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的出处?

一剪梅的出处?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样的情感.?

一剪梅目录
词牌简介
词牌格式
内容·鉴赏
电视剧《一剪梅》

[编辑本段]词牌简介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一剪梅花万样娇
  韵斜插疏
  枝句略点
  梅梢韵轻盈微笑舞低回
  何事尊前
  拍手相招
  夜渐寒
  深酒渐消
  袖里时闻
  玉钏轻敲韵
  城头谁恁促残更
  银漏何如
  且慢明朝
[编辑本段]词牌格式
  *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仄平平,[仄]仄平平。 
  △ △ 
  说明:又名《腊梅香》,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编辑本段]内容·鉴赏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sháng),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下薄纱罗裙,独自划着一叶兰舟。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一剪梅: 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的半阕相同,也有与全阕相同的。用作引子。 词牌名。双调六十字,平韵。一剪梅,名自周邦彦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句,因宋周邦彦词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又叫《腊梅香》故名。又名《玉簟秋》,因李清照词“红藕香残玉簟秋”得名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一剪梅
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唯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0
花记几度残红飞,
道不心碎,
奈何举杯?
盈似一抹红颜泪,
淌得憔悴,
却也为谁?
烟波翠,
粉颊绯,
脉脉留情寄萍水.
望天北,
叹蔷薇,
红尘过客还几回?
意乱神迷心不归,
雾眼低垂,
人更俏媚.
花醉花萎花不悔,
咏一剪梅,
清风漫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