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关于唐朝的一些历史

就是唐太宗和唐高宗之间的历史。
还有就是关于王皇后的详细资料,以及唐太宗最宠爱的晋阳公主和各个皇子们。
能详细一点就详细一点。作为新小说的资料用的,
谢谢各位了!!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1]),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2]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3]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4]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王皇后是唐朝唐高宗李治的结发妻子,在唐朝的后宫中,也是一个悲苦可怜的女子。她深处后宫的漩涡中心,是唐朝皇后,可是却没有儿子,不能生育。武则天夺取了皇上李治的宠爱以后,王皇后更加的可怜,年仅27岁就死去了。那么,王皇后,她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王皇后是怎么死的?

  唐朝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简介

  王皇后,出生于公元628年,死于655年,享年27岁,她是一个世家大族的小姐,父亲是罗山令王仁佑,母亲柳氏。

  王皇后家庭背景:

  王皇后所处的世家大族,还不是一般的大。当上的唐朝世家大族中,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是当时最显赫的家族。王皇后就是太原王氏的嫡长女。

  王皇后的父曾是三品高官,父亲也官至刺史,为四品大员。母亲柳氏,同样出自豪门。唐太宗的姑母同安公主更是下嫁给王家的儿子王裕,王皇后便是王裕的侄孙女。

 

 

 

晋阳公主(633年─644年),字明达,幼字兕子,母长孙皇后。晋阳公主是唐太宗异常宠溺的女儿。性情内敛,有急智,聪慧,但身体娇弱,十二岁时病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9
唐太宗李世民:宽律法 “赏”贪官
唐太宗除了有善纳谏,“以人为镜”这些令后人称赞的功绩以外,还修正了律法、减轻了酷刑,用奖赏法惩罚贪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太宗刚即位时,《武德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太宗便下令让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修订新的《贞观律》。这部律法共十二篇,500条,太宗进行过妥善的修改,减轻了刑罚。举一个例子,起初,新的律法把一些绞刑改为断右趾,太宗看了不妥,便接受了臣下的建议,改成“加役流”,获罪犯人服三年苦役。即达到了惩罚的力度,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残酷。
太宗也关心囚犯,贞观六年,唐太宗将三百九十个囚犯放回家,让他们见家人最后一面,明年秋后这些囚犯为了感谢太宗恩德,都应诏来处决。
接着讲治贪。往往人们印象中的治贪,都是重重地罚,不过这样也有弊端,一些贪官日久天长又会不长记性,又犯上同样的毛病。而太宗治贪和一般人治贪的方法却和常人大大相反,不仅没有严格刑罚,反而奖赏他们。《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六年(公元633年)右卫将军陈万福在赴京途中截下驿站麦麸数石,太宗赐它大量麦麸,让他背回去,“以耻之”。这种方法在现在已经不那么适用了,但这种教育方法很值得借鉴。
唐高宗李治:并非昏庸弱帝
现在的历史教科书都把唐高宗写成“昏弱君主”。真实的唐高宗却是唐朝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皇帝,他的功绩也非常大。
《旧唐书》记载高宗当太子后“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这就足以说明高宗有很大的政治才能。太宗曾撰写《帝范》赐李治,以教他如何治国。
史书记载:高宗即位刚八月,晋州就地震了。史书记载“坏庐舍,压死者五千余人”。高宗“诏遣使存问,给复二年,压死者赐绢三匹”。从这件事中,高宗得到了民心。
永徽之治则是一个可以和“贞观之治”相媲美的盛世。人口迅速增长了20多万。他把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非常勤于政务。他也是一个善于听取贤臣谏言的皇帝。一次打猎时下雨,高宗问:“什么雨衣不漏水?”贤臣答:“瓦做的不会漏雨。”高宗听罢,停止打猎。
高宗还成功地征伐了高丽。当有预言高丽要灭亡的时候,高宗说:“高丽百姓,即朕之百姓也。既为万国之主,岂可推过于小蕃!”体现了唐高宗心系天下百姓安危的情怀。
从这些功绩可以看出,高宗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为什么要说他昏庸呢?历史就是如此,不要盲目迷信书本,应该细读史书,才能知道真相。追问

大哥,不是这样戏剧般的回答。
你就简要点就成,也就是各个人物的自我介绍。。

第2个回答  2013-10-20
王皇后简介
  王皇后(628?——65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罗山令王仁佑的女儿,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王氏出身名门望族,祖母同安长公主,为唐高祖的妹妹。李治封晋王时,纳王氏为晋王妃,约在公元642年,李治年15岁,王氏年约15岁。643年,李治立为太子,封王氏为太子妃。649年,太宗死,李治继位为高宗,立王氏为皇后。

  王皇后没有生育,宫中只有宫女刘氏生皇子李忠和萧淑妃生皇子李素节,刘氏位微而无宠,萧氏位较高而得宠。王皇后经过一番衡量,拟收李忠为养子,并立为太子,以巩固皇后的尊位。萧淑妃则想立李素节为太子,为自己争宠增加政治资本。王氏怕萧氏争宠,知道高宗正缱绻已出家的武媚,暗中令武氏蓄发,召之人宫,献给高宗。这位武媚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武氏入宫后,得到高宗的重宠,使萧淑妃失宠,王皇后自以为目的已经达到了。她真没有想到,武氏是王皇后更大的竞争者。先是以巫蛊案逼高宗废去王氏后位,被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谏止;复以诬王皇后杀死武氏所生的小女儿为罪名,于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废去王氏后位及萧氏妃位,皆贬为庶人,打入冷宫囚禁起来。武氏仍不解恨,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

  过了不久,高宗因思念与王氏和萧氏的旧情,行经所囚禁的地方,只见留下一个送饭的小洞,看不到人,便大呼说:“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答:“妾等得罪,废弃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名为皇后?”只向高宗提出将此冷宫改为“迥心院”。(《旧唐书·后妃传》)武氏知道了,大怒,令对王、萧二人各杖一百,截去手足,浸于酒中,名曰“骨醉”,数日后,王氏被折磨死,时年约28岁。史称“废后”。本人见解,虽然,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但她远远超出了一个女人的德行,有时候把她拿来和真宗皇后刘氏对比,武则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