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坎坷人生经历

描述具体的经历过程,要求附有三毛本人的语句。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陈平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据陈平家谱《陈氏永春堂宗谱》记载陈平祖上早期从河南迁往浙江。父陈嗣庆是成功的律师、母缪进兰,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陈田心与二个弟弟陈圣、陈杰。姐姐陈田心比三毛大3岁。抗日战争胜利后跟着父母搬到南京,再迁到台北。陈平在台北入读中正国民小学,1954年考入台湾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学。小时就喜欢捡拾别人丢弃的物品把玩,自得其乐。

1955年陈平初二的时候,数学常得零分。至第二学期陈平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小考都是课本后面的习题。为了不要留级,陈平把题目背下来,小考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她作弊。陈平对老师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于是数学老师高于所学难度的题目叫陈平作答,得到零分后,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用毛笔在她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并用语言羞辱陈平。在第二天上学前系鞋带时想到此事晕倒,心理出现极大障碍,此后更是频频晕倒,于是经常逃学到公墓看小说,最后终于休学。1956年一度复学,仍经常逃学到图书馆看书,后正式退学。刚休学时,陈平被父母转进台北美国学校,被送去学插花、钢琴、国画,和名家黄君璧习山水,向邵幼轩习花鸟。她喜欢看书,她父亲就教她背唐诗宋词,看《古文观止》,读英文小说,但是陈平经此打击,患上忧郁症,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心态。曾割腕自杀,也曾看过心理医生,但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并无帮助。


在文化学院时,陈平仰慕同校已以舒凡为笔名出版两本书的才子梁光明,主动给出联系方式,两人之后开始交往。梁光明升上大四时,大三的陈平多次逼婚不成便以去西班牙留学作为筹码,结果陈平办妥出国手续反而造成两人分手。陈平因此自杀缝了28针。


1991年1月4日,因子宫内膜增生症住院治疗的三毛被发现在台北荣总病房内逝世,死因为以丝袜自缢而亡。有种说法是,三毛处于“精神耗弱”的状态,临睡前不服用安眠药无法入睡,安眠药剂量不断增加下,最终因服用剂量过重,不慎迷糊中被丝袜缠住颈部而窒息逝世,终年48岁。她的家人也澄清她不是自杀。她去世前半个月,还曾告诉母亲,她想做修女。另一方面,各种流言绘声绘影,说三毛的早逝是她热衷通灵造成的。外界也流传她是被谋杀的言论,作家张景然更在他的著作《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中对此一说进行了一连串论证,在这之前给王洛宾写过绝笔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6

三毛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凌晨逝世。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简历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作品欣赏: 《逃学为读书》、《孤独的长跑者》、哭泣的骆驼、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

第2个回答  2013-10-26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他!!
当你经历过爱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
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真心相爱的人并不一定能在一起;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
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
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的,也不是最爱你的。
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才会真的和你永远在一起!
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
可是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
他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
同样的,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你。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
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她),
如果你也不爱他(她)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
如果你还爱他(她),你应该会希望他(她)过得幸福快乐,
希望他(她)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
你要是阻止他(她)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她)了,
而如果你不爱他(她),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她)变心呢?
爱不是占有!!!
你喜欢星星,不可能把星星拿下来放在脸盆里,
但星星的光芒仍可照进你的房间。
换句话说,你爱一个人,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拥有,
让爱人成为生命里的永恒回忆,
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就要爱他原来的样子──爱他的好,也爱他的坏:
爱他的优点,也爱他的缺点,
绝不能因为爱他,就希望他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万一变不成就不爱他了。
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
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著你;
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苦中相守,也就是没有丝毫要求。
毕竟,感情必须付出,而不是只想获得;
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
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
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
两人在谈情说爱的时候,
最喜欢叫对方发誓,许下承诺我们为什么要对方发誓,
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对方,我们根本不相信情人,
而这些山盟海誓又很不切实际。
海枯石烂、地老天荒,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
明知道海不会枯、石不会烂、地不会老、天不会荒;
就算会,也活不到那时候。
许下诺言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许下可以实现的诺言,
最好是承诺做不到的事,
反正做不到的,随便说说也不要紧,
请记住:“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最动人”
在爱情里,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讲的人不相信,听的人也不相信 ……
茫茫人海中,你遇见了谁?谁又遇见了你
........................................................................
.............................. ... ................... . .............
第3个回答  2017-08-07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人生经历
早年
陈平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1943年出生于重庆,排行第二,抗日战争胜利后跟着父母搬到南京,再迁到台北。陈平在台北入读中正国民小学,1954年考入台湾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学。
初中休学
1955年陈平初二的时候休学。1956年一度复学,仍经常逃学到图书馆看书,后正式退学。
学画
陈平关在家中一段时间。姐姐陈田心的朋友陈骕在随顾福生学画油画。陈平非常羡慕,于是也随顾福生习画。一开始顾福生教陈平素描与水彩画,是当时除了父母外,唯一与陈平沟通的人。后顾福生因要出国介绍韩湘宁为陈平学画的老师,后来韩湘宁也因要出国又介绍了彭万墀。
文学启蒙
1962年12月,署名陈平的文章《惑》经顾福生推荐在白先勇主编的《现代文学》杂志第十五期发表,给陈平带来极大的鼓励。之后陈平开始在报章杂志投稿,1963年在《皇冠杂志》十九卷第六期发表《月河》。
初恋
在文化学院时,陈平仰慕同校已以舒凡为笔名出版两本书的才子梁光明,主动给出联系方式,两人之后开始交往。梁光明升上大四时,大三的陈平多次逼婚不成便以去西班牙留学作为筹码,结果陈平办妥出国手续反而造成两人分手。陈平因此自杀缝了28针。
游学经历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先学西班牙文,半年后入马德里文哲学院。在西班牙时遇到还在读高三的荷西·马利安·葛罗。后就读于德国西柏林哥德书院得到德文教师证书,又到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 ,本想专攻陶瓷后来在法律图书馆打工。
与荷西结婚
1974年,陈平在非洲沙漠小镇(西属撒哈拉的阿尤恩)与荷西结婚,开始两人在西属撒哈拉的婚姻生活。荷西送给陈平的结婚礼物是他花了一番功夫在沙漠中找到的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陈平非常喜欢这份结婚礼物,以后一直保存着。
成名撒哈拉
三毛的作品此时已超越以往自恋的纯文学风格,虽然只是描写生活的散文,但显得乐观开朗又有趣。此后她充满异国风情的作品源源不断在《联合报副刊》刊出,后集结出版《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和《哭泣的骆驼》等书。
丧夫
1979年9月30日,当天正好是中秋节,荷西在三毛父母往访期间在拉帕尔马岛的海中潜水时意外丧生。
逝世
1991年1月4日,因子宫内膜增生症住院治疗的三毛被发现在台北荣总病房内逝世,死因为以丝袜自缢而亡。有种说法是,三毛处于“精神耗弱”的状态,临睡前不服用安眠药无法入睡,安眠药剂量不断增加下,最终因服用剂量过重,不慎迷糊中被丝袜缠住颈部而窒息逝世,终年48岁。
第4个回答  2013-10-26
三毛在初中就退学了,由父母教导。之后得到了某人特许,到某校旁听,但是不久之后又休学了,到西班牙留学。这个时候遇到了荷西,他与荷西的故事很感人(大概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有详细讲述)。但是当时她不喜欢荷西。
回国之后,她未婚夫死了。伤心之下又到西班牙去了(三毛说过,西班牙是她的第二祖国),再次遇到荷西并相恋(其实之前荷西有给她一封信,感动死了,《梦里》有详细介绍。)之后结婚。
然后三毛就和荷西跑到沙哈拉去了,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在看《沙哈拉的故事》及《哭泣的骆驼》时真的觉得她的生活太传奇了)
之后荷西死了。荷西是潜水工程师,在一次工作中死了。三毛悲痛之余回到中国。之后又出去旅行了一次,回来就演讲。之后就自杀了。
三毛自杀的问题,荷西的死对她打击大我知道,但是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难道十多年了仍想不开吗?在她的《不死鸟》里她说过只要父母荷西还在她就不会去死,即使上天也带不走她。但他终究竟是那般死了,留下白发苍苍的父母。三毛一直有病,难道是忍受不了病痛了.......还是多看看她的书吧!你会有体会的!
相似回答