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和现代行政区划的原则有哪些?给50分

四个题目 第四个必须 前三个三选一 前三个2000~3000字 第四个 1000~2000字 好的话我给50分 1.当前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强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可以写全体,也可以某一世界遗产为例,自拟题目,进行探讨。 2.风水学剔除其迷信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试举例说明,题目自拟。 3.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体系是如何构建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革?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4.我国古代和现代行政区划的原则有哪些?

4,我国古代和现代行政区划的原则 行政区划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制度。在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可能启动的背景下,有必要认真研究改革的原则。笔者在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以及坚持平衡和发展为改革核心等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有三个,即区域平衡、经济发展和历史传统;依据此三原则,对中国的省、市、县等地方建制可做出大的调整。 所谓行政区划,一般而言是指一国的统治阶级为了更好的统治和管理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诸如经济、文化、政治等将本国的领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区域的一项国家制度。我国著名的行政管理学学者夏书章教授认为,行政区划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各领域、各部门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是完全必要的。 笔者认为行政区划和一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密切相关,前者以后者为依据,并且是对后者的确认和体现。从此种意义上说,行政区划属于国家形式问题,而国家形式问题的研究对于“国家”等宪法的基石范畴的研究又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行政区划是重要的宪法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为:   强中心(强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长春、格尔木七大中心都市), 小周边(划小中心都市周边的省区), 效率优先(有利于省会等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城市群的形成), 兼顾公平(适当照顾族群的利益), 既有利于经济的区域协作(能形成以直辖市为中心的大经济协作区), 又有利于行政管理的公正高效(实践中可实现高效的三级行政)。 行政区划原则当中也有一个历史原则,但该原则被强调的不够,我们以前在进行区划的时候,显得过于随便,没有真正体现该原则。如建国后对于直辖市和少数省的调整就显得很随意。在我国现有的省市县三种地方建制中,县的历史最长,最早设县的是秦国(非秦朝),在公元前688年,秦国设杜、郑两县。 而且,县的建制在中国具有超稳定的特点。省是在元朝开始设置的。元朝分全国为一个中书省直辖区和十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在明朝设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福建和南北直隶共15省。清朝将江南分为江苏、安徽,将陕西分为陕西、甘肃,将湖广分为湖北、湖南,加上明朝的15个为“内地十八省”;另外设台湾省,东北三省,新疆省;此外,还有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等省级单位。 相比之下,市的历史在中国最短,在民国时期才开始设市。基于这样一个地方建制的历史,我们在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候,应保留县制,而不是一味县该市,同时,省和市,特别是市可以做出大的符合宪法和历史的调整。

  语言和习俗等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载体,语言相同,会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无疑会增强,这些也会对行政区划产生实际影响。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北方人抱团,这就与北方地区的语言接近有很大的原因。

三、原则之“实施”

  基于以上三原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也此尝试对我国的行政区划改革的方案略加探讨。

1、 关于大区。

  中国在建国初期曾设立六大行政区,即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

  北行政区。1949—1952年间,六大行政区既是中央的派出机关,又是地方高于省一级的地方政权机关;1952—1954年间,仅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关而存在;1954年后,六大行政区全部撤消。 六大行政区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一直到现在还有影响,以六大行政区的区名作为名称的机构还大量存在,这说明中国的区域间差别和区域内合作客观存在着。行政区划改革应予以考虑。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六大行政区应该恢复?笔者并不赞成有的学者的主张。该学者认为,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31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管理幅度太大,国务院总理需要协调的关系太多,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最好重新设置大行政区。具体以六个为宜,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和华西。 笔者认为,这种主张虽然解决了行政区划的管理幅度应适中的问题,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其一,可能会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冲突,会带来新的甚至可能影响国家统一的大问题;其二,与中国大多数人一致主张的减少区划层次的观点背道而驰。

  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考虑既结合中国现状又合理借鉴外国经验。法国是单一制国家,而且中央集权的传统也较悠久,是一个不错的借鉴对象。法国也设有大区,但法国的大区是指经济大区,是中央各部按照其本身行政管理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在法国,一般由几个省组成一个大区,目前,共有22个大区。 笔者认为,中国也可以实行具有法律地位的经济大区制,这样既与中国大区协作的现状相符合,又不会带来多一级的地方建制。

  大区的设置以经济元素为核心,尊重原有的各地之间交往和协作的传统,并不必与行政区划保持完全一致。具体设置7个经济大区,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华北经济大区以原华北行政区为主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山东西北部,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考虑将内蒙划入西北经济大区,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天津,次中心是济南、太原和石家庄。东北经济大区就是原来东北行政区所辖区域,即东北三省,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大连,次中心是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华东经济大区包括山东黄海沿岸以及靠近江苏徐州的南部地区、江苏、安徽合肥以东以南靠近南京的地区、浙江、福建和鄱阳湖以东的江西东北部靠近浙江的地区,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上海,次中心是青岛、徐州、南京、杭州和厦门。华中经济大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衡阳以北地区、安徽靠近河南和湖北的地区、江西南昌以西靠近湖北的地区,该大区经济中心是武汉,次中心是郑州、长沙、南昌、宜昌和南阳。华南经济大区包括湖南衡阳以南的南部地区、江西南部、广东、广西和海南,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广州,次中心是南宁、海口、深圳、衡阳和赣州。西南经济大区就是原西南行政区所辖区域,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重庆,次中心是成都、昆明和贵阳。西北经济大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西安,次中心是兰州、乌鲁木齐和包头。行政区划原则当中也有一个历史原则,但该原则被强调的不够,我们以前在进行区划的时候,显得过于随便,没有真正体现该原则。如建国后对于直辖市和少数省的调整就显得很随意。在我国现有的省市县三种地方建制中,县的历史最长,最早设县的是秦国(非秦朝),在公元前688年,秦国设杜、郑两县。 而且,县的建制在中国具有超稳定的特点。省是在元朝开始设置的。元朝分全国为一个中书省直辖区和十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在明朝设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福建和南北直隶共15省。清朝将江南分为江苏、安徽,将陕西分为陕西、甘肃,将湖广分为湖北、湖南,加上明朝的15个为“内地十八省”;另外设台湾省,东北三省,新疆省;此外,还有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等省级单位。 相比之下,市的历史在中国最短,在民国时期才开始设市。基于这样一个地方建制的历史,我们在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候,应保留县制,而不是一味县该市,同时,省和市,特别是市可以做出大的符合宪法和历史的调整。

  语言和习俗等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载体,语言相同,会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无疑会增强,这些也会对行政区划产生实际影响。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北方人抱团,这就与北方地区的语言接近有很大的原因。

三、原则之“实施”

  基于以上三原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也此尝试对我国的行政区划改革的方案略加探讨。

1、 关于大区。

  中国在建国初期曾设立六大行政区,即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

  北行政区。1949—1952年间,六大行政区既是中央的派出机关,又是地方高于省一级的地方政权机关;1952—1954年间,仅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关而存在;1954年后,六大行政区全部撤消。 六大行政区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一直到现在还有影响,以六大行政区的区名作为名称的机构还大量存在,这说明中国的区域间差别和区域内合作客观存在着。行政区划改革应予以考虑。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六大行政区应该恢复?笔者并不赞成有的学者的主张。该学者认为,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31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管理幅度太大,国务院总理需要协调的关系太多,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最好重新设置大行政区。具体以六个为宜,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和华西。 笔者认为,这种主张虽然解决了行政区划的管理幅度应适中的问题,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其一,可能会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冲突,会带来新的甚至可能影响国家统一的大问题;其二,与中国大多数人一致主张的减少区划层次的观点背道而驰。

  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考虑既结合中国现状又合理借鉴外国经验。法国是单一制国家,而且中央集权的传统也较悠久,是一个不错的借鉴对象。法国也设有大区,但法国的大区是指经济大区,是中央各部按照其本身行政管理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在法国,一般由几个省组成一个大区,目前,共有22个大区。 笔者认为,中国也可以实行具有法律地位的经济大区制,这样既与中国大区协作的现状相符合,又不会带来多一级的地方建制。

  大区的设置以经济元素为核心,尊重原有的各地之间交往和协作的传统,并不必与行政区划保持完全一致。具体设置7个经济大区,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华北经济大区以原华北行政区为主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山东西北部,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考虑将内蒙划入西北经济大区,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天津,次中心是济南、太原和石家庄。东北经济大区就是原来东北行政区所辖区域,即东北三省,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大连,次中心是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华东经济大区包括山东黄海沿岸以及靠近江苏徐州的南部地区、江苏、安徽合肥以东以南靠近南京的地区、浙江、福建和鄱阳湖以东的江西东北部靠近浙江的地区,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上海,次中心是青岛、徐州、南京、杭州和厦门。华中经济大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衡阳以北地区、安徽靠近河南和湖北的地区、江西南昌以西靠近湖北的地区,该大区经济中心是武汉,次中心是郑州、长沙、南昌、宜昌和南阳。华南经济大区包括湖南衡阳以南的南部地区、江西南部、广东、广西和海南,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广州,次中心是南宁、海口、深圳、衡阳和赣州。西南经济大区就是原西南行政区所辖区域,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重庆,次中心是成都、昆明和贵阳。西北经济大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该大区的经济中心是西安,次中心是兰州、乌鲁木齐和包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6
行政区划的原则无非两个:1、山川形便;2、犬牙相入。
山川形便即依据地形,以天然的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划分行政区。这种方法出现最早,也最自然直观。尤其高山大川两侧土壤、气候、民风往往不同,这样划分减少了同一行政区内百姓出现纷争,且区内交通便利,便于政令传达以及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上海以南各沿海省份皆以此原则划分区域。
山川形便原则虽然有其益处,但容易造成有权势的地方长官凭险割据,因此又产生了犬牙相入这一原则,使割据的地方势力无险可守。这一原则秦代就已经出现,到元明清三代时达到顶峰。我国现今的行政区划大致沿用清代,因此可以看到,陕西省南部不以秦岭为界而以大巴山为界,江苏、安徽南部则越过长江进入浙东山区和太湖平原。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主要沿袭清末,本身从元代开始我国的行政区划就相当不严谨,一级区划行政管辖范围过大,行省-府-县的三级区划世界仅有,行政效率低下,中央政策不能执行到地方。明、清两代又代代沿袭,各省份面积过大,人口过多,甚至出现新疆、四川、陕西等巨星省份。举一例说,四川在唐代本为剑南道和山南西道,当时就已经是两个一级政区,称为两川,后来剑南道又分为剑南东、西道称为三川,宋代分为川峡四路,始称四川,也就是说四川本是四个一级区划的合称,元代建四川行省,与其同级的还有湖广、河南江北、中书、陕西、岭北、辽阳等(陕西即陕县以西,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等地),都是超大省份。到明清,其他各省渐渐剥离成为数个省份,唯独四川仍是一省,成为地域、人口巨省;而河南、山东、广东等地则因历史积淀或经济发展,也属于人口大省,再加上行政层级太多,现行的省-地-县三级基本沿袭过去的省-府-州/县,行政管理不力,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风水学不甚了解,只知道风水讲究依山傍水。这种地形环境好,靠山容易形成地形雨,可以滋润万物,河流从山上流下带来肥沃的土壤,形成山脚平原,正是现代地理学所讲的洪积扇,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场所。从河南到新疆,我国有活力有影响的大城市大多处于这种地形,应该说,风水学不光是封建迷信,更是我国先民经验的总结。
第2个回答  2013-10-21
在商朝之前,没有行政区划,都是以原始部落或各部国;为单位,商武丁王铸九鼎,设九州,州是最早的行政区划,周武王伐纣建国后,实行封建制,封三百多人为王,以国为单位,各国国君再将他的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将土地分封给士;并设立县和乡的单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