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的崽儿们,宣汉有十位将军,有谁知道他是那些

宣汉有十位将军。我现在知道王维舟,王定烈,许向前

宣汉十位将军指的是十位宣汉籍的开国将军,分别是:向守志、陈挽澜、曾旭清、蔡长元、王定烈、李永悌、孙继争、王海廷、李宏茂、瞿道文。

1、向守志

向守志(1917年11月28日—2017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1]  ,四川省宣汉县人。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长征、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17年9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

2、陈挽澜

陈挽澜(1913年—1982年10月26日),四川省宣汉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会计,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中南军区财务部副部长,广州军区财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兼财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后勤部部长,通信兵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3、曾旭清

曾旭清(1909~1998),男,又名曾绪庆,四川省宣汉县下八乡曾家坝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原副司令员、顾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4、蔡长元

蔡长元 (1917年---1995年),少将,四川省宣汉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第九军任团宣传队队长,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支队政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旅政委,第十九兵团师政委。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师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军政委,陕西省军区政委。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95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5、王定烈

王定烈,原名王大培,(1918年11月20日—2014年11月18日),生于四川省宣汉县得胜场的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春入私塾,次年后入得胜场、岩门场、蒲家场小学。

1933年11月刚满15岁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6年转为共产党员。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空军原副司令员,党的十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空军原副司令员王定烈于2014年11月18日凌晨2点3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6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7
楼下说的对,除了他说的还有吴珍明,宣汉南坪人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1
解放军中的10位宣汉籍将军和1位没授衔的无阶将军
1,向守志上将:
(1917- )宣汉县塔河乡人,后移居双河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二炮司令员、南京军区原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陈挽澜少将:
(1913-1982)宣汉县大成镇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
3,曾旭清少将:
(1909-1999)宣汉县下八乡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工程兵副司令员。
4,蔡长元少将:
(1917-1995)宣汉县柳池乡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66军、63军政委,陕西省军区政委。
5,王定烈少将:
(1918- )宣汉县隘口乡人。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空军副司令员。
6,李永悌少将:
(1916- )宣汉县双河镇人。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总参谋部第3部副部长。
7,孙继争少将:
(1917- )宣汉县大成镇人。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福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闽北指挥部副司令员。
8,王海廷少将:
(1917-2002)宣汉县清溪镇人。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民航总局政委、旅大警备区顾问。
9,李宏茂少将:
(1913-1984)重庆开县人,后移居宣汉县隘口乡。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10,瞿道文少将:
(1919- )宣汉南坝镇人。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空军第4军副政委。
11,王维舟
(1887—1970)原名王天桢,宣汉县清溪乡场人。
王维舟8岁入私塾,因家境贫困,14岁弃学种田。1909年考入成都兵工学校半工读。1911年回家乡成立了东乡保路同志军,担任东乡军政府警备队长。1920年春,他到上海加入了朝鲜共产党。是年冬,到苏联学习。1922年初回到北京同吴玉章一起组织“赤心社”、“俄灾赈经济会”,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
1923年,王维舟回故乡清溪场,创办了新群女子高小,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1925年春在武汉转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到毛泽东主办的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党的“八七会议”后,回川东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游击军,并任川东军委书记兼部指挥。1933年11月,川东游击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同志任军长,在徐向前指挥下反攻“六路围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长征中,王维舟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作了坚决斗争,在中央军委改组时,被选为军委委员兼四局局长。
抗日战争时期,王维舟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1938年任该旅旅长兼政委,次年任陇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兼三八五旅政委。王维舟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巩固八路军总后方做出了巨大贡献,1943年1月,毛主席亲笔书赠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奖状。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维舟调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被任命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陕甘宁晋联防军副司令。1950年8月,任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和西南民族学院院长。1954年后,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