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增强想象力(希望详细答案)

如题所述

一 在写字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想象力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同样离不开想象.小学写字的目的不是培养书法家,但这种想象对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写字悟性﹑提高学生的写字技能方面而言却是十分重要的。1.原形启迪,唤起想象。如我教写“伞”、“鱼”两字时,我运用导语启发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出伞和鱼的形象:“伞”的“人”要写得大方,要像伞盖一样能罩住下面的部件。中间的两点像撑子的支点,不要写得太长,“丨”伞柄,应在“伞”的正中央。“鱼”字由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构成的,鱼头比鱼身“田”要短要小。随着我的讲解,学生的脑海里唤起了具体可感的“伞”和“鱼”的形象,缩短了写字与生活的距离,写起来就不会将“伞”的人字头写得很小,将“鱼”写成大头“鱼”了。 2.会意启迪,唤起想象。例如:写“集”字,我发现学生总是将上部的“集”写得很散,于是我用会意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上部的“隹”读成zhuī,意思是短尾巴的鸟,“集”的意思是许多鸟站在树上。如果写的“隹”左右部都不挨紧凑,中间留下很宽的空隙,等于把这只鸟分成了两半,那么这只鸟还能在树上吗?学生当时哄笑起来了。在笑声中学生展开了想象翅膀,掌握了难字“集”的写法。接着我又要他们写“雄、准、难”等字,右部的“隹”都写得很紧凑。又如一次教写“常”和“党”、“窝”、“察”。学生写“察”和“窝”时,忽视了上中下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我用会意法诙谐地诱发学生想象:“穴口大,“穴里”小,口大装风怎留得住鸟?学生又一次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这些字的写法。 3.推测唤起想象。在教“磊”字时我不急于让学生写,先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三块同样大的石头,怎样放最平稳?学生静思默想起来,想后,学生陆续举起手回答:其中张磊同学讲得最好,想象十分合理,他说:“下部的两个‘石’头两侧齐平,上部的‘石’居正中间最平稳,我和班长经常把这个字头上的‘石’放错了,结果不好看,象要跌下来似的,我今后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好。”全班同学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学生胸有成竹后,我要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书写“磊”字。这样练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接着,学生不看范字也能较准确地书写 “晶、森、久、品”等品字结构的字。借助归类识字的记字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磊”的准确写法,而且使学生受到一理通,百理明的启迪。 4.观察唤起想象。学生写“林”字时,往往容易将左边“木”的点写成捺与右边“木”的撇碰头,老师尽管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可收效甚微。我在教学生写“林”字时,先让学生打开窗子观察窗外的几棵紧挨着的树,看看每棵树的树枝两旁的枝叶繁茂,树枝粗长,中间紧挨着的枝叶稀少,树枝细短,我在学生观察后唤起学生写“林”字的想象,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了具体生动的形象,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进而掌握了左右结构的字中间笔画要相互避让的写法。跟着我教写生字“村、桦榕”等字时学生书写并无误写之错。 5.比喻遍唤起想象。如把“穴、 、雨”等字头组成的上下结构的字喻为人的帽子,要能盖住头部;把“皿、土、王”等作字底组成的上下结构的字喻作悬着的针;把颜体捺画的起笔喻为蚕头,收尾喻为燕尾;把柳体“庆”的抄撇喻为兰叶撇;把柳体的竖弯钩喻为浮鹅钩;把“瓜”的形态喻为一朵喇叭花;说它们的撇捺像花沿,要围着中间的花蕊;把写瘦长的字喻为死蛇挂树;把写得扁矮的字喻为踏死蛤蟆,把写得一样大的了喻为排算珠。这些比喻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容易唤起学生对写字的亲切感,加深对书法形象美的理解。 好想象是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经过教师一段时间有意识的启迪之后,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养成勤于思考和联想的习惯,学生的想象力便会逐步地发展起来,伴随而来的便是写字水平的大大提高。二 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1. 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 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如:在《蒲公英》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情景,张贴出山坡、河流、湖泊、沙漠、森林、田野图,然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颗蒲公英种子,你准备落向何处?”学生选准后,我紧追不舍,又提出“时间过的真快,两年过去了,此时你生活的怎样呢?”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我是一颗落入山坡上的种子,我在那里生根张叶,可惜那里雨水少,我长的很瘦小。”有的说:“我是一颗落入田野里的种子,由于我经常接受阳光的照射,再加上那里水源充足,所以我生长的很健康”……仅仅一个小问题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各抒己见,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可见,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2.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在教学《春到梅花山》一文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的读,紧扣词句,理解感悟,全面而深入的感悟梅花山的意境美和文章的语言美,在学生认知性朗读和感知性朗读后,由我来深情并茂大色地朗读全文,我请学生闭了眼,边听边想象画面,这是,我发现学生神情陶醉、喜悦。学生纷纷描述起来:有人“闻到了”花香;有人“看到了”梅花山人山人海;有的仿佛看到了那风姿楚楚,摇曳多姿的梅花……学生描绘的画面不太一样,但都非常优美。这时,有的同学也想朗读,以便让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还有的同学干脆上台表演朗读,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声音、表情、肢体语言展现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都自发地站起来跟着做动作了,课堂气氛激动人心。在“读中想、想中读”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3.在语言文字的锤炼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首先,老师要善于捕抓学生灵感的火花,并进行随即训练。一次一位同学背诵摘抄来的句子“星星像一眨一眨的小眼睛,月亮像弯弯的小船”,我临时决定延长活动时间,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星星比作什么,把月亮比作什么,学生踊跃发言,其中精彩的不乏其多,如:星星像顽皮的孩子,月亮像慈祥的妈妈,星星孩子们围在月亮妈妈的身边,听他讲那动人的故事;星星像闪闪发光的宝石,月亮像又大又圆的玉盘。在我的教学中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其次,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将语言文字变成图像,变成立体可感的空间,在《西湖》一文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借助想象,在纸上描绘西湖美景图,即进入了作者描述情景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感的培养。另外,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言美。讲《西湖》时让学生想象我们来到了西湖边,迎着凉爽的风,沐浴着朝霞,荡漾在湖面上,感受"人间天堂"之美。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则想象自己就在邱少云身边,看着他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壮烈牺牲,自己泪如雨下,心如刀绞……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第一场雪》则请学生讲一讲,如果你是气象专家,如何让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出现"白雪飘飘,粉妆玉砌"的壮丽景象。这些问题让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对教材钻研得更深了。4.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猜读,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猜读法读思结合,使阅读者插上联想、想象的翅膀。比如,《狐假虎威》这篇童话故事,教学时,我让学生两人一组,读一段课文就停下来猜想故事的发展,然后继续往下朗读,看看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是否有差别,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时,我也会让学生四人一组,根据课文标题猜测课文内容并将不同的成果在全班交流,然后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行文的精妙,再交流不同的体会。5.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 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想象力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标、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形象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完成一篇优秀的文章,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显得极为重要。1. 通过仿编儿歌,培养学生想象力低年级课本的基础训练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仿编诗歌,使其渐渐地进入诗歌的佳境。我是以一年级课本中《家》这首诗歌为例,仿编相似的诗歌,结果令我又吃惊又欣慰。原诗歌是: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学生仿编得蛮有情趣,琅琅上口。如:森林是老虎的家,蓝天是太阳的家,大海是鲨鱼的家,山坡是小草的家,我们都是好孩子,祖国建设靠大家等等。根据儿歌“找春天”,仿编,“找夏天”、“找秋天”、“找冬天”。学生根据各季节的特点,创造性的发挥,效果较好。如:冬天在哪里?冬天在雪地,你滑雪,他打雪仗,冬姑娘悄悄地把雪花给大树披上白绵袄,望着世界好悠闲,青蛙哪里去了?青蛙在洞里冬眠了。小麻雀站在枝头盼着春天,这里的景色多怡人,一派北国风光。2.利用写童话故事,培养想象力一天,我无意中问学生:“在你所有的文具中你最喜欢那一种?”学生各抒己见,并详细说了喜欢和不喜欢的原因,我见他们争论不休,于是,我遍让他们利用这一题材编一篇童话故事,题目为《文具盒里的争吵》。写这样的文章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增强了想象力。班上有个图书角,里面有各种书,同学们很喜欢看,但对书不够爱护。我就让同学们写一篇童话《书生气了》。适当写一些童话体裁的文章,显然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3.利用写科学幻想文章,培养想象力我多次请学生们写《二十年后的一天》,希望大家展开想象,想象自己20年后的一天从早到晚是怎样度过的。许多学生写得生动感人,想象丰富。他们设想那时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利用现代化设备,高效率地工作着。万能机器人、时光隧道机、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电化教室、医治百病的药、激光手术刀……我不仅从悠长的时间范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也喜欢引导学生从广阔的空间范畴展开想象。 我请学生写《我心目中的外星人》这篇文章,要求展开这样的思路:宇宙中某一个星体上住着高智商的外星人,他们发现了地球上生存着人类,于是他们来访问地球。他们长的怎样?来到地球是怎样访问的?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写好这篇文章。学生大胆想象,超出了我的预料。4.结合课文训练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常常结合课文的特点,要求学生改编、扩写或进行片段训练。如:学了《猴子种果树》,要求学生编写剧本并表演;学了《沉香救母》,要求学生想象“沉香与妈妈见面后的对话”;学了《北大荒的秋天》,要求学生观察并仿写《家乡的秋天》。当然,写这类文章前,教师必须启发学生对课文多角度换位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结合课文写成的文章,有的采用人性化的写法,亲切感人;有的充实情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自己的个性也在细节描写中凸显出来。所以,我认为结合课文训练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良好途径。想象力像一匹烈马,通常对待它有三种方式:有的循规蹈矩惯了的人,把这匹烈马紧紧地束缚住,生怕闯出什么乱子来,结果精神生活及工作学习都平平淡淡,安安稳稳。放荡不羁的人则对这匹烈马不加管束,可又不能驯服,只好任其胡乱驰骋,狂奔乱踢,精力倒是浪费不少,但终因缺乏管束而难成宝马良驹。聪明的人驯服这匹烈马,让它按自己的意志去奔驰,放得开,收得住,使它成为一匹千里马。我们做老师的,有这种责任帮助学生驯服想象力这匹“野马”,让它腾飞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1
想象力本身其实是跟一个人的见识和知识有关联的!所以呢,你应该多看看书,多多了解一些多方面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这样呢,想象力应该会有所提高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