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请进入

课标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六个改变新教育方针,教师的八条职业道德,请老师指教,再线等!
还有三个维度

课标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改革。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本文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理念予以通俗化的阐释,从感性层面上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新课标,从可操作性方面增强其实施新语文的信心。

强化教材资源意识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教师应着眼于课程目标,对教学材料要放出眼光来拿,应有所取舍,有所增删。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课外学习资源,如选用报刊图书、电影电视、网络等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隐性资源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诸如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高尚的情操,培育科学的思维,学会做人与处事,学会求知与审美,学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等等。①

教材的信息尽管丰富,却是静态化的。由于教材隐含信息的丰富性与隐秘性,教师与学生双方对教材信息的开发都具有能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教与学双方互为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明确开发教材隐含信息的意义,在思想上重视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要有广博的知识,独立钻研与处理教材的能力,善于对教材作深入的研究与开发,要善于总结研究与开发教材信息的方法,并通过由浅入深的适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从而真正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一方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努力掌握研究与开发教材的方法。

“画蛇添足”是一种发掘教材信息资源的好方法。②所谓“画蛇添足”就是跳出教材谈认识,师生以教材为引子,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新的认识,谈思想上、感情上的新的收获。它最为显著的效果便是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辩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思想修养的提高。教材学完了,教学目标达成了,师生再就教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式的见仁见智的探究。这种探究完全是自由发挥,独立阐析,不受教材局限,没有统一议题,无方向指点,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长期这样“画蛇添足”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机敏的论辩能力、科学的认知水平必定日见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处世经验必定日见丰富。

体现教学民主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与学习权力。为此,要倡导并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的对话与交流。为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顺利开展,应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设计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与作品中人物鲜活的心灵。这样,尊重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的意志,彰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读出作品的生活情境来。③比如阅读小说,只有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把握清楚,才能给人物准确定性,进而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而要取得这种阅读效果,阅读时必须入境,阅读者要积极调动起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将作品的情节想像成活动的生活镜头,让人物“活”在特定的生活情镜里。按照这样的方式读完小说《老杨同志》后,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心灵敏感、感情丰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作家形象便在我们心中鲜活起来了。阅读文学作品,还要善于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来。④不但要读活作品中的人和事,还应从作品中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中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并借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灵魂。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饱含作者激情和理性思维的优秀散文,细心阅读,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作者杨朔那跳动的思想脉搏,洞悉他鲜活的心态,我们会因此得到一次崇高思想的陶冶,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

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完全是平等式、朋友式的,学生要能获到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权”,即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才既能重视教师的启发、点拨,又会突出学生的讨论、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一味盲从与谨小慎微,多了独立钻研与质疑问难,少了思维被禁锢的烦恼,多了自由创造的喜悦。

笔者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时,通过启发式提问,鼓励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⑤学生围绕教师的提问“女词人为什么‘常记’溪亭日暮、沉醉晚归、迷路惊鸥这样一个生活事件”,先后找出了八种答案。学生每找出一种答案,教师均予以及时评点、肯定,学生自然倍受鼓舞,积极思维,争先恐后举手答题。在兴趣盎然的热情探讨中,学生对女词人的内心活动、思想情感有所洞悉,能真切体会到女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炽烈情怀。

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倡导在“活动—体验”模式下的“生成本体论”。因此,它更为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更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请看下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例,它由前后连贯、循序递进的五个部分组成。

活动一: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听写下列词语。①分一杯羹 ②江郎才尽 ③世外桃源 ④后羿射日 ⑤风声鹤唳 ⑥篝火狐鸣⑦不求甚解 ⑧嫦娥奔月 ⑨约法三章 ⑩揭竿而起 ⑾投鞭断流 ⑿梦笔生花传阅,互相纠正错别字。3、评论:谁的字最美观。

活动二:1、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涉及到哪些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2、将有关人物用线连接起来。3、讲述连接的理由。4、评论理由是否成立。

活动三:每组一人,分别扮演上述人物。2、扮演者讲述自己所扮演人物的故事。3、评论:表演者语言、神态、演技。

活动四:分别以上述中的一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2、传阅,互提修改意见,作者自改。3、当众宣读作品。4、评论。

活动五:每组推荐两篇文章供发表。2、以编辑的身份写采用或退稿信,说明采用或退稿理由。3、评论信的质量。

上述这个研究性学习课例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与创新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应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与追求。⑦思维的创新性是建立在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基础之上的。课堂提问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异质同化、同质异化,引导学生善作换位思维,敢于破常规,立新论,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一个人的兴趣与潜智常常处于沉寂、待开发的状态中,需要依靠外界的刺激与诱发去引爆。兴趣是创造的胚芽。兴趣能否长久保持、持续强化,取决于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的强弱。要想有问题,必须勤于思索,必须学会“疑”。所谓“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能够会“疑”,不但要主动“寻问题”,深入理解与钻研。还要有批判眼光、求真精神。在探讨事物的来龙去脉和规律时,要服从于客观事实,坚持真理,不能轻信书本,盲从权威。

关注学生体验与生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注重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和社区的种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内化为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转化为个人教养。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对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参与,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反省,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化和差异性。

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⑧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所谓社会生活,一方面指生活实际,包括生活事件与社会现状;一方面指思想实际,包括学生的志趣、心理需求以及社会思潮等。无论是密切同生活实际的联系,还是密切同思想实际的联系,都是为着要激发和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内驱力,求得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积极创设小课堂大社会的宽松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演练“社会角色”,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社会角色”演练中既长知识,又增才干,既高效完成课文学习与语文训练任务,又切实增强处事能力。教师既可以创造性地将语文小课堂模拟、还原为生活大舞台,为学生提供表现与增进才干的机会,诸如改编课本剧、即兴讲演、情景对话等,也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系列语文活动。这样,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化成了学生内在的生存需求,因而“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

笔者在教学韩愈的《马说》一文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评论现实社会,培养其自觉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生活热情。⑨为了架通课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投“石”激“浪”,向学生提问:“千里马为什么不跳?”要求学生不拘一格,自由发表意见。果然,一石激起浪千重,学生的思维火花被这个问题引发出来了。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既结合当时历史,又关注当今现实,将讨论的话题不断推向纵深。

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有个性的发展意义重大。

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大家已深有同感,有所重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无非是要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质,高尚的情趣,健康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乐观的态度,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深切的同情心,顽强的进取心,培养其大局意识、协作精神与奉献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应把握三个重点。⑩首先要引导、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观,树立科学观,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意识。要善于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因素,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客观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有关科学原理进行阐述,给学生灌输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第二,要依据教材内容并有所补充,让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史,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第三,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为此,必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拓宽语文教学思路,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广辟语文教学渠道,切实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

注释:

①拙作《加大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刊于《冷水滩教研》总第24期,在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中心第3届年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②拙作《语文教学应提倡“画蛇添足”》,刊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3期。

③拙作《读出生活情境来》,刊于河南郑州大学《语文知识》1999年3月号。

④拙作《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来》,刊于湖南教育报刊社《初中生》总第153、154期。

⑤拙作《<如梦令>教学三读》,刊于《冷水滩教育研究》总第32期。

⑥拙作《课堂提问应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第12届年会(2000年4月·昆明)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⑦拙作《试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刊于《冷水滩教研》总第20期,并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意味着什么》为题摘要刊于《湖南教育》1998年15期。

⑧拙作《巧投激“浪”之“石”》,刊于河南郑州大学《语文知识》2001年2月号。

⑨拙作《语文教学应加强科技教育》,刊于1996年9月13日《湖南教育报》第243号,“课堂”专刊第25期。
六个改变新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三、“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针的论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明确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十六大教育方针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的八条职业道德,
1、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行。

2、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不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不参与邪教活动。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不旷职、失职。

4、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不从事有偿家教。

6、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语言规范健康,行为举止文明礼貌;不赌博,不酗酒,言行不违反社会公德。

7、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坚持进行家访;不指责、训斥学生家长。

8、关心集体,尊重同事;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不利同志团结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2
八荣把持
第2个回答  2008-07-12
教师的八条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997年8月7日修订)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第一,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应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语言是一种文化,学语言就是进行文化的熏陶,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本身的宝藏,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提倡本色语文就是要让孩子在中国文化的浸染中长大。第二,语文教学要张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关心人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作用,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三维的最近发展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知识能力的提高统一在一个过程中。第三,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经历一个由生活到文本再到生活的过程,使之开放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是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生活多广阔,语文就多广阔,要让孩子到广阔的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享受生活、发展生活。
第3个回答  2008-07-12
八荣八耻
第4个回答  2008-07-12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语文课程性质观的创新
2、语文课程目标观的创新
3、语文课程内容观的创新
4、语文课程资源观的创新
5、语文学习方式或学习观的创新
6、语文课程评价观的创新

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997年8月7日修订)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5个回答  2008-07-13
教师的八条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997年8月7日修订)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新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第一,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应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语言是一种文化,学语言就是进行文化的熏陶,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本身的宝藏,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提倡本色语文就是要让孩子在中国文化的浸染中长大。第二,语文教学要张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关心人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作用,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三维的最近发展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知识能力的提高统一在一个过程中。第三,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经历一个由生活到文本再到生活的过程,使之开放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是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生活多广阔,语文就多广阔,要让孩子到广阔的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享受生活、发展生活。
课标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改革。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本文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理念予以通俗化的阐释,从感性层面上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新课标,从可操作性方面增强其实施新语文的信心。

强化教材资源意识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教师应着眼于课程目标,对教学材料要放出眼光来拿,应有所取舍,有所增删。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课外学习资源,如选用报刊图书、电影电视、网络等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隐性资源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诸如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高尚的情操,培育科学的思维,学会做人与处事,学会求知与审美,学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等等。①

教材的信息尽管丰富,却是静态化的。由于教材隐含信息的丰富性与隐秘性,教师与学生双方对教材信息的开发都具有能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教与学双方互为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明确开发教材隐含信息的意义,在思想上重视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要有广博的知识,独立钻研与处理教材的能力,善于对教材作深入的研究与开发,要善于总结研究与开发教材信息的方法,并通过由浅入深的适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从而真正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一方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努力掌握研究与开发教材的方法。

“画蛇添足”是一种发掘教材信息资源的好方法。②所谓“画蛇添足”就是跳出教材谈认识,师生以教材为引子,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新的认识,谈思想上、感情上的新的收获。它最为显著的效果便是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辩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思想修养的提高。教材学完了,教学目标达成了,师生再就教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式的见仁见智的探究。这种探究完全是自由发挥,独立阐析,不受教材局限,没有统一议题,无方向指点,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长期这样“画蛇添足”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机敏的论辩能力、科学的认知水平必定日见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处世经验必定日见丰富。

体现教学民主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与学习权力。为此,要倡导并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的对话与交流。为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顺利开展,应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设计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与作品中人物鲜活的心灵。这样,尊重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的意志,彰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读出作品的生活情境来。③比如阅读小说,只有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把握清楚,才能给人物准确定性,进而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而要取得这种阅读效果,阅读时必须入境,阅读者要积极调动起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将作品的情节想像成活动的生活镜头,让人物“活”在特定的生活情镜里。按照这样的方式读完小说《老杨同志》后,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心灵敏感、感情丰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作家形象便在我们心中鲜活起来了。阅读文学作品,还要善于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来。④不但要读活作品中的人和事,还应从作品中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中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并借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灵魂。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饱含作者激情和理性思维的优秀散文,细心阅读,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作者杨朔那跳动的思想脉搏,洞悉他鲜活的心态,我们会因此得到一次崇高思想的陶冶,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

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完全是平等式、朋友式的,学生要能获到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权”,即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才既能重视教师的启发、点拨,又会突出学生的讨论、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一味盲从与谨小慎微,多了独立钻研与质疑问难,少了思维被禁锢的烦恼,多了自由创造的喜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