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有什么最大的区别?

自己对方言很感兴趣,但我觉得很多地方的话都听不懂。希望大家能帮帮我!

地理方面 按照中国自然区划(席承藩方案)中国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气候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我想你这提到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都属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在东部季风气候区内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他们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为:沿大兴安岭南下至燕山一带再向西向长城遗址至祈连山东麓,基本上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为岷山、大雪山、邛崃山至横断山脉。想要全面的了解南、北地区就一定要清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含义,它是一条很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横亘于我国中部的秦岭,以其巨大的屏障作用使得南北的气候产生很大差异,以而构成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其具体表现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秦岭以北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南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秦岭也是我国一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以及800mm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这也决定了它成为我国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青年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由于秦岭对于气候的重大影响,使得我国秦岭南北河流显示出不同的水文特征。秦岭以南的河流没有封冻期,水量丰富,泥沙含量小;而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封冻期,且越向北去结冰期越长,河流的泥沙含量较大,而水量较小。 明显差异的气候,使秦岭南北的自然景观也截然不同。在秦岭北坡及其以北的关中平原是温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森林草原——褐色土带,在秦岭南坡及其以南的汉江谷地是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 由于秦岭南北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物等方面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秦岭以南,一月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超过800mm,属亚热带湿润地区,作物可全年生长,良好的水热条件保证了水稻和油菜的政党发 育,冬季可露地栽培蔬菜,是主要的稻、麦、油菜区,耕地主要是水田,稻麦一年两熟至三熟。 秦岭以北,一月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年降水量不足800mm,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因为冬季温度较低,为冬小麦宿根越冬提供了条件,冬小麦生长和质量均比秦岭以南好,夏季高温适宜种植棉花、玉米和水稻,因此,以喜温作物为主,耕地主要是埋地,一般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冬季景色比较单调。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心理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人性格上亦有不同,这与环境颇有渊缘。北方人大多性格奔放粗扩,热情外向;而南方人则多清秀细腻,稳重内向,善于算计。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大脑结构或遗传因素育什么差别,而是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 我国北方山少平原多,放眼四望,方圆几里乃至上百里一览无余,所以,北方人的性格多豁达爽朗,大方而不拘小节。相反,南方则等山地河流而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条块分割相当严重,刚使平原地区也是沟壑纵横,山区峰回路转,视野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南方人在“巴掌大”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为了生存,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小心谨慎、善于运用现有资源发挥聪明才智的思维习惯,另外,南北方的气候差异造成了南北方人的心理差异。南方气候较温和湿润,各种植物、花卉争芳斗艳,使南方人春成了沉稳、安祥、感情丰富而细腻的性格。而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多风沙,每年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气,因此,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多形成了冷静、心地纯洁、贤良的个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5
北方人说话 不离 “啥” “甭” “咋”等这几个字,而且还带儿化音,卷舌严重 南方人说话基本没不带啥,甭,咋,这几个字(除少数南方地区以外),平舌多 卷舌几乎没有 这是南北方言最大的差异之处。
第2个回答  2013-10-28
北方方言比较接近,即便是不同地方的北方人交流起来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南方方言不仅北方人根本听不懂,即便是的南方地区,方言也是互相听不懂的。
比如上海人就听不懂广东话啊,福建话。
第3个回答  2013-10-28
还有由于古代北方战乱相当较多,所以人们交流广。而南方多山地阻隔,而且少战乱,人们交流少,语言种类因此相对多,因此南方人说话比较委婉,没有北方人率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