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朝代统治的准确时间表

如题所述

1、虞朝:约前3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2、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

3、有穷:前1981年-前1973年;

4、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

5、商(殷)朝:前1600年-约前1046年;

6、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①、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②、东周:前770年-前256年;

7、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8、西楚:前206年-前202年;

9、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①、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

②、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

③、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

④、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

10、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①、曹魏:220年-265年;

②、蜀汉:221年-263年;

③、孙吴:222年-280年;

11、晋朝:265年-420年;

①、西晋:266年-316年;

②、东晋:317年-420年;

12、十六国:304年-420年;

13、南北朝:386年-589年;

①、刘宋:420年-479年;

②、南齐:479年-502年;

③、南梁:502年-557年;

④、南陈:557年-589年;

⑤、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

⑥、东魏:534年-550年;

⑦、西魏:532年-556年;

⑧、北齐:550年-577年;

⑨、北周:557年-581年;

14、隋朝:581年-618年;

15、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16、武周:690年-705年;

17、五代:907年-960年

①、后梁:907年-923年;

②、后唐:923年-936年;

③、后晋:936年-947年;

④、后汉:947年-950年;

⑤、后周:951年-960年;

18、十国:907年-979年;

19、辽朝(契丹):907年-1125年;

20、西辽:1123年-1218年;

21、宋朝:960年-1279年;

①、北宋:960年-1127年;

②、南宋:1127年-1279年;

22、西夏:1038-1227年;

23、金朝:1115年-1234年;

24、大蒙古国:1206年-1260年;

25、元:1271年-1368年;

26、北元:1368年-1489;

27、韩宋:1355年-1366年;

28、明:1368年-1644年;

29、南明:1644-1683年;

30、清朝:1636年-1912年。

扩展资料:

历史朝代名称的由来:

1、夏

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2、商

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

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

《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新

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7、魏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8、蜀(汉)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9、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10、晋

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1、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2、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3、辽

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4、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5、西夏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6、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7、元

《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8、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

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19、清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中国各朝代统治时间列表:

盘古氏、三王五帝时代

夏: 约公元前2100----1600年 约500年

商: 约公元前1600----1028年 约550年以上

周: 约公元前1027----256年 共772年

西周 公元前1027----771年 共257年

东周 公元前770----475年 共295年

春秋 公元前770----256年 共295年

战国 公元前475----221年 共254年

秦: 公元前221----206年 共 15年 (221 庚辰 秦灭齐,统一全国 )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共426年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共214年 (公元元年,为西汉平帝时期)

新莽 公元9----25年 共 15 年

东汉 公元25----220年 共 196 年

三国: 公元220----280年 共 60 年

魏 公元220----265年 共 46 年

蜀 公元221----263年 共 43 年

吴 公元222----280年 共 59 年

晋: 公元265----420年 共156年

西晋 公元265----317年 共 53 年

东晋 公元317----420年 共104年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宋 公元420----479年 共 60 年

齐 公元479----502年 共 24 年

粱 公元502----557年 共 56 年

陈 公元557----589年 共 33 年

后梁 公元555----587年 共 33 年

北朝 公元386----581年 共196年

北魏 公元386----534年 共149年

东魏 公元534----550年 共 17 年

西魏 公元535----556年 共 22 年

北齐 公元550----577年 共 28 年

北周 公元557----581年 共 25 年

隋: 公元581----618年 共 37 年

唐: 公元618----907年 共290年

武周 公元684----705年 共 21 年

五代: 公元907----960年 共 54 年

后梁 公元907----923年 共 17 年

后唐 公元923----936年 共 14 年

后晋 公元936----946年 共 11 年

后汉 公元947----950年 共 4 年

后周 公元951----960年 共 10 年

宋: 公元960----1279年 共320年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共168年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共152年

契丹.辽 公元907----1211年 共305年

契丹 公元907----947年 共 41 年

辽 公元947----1211年 共265年

西辽 公元1124----1211年 共 88 年

金 公元1115----1234年 共120年

蒙古.元 公元1206----1368年 共163年

蒙古 公元1206----1271年 共 66 年

元: 公元1271----1368年 共 98 年

明: 公元1368----1644年 共276年

洪武 公元1368----1399年 共31年

建文 公元1399----1403年 共 4 年

永乐 公元1403----1425年 共22年

洪熙 公元1425----1426年 共 1 年

宣德 公元1426----1436年 共10年

正统 公元1436----1450年 共14年

景泰 公元1450----1457年 共 7 年

天顺 公元1457----1465年 共 8 年

成化 公元1465----1488年 共23年

弘治 公元1488----1506年 共18年

正德 公元1506----1522年 共16年

嘉靖 公元1522----1567年 共45年

隆庆 公元1567----1573年 共 6 年

万历 公元1573----1620年 共48年

泰昌 公元1620----1621年 共 1 年

天启 公元1621----1628年 共 7 年

崇祯 公元1628----1644年 共17年

清: 公元1644----1911年 共267年

顺治 公元1644----1662年 共18年

康熙 公元1662----1723年 共61年

雍正 公元1723----1736年 共13年

乾隆 公元1736----1796年 共60年

嘉庆 公元1796----1821年 共25年

道光 公元1821----1851年 共30年

咸丰 公元1851----1862年 共11年

同治 公元1862----1875年 共13年

光绪 公元1875----1908年 共34年

宣统 公元1908----1911年 共 3 年

中华民国 公元1911----1949年 共3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1949年——
第2个回答  2020-11-19

夏朝 约前2029年-约前1559年;

商朝  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

西周  约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汉  前202年-8年;

新朝  8年-23年;

玄汉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  220年-280年;

曹魏  220年-266年;

蜀汉  221年-263年;

孙吴  222年-28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十六国  304年439年;

南朝  420年-589年;

刘宋  420年-479年南齐  479年-502年;

南梁  502年-557年;

南陈  557年-589年;

北朝  386年-581年;

北魏  386年-534年;

东魏  534年-550年北齐  550年-577年西魏  535年-557年;

北周  557年-581年;

隋朝  581年-618年;

唐朝「前期」618年-690年;

武周  690年-705年;

唐朝「中后期」705年-907年;

五代  907年-960年;

后梁  907年-923年;

后唐  923年-936年;

后晋  936年-947年;

后汉  947年-951年;

后周  951年-960年;

十国  891年-979年;

南吴  902年-937年;

南唐  937年-975年;

前蜀  907年-925年;

后蜀  933年-966年;

南汉  917年-971年;

南楚  896年-951年;

吴越  907年-978年;

闽国  909年-945年;

荆南  924年-963年;

北汉  951年-9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辽朝  916年-1125年;

西夏  1038年-1227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明朝  1368年-1644年;

清朝  1644年-1911年。

第3个回答  2013-10-22
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 斟浔 河南洛阳 禹帝姒文命(夏禹)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亳 河南商丘商太祖子履(商汤) 周朝:前1046-前256 西周:前1046-前771年 镐 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 封建时代 东周:前770-前256年 雒邑 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春秋:前770-前475年 战国:前475-前221年 郡县时代 秦朝:前221-前207年 咸阳陕西咸阳秦始皇赵政[1-3] 楚朝:前206-前202年 楚怀王熊心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包括新朝(由新始祖高皇帝王莽所建,公元9年-公元23年)、玄汉(由汉延宗汉更始帝刘玄所建,共传二帝:刘玄、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公元23年-公元27年)、成家(由公孙述所建,公元37年被刘秀所灭) ----东汉:25-220年 雒阳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时期:220-280 ----曹魏: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 成都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东吴: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十六国时期:265-420 ----晋受禅后吴国:265-280 ----晋朝:265-420 ---------西晋: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前期、中期、后期(后期囊括崛起的北魏前期)三阶段:304-420 南北朝时期:420-589 ----南朝时期:420-589 --------宋: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时期:386-589 --------十六国末期:420-439 --------北魏中后期:420-557 洛阳 河南洛阳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 --------西魏:532-556 长安 陕西西安 孝武帝元修 --------东魏:534-550 邺城 河北邺镇 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550-577 邺城 河北邺镇 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孝闵帝宇文觉 --------隋国统一前:581-589 十六国春秋【前、中、后、末4期,将十六国时期分别穿插到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时期:304-439 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唐朝: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包括武周时期:690-705 神都 河南洛阳 周圣皇帝武则天五代十国:907-979 --后梁:907-923 汴 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吴:908-937 吴宣帝杨隆演 --南唐:937-975 南唐烈祖李昪 --前蜀:907-925 前蜀高祖王建 --后蜀:934-965 后蜀高祖孟知祥 --南汉:917-971 南汉高祖刘�6�9 --楚:927-951 楚武穆王马殷 --吴越:907-978 吴越武肃王钱鏐 --闽:909-945 闽太祖王审知 --北汉:951-979 北汉世祖刘崇荆南:907-963 荆南武兴王高季兴辽朝(契丹):907-1125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宋:960-1279 --北宋960-1127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9临安(宋高宗赵构)金朝:1115-1234 汴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元朝:1206-1368 元大都北京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明朝: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南明:1644-1662南京 南京 明安宗朱由崧清朝:1636-1911 北京 北京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8-04

中国各朝代统治时间表:

由于有些朝代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现在的史学家为了有所区别,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词以示区别,比如五代的时候,梁唐汉晋周前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字,因为 这些朝代以前都出现过,同样的还有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历史上亦称为后金。有时又以统治的中心来区别,比如两汉,为了有所区别,因为刘邦建立的汉定都是在长安,而刘秀的汉朝定都在东汉,由于洛阳在西安以东,于是就把刘邦的汉称为西汉,刘秀的汉为东汉,同样的情况还有北宋和南宋的划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