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抒发了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和客中的抑郁和感伤之情,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

一、出处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律诗。

二、原文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三、译文

江边的城郭美丽得如同画里一般,我于山中的傍晚时分登上谢朓楼,远望清朗的天空。

远处可见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像明亮的镜子一样将宣城夹在其间;宛溪上的凤凰桥和句溪上有济川桥倒影在水中,宛若天上的两道彩虹。

人家的炊烟萦绕于橘柚林间,透着寒气;梧桐树在深沉的秋色里,显得枯老。

又有谁会像我一样到谢朓北楼来,迎着瑟瑟秋风怀想谢公呢?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秋天的某一个傍晚,李白登临谢朓楼,远望周遭的景致,怀想先贤风采。

二、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701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读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旧游之地,现在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请采纳追问

请从结构和修辞两方面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请从结构和修辞两方面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追答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此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追问

可不可以提高一下回答速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6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抒发了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和客中的抑郁和感伤之情,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
一、出处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律诗。
二、原文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三、译文
江边的城郭美丽得如同画里一般,我于山中的傍晚时分登上谢朓楼,远望清朗的天空。
远处可见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像明亮的镜子一样将宣城夹在其间;宛溪上的凤凰桥和句溪上有济川桥倒影在水中,宛若天上的两道彩虹。
人家的炊烟萦绕于橘柚林间,透着寒气;梧桐树在深沉的秋色里,显得枯老。
又有谁会像我一样到谢朓北楼来,迎着瑟瑟秋风怀想谢公呢?
第3个回答  2019-05-05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诗仙”李白所作,该诗有景有情,情因景而生,情随景而变,情景交融,铸造了一种清凉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当时处于处于官场失意之中,过着流浪的生活。
第4个回答  2013-10-24
思恋家乡,缅怀感恩的心,想恋亲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