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英雄人物简介

要6个历史英雄人物简介,非常感谢…

1、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毕业马尾船政学堂。1880、1887年两次赴英国接回清廷购买的六艘巡洋舰,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被授予“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2、史可法

史可法,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宪之,一字道邻,是左光斗的学生。明崇祯元年考中进士,在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时崭露头角,拜南京兵部尚书。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自请到扬州一带督师防清。

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被困孤成,拒不投降,写就了著名的《复多尔衮书》,内容慷慨陈词,不卑不亢,流传万世。史可法率领扬州4千军民,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25日城破被害,年仅44岁。

3、张自忠

张自忠,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1914年,他投笔从戎,官至师长,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长。

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任第59军军长。1938年3月,日军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台儿庄进发。张自忠率部在临沂阻击,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歼敌4千余人。

4、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 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5、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6、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朝丞相。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

——孙子:
他是中国有史以来对世界学术界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一般人认为,他是《孙子兵法》(有称《兵法》)的作者。尽管这种看法不太可靠,但《兵法》的主要内容还是来自孙子的。这部"天下第一兵书"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军事学与军事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任何一本系统论述军事思想史的论著,不可不提及这本世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兵书。西方现代著名的军事学家利德尔一哈特,在代表作的扉页上,大段摘引了《兵法》上的名言。日本有个企业家以《兵法》管理企业,居然也获得了很大成功。
《兵法》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自十九世纪到二次大战前,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一味强调暴力流血,以达到政治目的的战争观点,风靡了欧美军事学界。但二战后,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核战争威胁日增,他的观点已经被不少人所唾弃。而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核时代的军事准则。
最为西方人接受和推崇的是孙子的思想,而非孔子、老子、荀子等人的思想。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建立了影响至今的中央集权体制。铁腕的始皇征民纳税,大兴水利土木。他还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与文字。强大的秦朝名播海外,外国以"秦"(支那)来称呼中国。他是中国第一位声誉震全球的政治家,也是第二位最有名的君主。
在中国古代君王中,最负国际声誉的当推汉武帝。在西方人看来,他是古代中国巅峰状态的万世一君,是中国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敬奉儒学为官方学说,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他扩疆开土,征服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与朝鲜一部分,并打开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丝绸之路"。他使中华帝国达到了同期罗马帝国的强盛程度。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他堪称中国的凯撒、亚历山大或屋大维。

——汉武帝
在中国古代君王中,最负国际声誉的当推汉武帝。在西方人看来,他是古代中国巅峰状态的万世一君,是中国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敬奉儒学为官方学说,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他扩疆开土,征服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与朝鲜一部分,并打开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丝绸之路"。他使中华帝国达到了同期罗马帝国的强盛程度。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他堪称中国的凯撒、亚历山大或屋大维。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1103年2月15日,南宋杰出的军事将领岳飞诞生。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贫苦农民出身。联金灭辽时应募从军,曾在张所部任统制,并与王彦一起抗金。旋随宗泽守东京,任都统。宗泽死后,南下投张浚部,逐渐成为南宋重要抗金将领。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获高宗赐与“精忠岳飞”锦旗。绍兴四年(1134年),大破刘豫齐军,收复襄阳等六郡,封清远军节度使。绍兴五年(1135年)率部镇压杨么起义。后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晋封为武昌开国侯,联络两河义军,部署北伐。绍兴八年(1138年)底,上表提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反对高宗、秦桧的议和。绍兴十年(1140年)郾城(今河南境)一战,大败兀术统率的金兵主力。收复颖昌、郑州、洛阳等重镇。

但由于高宗、秦桧执意求和,于同年秋被迫退兵,回临安(今浙江,南宋首都)后即被解除兵权,接着被诬入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与子岳云、部将张宪被秦桧以“莫须有(意:也许有吧)”的罪名杀害,年仅39岁。孝宗即位后,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岳飞著有《岳武穆遗文》,所作《满江红》诗,为世所传颂。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0
唐朝大臣、著名军事将领、海军统帅

史书记载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仍恭谨好学,一有空闲,便取书来读,是以学识渊博。

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将曾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草稿后,便提笔改了几个字,使所奏表章焕然一新。任瑰见到表章后,惊异不已,立即将刘仁轨补息州参军。不久,

刘仁轨到任后,很长时间都默默无闻。但在贞观十四年,因为刘仁轨不畏强权,杖毙自恃品秩高豪纵无礼的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走入了李世民的眼中,从此开始了平步青云。

但因为人网直不阿,在高宗时期得罪了权相李义府,从而受到贬行,一直以来也碌碌无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六十岁那年。

在那一年他得到一次领兵的机会。

当时大唐网破百济、高丽不久,百济联合偻国反抗大唐,从未领过兵挥过仗的书生刘仁轨却在这一场战役中大出风头率唐军转战而前,所向无敌。

龙朔三年,偻国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济为名,令偻将毛野稚子等倾举国精锐两万七千兵马攻打新罗,攻取数城,然后直扑大唐管辖的百济旧地。

刘仁轨果断出击在白江口以一百七十艘战舰迎击偻国一千艘战船,大战四场,水路皆胜,几乎杀的偻国全军覆没。

白江口海战是华夏与偻国展开首次决战,以大胜而定。

后来刘仁轨再次平步青云,成为大唐王朝依仗的臂膀,便是在他七十六岁的时候,依然挂帅出征。每战必捷,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大唐栋梁,实为当时英才。

网络上好事者更是封他为中国抗偻第一
第3个回答  2013-10-20
岳飞。
第4个回答  2020-04-2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