗兰以“200%橡木桶陈酿”(换两次新橡木桶)的积极推动,橡木味似乎已成为好酒的重要标志,各种橡木片、橡木粉也成了畅销产品。

但是,英国酒评家安德鲁·杰弗在《红酒圣经》指出:“那些认为橡木味是葡萄酒主要风味的人,和那些认为番茄酱就是蔬菜的人一样。”

动不动就闻软木塞

在正规的西餐厅,侍酒师在开瓶之后,照例会把软木塞放在一个小碟里,端过来请点酒人检查,看软木塞是否干裂或发霉——如有上述现象,说明此酒保存不当,可以请求换一瓶。但有些顾客喜欢冒充行家,往往还要装模作样拿起软木塞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然后摇头晃脑。

美国《葡萄酒观察家》专栏作家马特·克雷默在《葡萄酒好喝的秘密》告诉大家:“摆在你眼前的软木塞不是给你闻的,而是给你看的。你不可能从一个软木塞的气味得知一瓶葡萄酒的好坏,一如你不能从鞋垫的味道得知一双鞋子的好坏。”

参考资料:http://www.vinehoo.com/baike/article.aspx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08
  葡萄酒的分类

  1.轻饮料葡萄酒(或无泡酒)。分红、白二
  色。产地有波尔多(BORDEAUX),布根地
  (BURGUNDY),意大利(ITALY),莱茵河(RHINE)
  莫塞儿(MOSELLE),亚耳沙蒂(ALSATIAN),西班牙
  (SPAIN),葡萄牙(PORTUGAL),匈牙利(TOKAN)
  美国(U.S.)等地。这类酒被称为桌酒(TABLE WINE)
  酒精含量为14度以下。

  2.起泡葡萄酒(SPARKING),产地有香槟
  (CHAMPAGNE),布根地(BURGUNDY),莫塞儿
  (MOSELLE),美国等。酒精含量不超过14度。
  3.加强葡萄酒(FORTIFIED)。种类有些厘
  (SHERRY),钵堤(PORT),马得拉(MADEIRA),马
  沙拉(MARSALA),马拉加(MALAGA)等。酒精含量由
  14度至24度。

  4.加香料葡萄酒(AROMATIZED)。有意大利和法
  国产的红、白威末酒(VERMOUTH),以及有奎宁味的葡
  萄酒等。酒精含量由15.5至20度。

  葡萄酒的标签

  葡萄酒瓶上所贴的每一个标签,都要按着不同国
  家酒类、萸草或各有关部门所规定的粘贴。这是
  一项法律,以使消费者可由这些标签上,清楚而
  正确的知道酒的种类、实质、原产地及本国进口
  商,而且尽可能要详细。根据法国的规定,酒瓶
  上的标签应包括下列内容:
  (A)葡萄收获年。说明造酒的收获、压榨、发
  酵成酒的年份。
  (B)葡萄生长的村镇、教区、行政区及省或州。
  (C)生长葡萄园的名称。
  (D)葡萄酒的类型。
  (E)登记的商标。
  (F)官方保证的可信程度之适当标志。
  (G)运销商的姓名与地址。
  (H)葡萄园主人的姓名及地址。
  (I)装瓶者(即葡萄园主)。
  (J)特殊保存限制。
  (K)上好葡萄造出的酒,要特别注明。
  (L)装瓶的葡萄园及所属酒窖名称。
  (M)原产地国名。
  酒瓶上标签的内含

  酒瓶上常常会有好几种标签出现,现分别说明如下:
  (A)封口标志,上面有时印有地质区或进口商的名称,
  作为原产地权威附加保证。
  (B)进口商的标志。
  (C)葡萄丰收季的标志,如果瓶上有此标签,在这标签
  上就不会再有所说明了。
  (D)主标志上会载明酒的名称和类型。

  葡萄酒的其它知识:

  葡萄酒属于三低(低酒度、低糖、低热量)、三丰富(丰富氨基酸、丰富维生素、丰富无机盐)的酒种。葡萄酒的营养成分,大部分来自葡萄汁,所含的乙醇则来自果汁发酵。
  一、葡萄酒的化学成分
  葡萄酒一般含酒精10%-16%左右,所含乙醇来自果汁发酵。其化学成分来自葡萄汁。现已分析出的成分有250种以上。
  动营养菜谱•疾
  1.多种糖类:含葡萄糖、果糖、戍糖、树胶质、粘液质,皆为人体必需的糖类物质。
  2.有机酸:含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等,皆为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物质,能帮助消化。
  3.无机盐:葡萄酒内含氧化钾、氧化镁,酒中比例恰相当于人体肌肉中钾镁元素的比例。酒中磷含量很高,钙低,氮化钠及三氧化二铝低,含硫、氯、铁、二氧化硅、锌、铜、硒等。
  4.含氮物质:一般葡萄酒内平均含氮量约0.05%-0.027%,葡萄酒内含蛋白质1克/升,并含18种氨基酸。
  5.维生素及类生素物质:葡萄酒内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泛酸、叶酸、生物素、维生素c等。类维生素物质如肌醇、对氨基苯甲酸和胆碱等以及生物类黄酮等。
  6.醇类:酒精含量70毫升/升-180毫升/升。有少量杂醇油、苯乙醇等。二醇类、多元醇、酯类、缩醛等,这些物质形成葡萄酒的呈香、呈味物质。
  7.单宁和色素:红葡萄酒内的单宁比白葡萄酒多,略有苦涩味。红葡萄酒含色素0.4克/升-0.11克/升。长时间贮存后,葡萄酒色泽变深,这主要是因为色素变成胶体,沉淀,氧化后变色。
  二、葡萄酒的营养价值及医疗、保健作用
  1.葡萄酒的营养价值
  葡萄酒具有营养性能,其化学成分较齐全,是无机矿物营养素和有机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可供给人体一定热量。酒内所含的硫胺素,可恢复疲劳、兴奋神经;核黄素能促进细胞氧化还原,防止口角溃疡及白内障;尼克酸(烟酸)能维持皮肤和神经健康,起美容作用;维生素b6对蛋白质代谢很重要,使鱼肉类易消化;叶酸及维生素b12,有利于红细胞再生及血小板的生成;葡萄酒中还含有铜,铜与铁的吸收和转运有关。葡萄酒可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有利于贫血的治疗。
  酒内还含有对氨基苯甲酸,它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可促进红细胞的合成,提高泛酸的利用率。泛酸在酒内含量很高,1毫克/升,成人每日需要5毫克-10毫克。泛酸缺乏易引起疲劳和消化功能紊乱。葡萄酒内含量较高的肌醇,能促进肝脏和其它组织中脂肪的新陈代谢,有效防止脂肪肝,减少血中胆固醇,加强肠的吸收能力,促进食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9-08
真的很复杂,我也是微懂,一般来讲,法国最好,其次就是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

法国最讲究,好像以波尔多地区的最好,不同酒庄品质也不同,每年气候不同,葡萄不同,酒也就不同。

根据法国的法律,法国葡萄酒共可分为四级: (多夸张,酒还有法律)

1)法定产区酒AOC

2)优良产区酒VDQS

3)地区葡萄酒VDP

4)日常饮用酒VDT

一般家里喝喝VDP就算不错了。

另外据我所知,好像2005年份的很好
第3个回答  2008-09-08
最简单的就是红葡萄酒配肉食,白葡萄酒配海鲜!要想喝到最醇美的葡萄酒那就选择干旱年份制造的葡萄酒!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不过葡萄酒的内在文化实在太精深!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第4个回答  2008-09-09
自己上百度百科搜索一下吧 你要的就全有了
你这30分很多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