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写歌词?

如题所述

你也许会说,我想学习写歌词,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学好?我认为,要想学好写歌词,以下十六个字十分重要:多学多思、多写多改、勤学苦练、持之以恒(1)多学多思就是要多向书本学习理论知识,向名家学习创作经验,向佳作索取创作方法。我们向书本学习,学习别人的理论,就是向名家学习,这是一个学习的方法,不过,向名家学习是有技巧的。因为,你不可能见到那么多名家,比如说乔羽,你不可能跑到北京去找他,即使找到他,他也不一定会有时间教你。但是,国内其实还有很多一些有名的专家在音乐报刊上发表一些他们的创作经验,这方面的体会,还有,他们都写过一些书,或者发表一些文章,我们可以找一些书和文章来读读,有不少专业音乐工作者撰写了大量的关于歌词创作的理论专著,你可以从中学到歌词写作的有关知识、技巧和规律;很多老一辈著名词作家从多年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常见诸报刊,学习他们的经验,可以使你少走好多弯路;还有就是向优秀的作品学习,这个是最容易的,我们觉得哪一个作品比较好,你就去研究它,就琢磨它。现在卖的唱片、磁带上面都有歌词,还有电视上播放歌曲的时候也多打出歌词字幕来,还有一些这方面的书,有这方面的专著,如果你想学习,就要经常买一些新出版的歌词和书来探讨,作为自己学习的参考,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歌词作品,就是你学写歌词的范本。最近哪一首歌正在流行,你就赶快找来研究,它究竟好在哪里?你可以从中悟出规律性的东西来。(2)多写多改这就是说要多实践。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学写歌词也得这样,一天不写手生。初学阶段,要强化训练。每天你都得写一、二首,过几天再拿出来修改。多改几次,找出自己的不足,使你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譬如学游泳,先在岸上学,老师教大家学蛙泳,把双手伸开,然后开始划,双腿也是这样的蹬,就可以前进了,老师讲完了理论,你掌握了游泳的方法,就必须要跳下水,也可能会沉下水,还可能喝两口水,但这却是必经的阶段。写歌词也是这样的,你也要自己拿起笔来写,今天写三首,明天写五首,后天写三首,大后天写两首,不停的写,不停的写,熟能生巧,慢慢就摸索出来呢,就是多修改,光写完了不行,还要修改,反复的修改,找出他的不足,通过修改来提高自己的作品技巧。曾创作过《歌声与微笑》的著名女词作家王健就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写词时多作修改,直到实在改不动了才定稿寄出去。大词家都这样,一个初学写词的人为什么不多修改几次呢?(3)勤学苦练写歌词得有吃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有付出才有所得。除了向歌词理论和佳作学习,你还得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认识生活本质,从中发现创作题材。此外,你还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要多从古诗词、新诗、民歌民谣、外国诗歌以及小说、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其他艺术门类中吸收更多养料,使自己的艺术视野更开阔,创作水平更提高。以前有一句话叫“功夫在诗外”,我们也可以说“功夫在词外”。如陈小奇的《涛声依旧》就是吸取了唐诗的养料,把古诗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感情结合起来了,所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我们要把歌词写得好,不能只看这个歌词,你的文化视野还要更宽广,还要看更优秀的诗歌作品,比如格律诗,还有现代的诗句,还有一些民间的民歌,还有外国翻译的诗歌,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各种各样的诗,都要学习,都要去涉猎,比如说,广州有一个歌词作家叫陈小奇的,大家都认为他写得比较好,好在哪里呢?他的歌词很多是从古代的诗词里面提炼出来的,像他的《涛声依旧》完全是借助唐诗的意境,把那个《夜半歌声到客船》的那首诗的意境引话过来,但是,他又写出了现代人的感情和古代的意境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所以他写的歌词就特别受欢迎,原因就在这里。我们要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不仅仅是说写歌词,就是看歌词,学歌词,学习跟其他文化艺术有关的东西,那么,说到底就是诗歌的领域,现代的诗,你都要学习,多读就能从里面吸收养料,这是一个。第二,还有其他的文学艺术,包括小说、散文、电影、电视剧,还有其他的音乐、舞蹈,都要多多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比较深厚的人。有一句古话,叫做:“功夫在诗外”。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诗写得很好,有什么诀窍,他们回答说“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写得好,不仅仅是会写诗,其实还有很多诗词之外的东西,生活阅历、文化素养等因素的作用。(4)持之以恒第四就是要持之以恒,就是说我们要坚持到底,不能说我学了三天,觉得我老是不好,就丢掉了,那就完了。你既然认定了,就要坚持,坚持数年必然有好处,坚持就是胜利。写歌词是需要长期下功夫的,得坚持下去,才能见效。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创作“红色经典”《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词的著名词作家蒋开儒,1979年就开始专攻歌词,十多年坚持不懈,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才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